天天看點

善舉(小小說)

作者:半島文學
善舉(小小說)

去年臘月的一個周末,高中一同學父親去世,幾個同學相邀,一同去祭奠,順便叙叙舊。

期間,聊到高中的許多事,後來,聊到高中同學張濤,他是我的同鄉。

我忙問,他最近咋樣,好多年不見了。

一同學說,現在好多了,小日子過得蠻不錯。

我有些驚奇,幾年前,我回了次老家,聽說他剛剛出了車禍,當時去過他家,日子很艱難。我提議,一塊去他家轉轉。

我的思緒被拉回到十多年前的那個冬季。

冬天的鄉下遍地枯黃,寒風中的村莊像個凍得發抖的孩子,處處是一片蒼涼景象。在我的記憶中,張濤姊妹弟兄5人,家裡特别窮,張濤最小,他爹看張濤聰明,不想讓他跟土疙瘩打一輩子交道,省吃儉用供他讀書。誰知道他們家祖墳上沒有長那根蒿子,盡管張濤學習挺用功,可就是沒有考上大學。

第二年,我到他家想讓他和我一塊複讀一年,無奈他母親那時患重病,他家債台高築,根本無力再供他複讀。那時,國家合作醫療還沒有實行,看病全是自費。一個極其普通的農耕之家,成年累月日出而耕日落而歸,一家靠幾畝責任田,收入單一,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

村裡有人說張濤大概讀書讀傻了,幹活沒有力氣,家裡又太窮。後來,家裡給他張羅了一門親事,彩禮是少點,聽說女人缺心眼,有間歇性精神分裂症,婚後生了個女孩。張濤也真夠倒黴的,那一年,進城打工弄傷了腿,沒賠多少錢。後來,重體力活幹不動,建築隊也沒有人敢要,日子過得艱難。

我一個人在鄉道走,張濤的家就在前面。

遠遠看見一個人袖着手站在門口,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眼前一座低矮的房子好似一座蘑菇。我走近,依稀可以尋到高中同學的輪廓。

你是老同學張濤吧,我老遠打了一聲招呼。

哦,你是……記不起了。

他木讷的看着我,然後眯着眼睛看了看遠方,好似要把觸角伸向記憶深處。

他眼睛好似突然一亮。

哦,稀客稀客。他終于在過去的歲月中找到了我的影子,似乎認出了我,趕忙讓我進屋。

走進大門,幾隻雞在院子中覓食,兩隻奶山羊靠在牆根一邊曬太陽,一邊有滋有味地吃地上的幹草。張濤讓我到屋裡坐,可是進了屋又找不到坐的地方。屋裡一股柴草味兒。一堆玉米,一個土炕,幾個沒有來得及刷洗的碗筷,一隻雞也不害怕這麼多人,不時地試着啄地上遺落的飯粒。看到這些,我眉頭一皺,心裡一緊,走出屋子。

我把給他買的營養品放在地上,站在外面。

我說,經常坐,渾身是肉。今天太陽多好,正好嗮嗮。

你小子,怎麼也認不出我,咱倆那關系,一個宿舍鑽一個被窩的。張濤憨憨笑着,厚厚的嘴唇翕動了幾下,說了一連串的沒想到。

這時,一個蓬頭垢面的女人進來,後面跟着一個女孩,八九歲的樣子,女孩穿着樸素。那就是我的女人和女兒,女兒已上學了,張濤忙着介紹道。

女孩怯怯地看了一下我,趕忙躲進屋子。

臨走,我從身上掏出五百元給了張濤,張濤說什麼也不要。我硬塞給他,要他好好養病,好好供娃上學,一切會好起來的。

正想着,轉眼到了張濤家門口,以前低矮的廈子房不見了,代替的是幾間寬闊的平房,鄰居說,這就是張濤家,我有些難以置信。

見了面,空氣好似凝滞了片刻,我有些不敢認面前這個人。張濤很快認出了我們,怎麼是你們,我以為是鎮畜牧站給養打疫苗的,也是今天來。我們沒說話,張濤似乎看出我的詫異,他忙笑着介紹起來,這幾年雖然幹不了重活,但日子還是要努力過下去,所幸政府鼓勵養殖,我由小到大,現在,奶山羊存欄50多隻,自己拔了窮根,眼下日子過得去。

你老婆、孩子咋樣?我好奇的問。

哦,謝謝你的關心,老婆病好多了。從談話中我了解到,他的老婆符合慢性病條件,後來,政府給辦了慢性病,定期住院治療,國家報帳補貼一些醫藥費,她老婆的病再也沒有犯過。令他驕傲的是,他的女兒也考上了大學,現在日子好多了。

我在心裡默默地為張濤感到高興。他接着興奮地說,他老婆的病多虧政策好。自從合作醫療實施以來,在鎮村幹部引導下,他家每年按時繳納。個人繳納一小部分醫保費用時,國家就補貼大部分。當時,繳納醫保費,并沒有想到自己家會用得到,隻是出于最樸素的善良,想着隻要一家人身體健康,用不到的醫保費,也可以接濟需要的親人,幫他們度過一時之急。另一方面,政府幫自己家緻富了,有政府叫幹啥就幹啥不會錯的信念,一直續交醫保沒有中斷。不曾想過,自家會受益于城鄉醫保的好政策,這得益于每一份不求回報的良善。現在,自己女人的病好了,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說話間,張濤拿出了一個信封,這是五百元,你當初給我的,我一直在找機會當面感謝,錢肯定是要還的。本來要多給你的,那樣又顯得有些俗。

當初,聽說我給了張濤五百元,幾個同學笑着打趣我,你就是有錢人。我知道,他們擔心包子打狗,一去不返。更是對他家未來日子的失望。我也曾在心裡安慰過自己,錢權當抽煙了。

張濤對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對我的高度評價讓其他同學嫉妒不已。不知怎麼,我的臉上感到火辣辣的。超出我想象的是,當初的一個善舉,使他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更是在内心培植了一顆良善的種子。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前不久,在醫院看望一個親戚的情景。我的那位親戚本來身強力壯,據他講,自己過去從來就沒有吃過一片藥。不幸的是,去年在地裡幹活,在摘花椒時,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跌傷了骨盆,挺嚴重的,僅手術費就花了十多萬,不巧的是,他當年沒有繳納醫保,按政策,手術、住院全自費。當聽到醫生說一分錢都無法報帳時,一家人互相埋怨,夫妻倆更是在病房無奈得偷偷抹眼淚。而同一病房的病友,住院費報帳補貼了好幾萬,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經濟壓力。當時我也留下些錢,但與高昂的手術費相比,僅僅是杯水車薪。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現在看來,當初的區區幾百元與國家的醫保惠民政策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不是嗎?

張濤說的很對,每一個人骨子裡都應該有一份善良,往往在很多時候,這份善良的回報不光是社會的幫助,伴随着更多的是如影相随的幸運。張濤是幸運的,我的親戚失去的不僅是國家的政策補貼,還有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幸運。

我隻有在心裡默默的祝福他們。

作者簡介:邢根有,富平人。渭南市作協會員,富平縣作協會員,作品先後在《自學考試報》《農民報》《文化藝術報》《陝西農民報》《陝西勞工報》《長春日報》《渭南日報》《金陵晚報》《大江晚報》《三秦都市報》《華山文學》《西嶽》《石川河》等報刊雜質發表,在華山文學、黃河周末等10多個網絡平台發表,并有多篇作品在“學習強國”平台推送。作品曾獲全國“慶中秋迎國慶雙節”和第二屆“關于年味”等征文大賽獎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