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如何治療濕熱導緻的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經方中醫張先生

濕熱所緻的前列腺炎,在臨床上是指濕熱瘀滞證,常見于濕熱内蘊、肝郁氣滞、脾虛濕滞等原因導緻。

1、濕熱内蘊:多是由于感受濕熱之邪,或飲食不節,嗜食辛辣,化生濕熱之邪,導緻濕熱内蘊,下注前列腺,引發前列腺炎。臨床上可以使用龍膽瀉肝丸、八正合劑等藥物,幫助清熱利濕,緩解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中醫如何治療濕熱導緻的慢性前列腺炎

2、肝郁氣滞:多數是由于肝的疏洩功能失常,導緻氣機郁滞,而郁久化熱,進而導緻濕熱瘀滞證。患者可使用逍遙丸、柴胡舒肝丸等藥物進行治療,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肝郁氣滞引起的前列腺炎;

3、脾虛濕滞:脾虛不能運化水液,導緻水聚成濕而導緻。出現脾虛濕滞證時,臨床上還可出現腹脹、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狀。此時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丸、參苓白術散等藥物進行治療,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虛濕滞證導緻的前列腺炎;

4、其他:部分患者長期熬夜或性生活頻繁,易造成腎精不斷損耗,導緻腎氣虧虛,而腎精又虧虛則難以固攝津液,造成津液外洩,誘發前列腺炎。此時可使用六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等藥物進行治療,具有補腎的作用,可以緩解腎精不足導緻的前列腺炎。

一、腎虛膀胱熱

膀胱裡有熱邪産生,熱邪郁久而生毒,最終導緻前列腺炎。主要症狀為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尿赤混濁、腰腹痛、口苦口幹口渴,舌苔黃且幹、舌尖紅,脈弦數。

中醫如何治療濕熱導緻的慢性前列腺炎

治療思路為清熱解毒、厘清通淋。

處方:當歸、連翹、赤小豆、敗醬草、蒲公英、木通、炒知母、炒黃柏、萹蓄、車前草、茅根、赤芍、益智仁、川萆薢、烏藥。

這方劑由三組藥物組成,第一組藥包括萆薢厘清飲、方中益智仁可固腎氣、烏藥可行氣止痛、溫腎散寒和萆薢利濕濁,專為治療膀胱證候而設,走膀胱,有引經的作用。第二組藥是當歸連翹赤小豆湯,出自《金匮要略》中的“赤小豆當歸散”,加入蒲公英敗醬草以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第三組藥包括茅根、赤芍、萹蓄和車前草,主要作用是涼血活血、清熱通淋。如果隻有尿路症狀,可以不使用烏藥和益智仁,如果小腹明顯下墜,可以加入大黃。

二、濕熱下注膀胱

濕邪郁久化熱,濕熱膠着形成濕熱毒邪,下注于膀胱,阻滞脈絡,擾亂膀胱氣化職能,導緻前列腺炎。這可能是由于外受濕邪或生活飲食作息不規律所緻。

中醫如何治療濕熱導緻的慢性前列腺炎

常見症狀有尿頻、尿急、尿不盡、尿痛、小腹脹滿、飲食不佳、惡心、嘔吐、疲乏無力、口渴不思飲等。

治療思路為清熱解毒,厘清通淋。

處方:當歸、連翹、赤小豆、蒲公英、藿香、佩蘭、萹蓄、炒知母、炒黃柏、敗醬草、石葦、滑石、甘草、益智仁、川萆薢、烏藥。

方中采用六一散清利濕熱的成分,配以藿香和佩蘭,其藥味芳香,具有清除濁氣和污穢的功效。如果缺少益智仁,可以使用覆盆子代替。如果出現嘔吐轉重的症狀,可以加入清半夏和白豆蔻,以達到和胃降逆的效果。

三、風熱久病而緻前列腺炎

熱毒内蘊膀胱,再遭外感風邪,内外之邪合并膠着,最終導緻前列腺炎。這種類型的前列腺炎難以通過基本治療方法治愈,正常五種分型的治療方法對其幾乎無效。

中醫如何治療濕熱導緻的慢性前列腺炎

常見症狀包括口幹、尿急、尿頻、尿不盡、腰痛以及小腹疼痛。與其他類型的疾病不同,這一類型的患者還會出現頭部症狀。我們常見的前列腺炎患者,因長期夫妻生活不規範,導緻身體虛弱和精神萎靡,腦袋空空,不受自己支配。然而,這種疾病由風熱引起,患者的頭部經常感到疼痛或眩暈,疼痛感就像是受到了風的侵襲一樣,呈現出一條線狀的疼痛,與風熱感冒患者的頭痛相似。

舌苔薄白或白而不膩,舌質紅,脈弦浮數或大數。

治療思路為清熱解表,厘清通淋。

中醫如何治療濕熱導緻的慢性前列腺炎

處方:柴胡、防風、荊芥穗、薄荷、益智仁、烏藥、川萆薢、當歸、赤小豆、敗醬草、萹蓄、石葦、蒲公英、茅根、連翹。

方中所用的柴胡、防風、荊芥穗和薄荷,主要是為了清熱解表,而其他藥物則是用來厘清通淋。

總結:以上三種證型均使用了萆薢、益智仁和烏藥三味中藥,其中萆薢的作用是厘清飲,具有厘清化濁的功效。在臨床應用中,這組藥物對于緩解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疾病症狀有着顯著的療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