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愛範兒

2024-06-05 12:04釋出于廣東愛範兒官方賬号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可能你不曾留意,2010 年面世的 iPad,是蘋果最後一款使用「i」命名的硬體産品,也是喬布斯主導并釋出的最後一個硬體品類。

時隔 14 年,喬布斯的這個「心頭 i」,在前不久完成了一次進化:

全新的 iPad Pro,薄至兩個 Type-C 接口厚,成為蘋果有史以來最薄的産品。與此同時,帶有 Home 鍵的 iPad 9 從官網下線,宣告 iPad 四條産品線,全然進入「全面屏時代」。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左為 iPad Pro(M4),右邊為 iPad 9

比起台前的嬗變,我們更好奇幕後發生了什麼。

上周,愛範兒約上 iPad 團隊裡的三位核心人物,分别是人機互動團隊的 Steve Lemay、工業設計團隊的 Molly Anderson、産品營銷團隊的 Scott Brodrick,一起探讨了 iPad 背後的設計哲學。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一片玻璃的傳承

讓我們先把月曆翻回 2005 年 5 月 10 日,這一天,蘋果公司收到了編号為 D504889 的專利許可。在專利發明人名單裡,你可以看到兩個熟悉的名字:喬布斯(Steve Jobs)和艾夫(Jonathan Ive)。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iPad 最為原始的外觀專利

沒錯,這就是 iPad 最初被設想的樣子:全面屏,圓角矩形,纖薄,就像一片掌心裡的玻璃。

前 App Store 負責人菲爾·席勒曾回憶稱,那幾年蘋果花了大量時間,在「集思會」上讨論平闆電腦的想法,因為喬布斯一直渴望制作這樣一款産品。

喬布斯理想中的平闆電腦,應該是最為純粹、簡潔的設計。為此,他明确了平闆電腦的核心本質,就是一塊顯示屏。所有的功能和設計,都必須服從螢幕的需要,盡可能地删除和簡化按鈕。

隻是,當時的硬體與工藝,讓「詩與遠方」折了個中。初代 iPad 雖一鳴驚人,但外觀設計與最初的專利圖,還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2010 年釋出的初代 iPad

好在喬布斯的遺志,并未被 iPad 團隊遺忘。Molly 告訴愛範兒,十多年來,iPad 的設計初衷從未改變:

我們的目标,一直是打造一片神奇的玻璃,就像一張「數字紙」。這張紙要盡可能輕薄,讓你在創作時,不會意識到這會一款「産品」。

iPad 的進化路線,很清晰地佐證了這一點:機身越來越薄,屏占比越來越高。2018 年,全面屏設計的 iPad Pro 釋出,讓 2005 年專利裡的那片玻璃,走入現實。

▲首款全面屏設計的 iPad Pro

接下來,iPad 團隊的目标是,如何讓這塊玻璃更薄,直至薄得像一張紙。2024 款 iPad Pro,可視作一塊裡程碑, 薄至 5.1mm,重新整理了蘋果有史以來最薄的産品厚度。

要知道,MacBook Pro 的螢幕厚度是 4.4mm,iPad Pro 在多出的 0.7mm 空間裡,将一塊螢幕變成了一塊性能卓絕的平闆電腦。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左為 iPod Nano,右為新 iPad Pro

Steve 認為,iPad Pro 能一步步向靠近初衷,背後是蘋果的核心優勢,即擅長跨學科、跨部門合作。

表面上看,2024 款 iPad Pro 變薄的核心因素,是換了一塊 OLED 顯示屏。OLED 自發光的特質,讓它比需要一層背光闆的 LCD 螢幕,占用的空間更小。

但換屏的背後并不簡單。為了保證媲美 Mini-LED 的螢幕亮度,蘋果沒有采用傳統的 OLED 螢幕,而是重新設計了雙層串聯式 OLED 螢幕,向供應商定制。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要讓傳統單層 OLED 顯示屏,在 iPad 上工作良好已經不易。因為每一顆像素,出廠狀态下的「性能」并不一緻,需要系統去動态地調校。同理,雙層串聯 OLED,就需要對雙層像素進行實時調整和渲染,而且是以 0-120Hz 的動态重新整理率。

這個「燙手山芋」怎麼接?蘋果顯示與晶片部門聯手找到了解法:為 M4 晶片設計全新的顯示引擎,讓這塊雙層串聯 OLED 螢幕,實作優秀的精準度、亮度與色彩表現。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這個例子,或許可以幫你直覺地了解,iPad 的一項新功能、一個新變化,背後發生了什麼。同時,也能窺見蘋果對于 iPad 初心的傳承和追尋:

一片神奇的玻璃。

在讨論中,Molly 和 Steve 多次提及這句話,這也是他們認為,最能解釋「iPad 是什麼」的簡要答案。就像喬布斯曾用一句話定義 iPod——将一千首歌裝進口袋。

一片玻璃的演變

iPad 雖在蘋果内部早有謀劃,但正式啟動,是在 2007 年。

彼時,喬布斯在考慮推出一款低成本的上網本。在某場腦暴會議上,艾夫提出,為什麼要在螢幕旁邊裝上鍵盤呢?那樣又貴又笨重,不如利用多點觸摸技術,将鍵盤的功能納入螢幕中。

▲初代 iPad 宣傳片畫面

喬布斯贊同這一想法,于是快速将資源投入平闆電腦項目,意欲打造一款與衆不同的「上網本」,這就是 iPad 早年的産品定義。

2010 年 1 月 27 日,喬布斯為 iPad 揭幕,他指着螢幕上的 iPhone 與筆記本電腦:「兩者中間,還存在别的東西嗎?」問罷,他接着說,「這個東西,必須能很好地浏覽網頁、電子郵件、照片、視訊、音樂、遊戲和電子書。我們有這樣一個東西,它叫 iPad」。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不過,隻是代替上網本的定位,讓初代 iPad 備受批評。《時代》雜志的一篇封面報道,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

iPad 讓你成為觀衆,把你變成被動消費者,消費他人的傑作。但對于内容創造來說,并無多大助益。

喬布斯将這一批評放在了心上,并着手改進,確定下一代 iPad 可以友善使用者進行藝術創作。這為 iPad 的演變,指出了一條清晰的路徑:增強創造力,更好地服務創作者。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第二代 iPad 宣傳片,加入了「創造力」場景

這直覺地展現在晶片的變化上:從「魔改」同年 iPhone 的 A 系列晶片,到與 Mac 共用 M 系列晶片,再到首發 M4 晶片,iPad 越來越強調創造力這件事。

實際上,目前 iPad 的軟體生态下,性能早已不是創造力的桎梏。更重要的,是其配件生态。首款「Pro」級的 Apple Pencil 與全新的妙控鍵盤,是 2024 款 iPad Pro 更大的亮點。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在 Steve 看來,新 iPad Pro 與衆不同的關鍵,在于它與 Apple Pencil Pro、新妙控鍵盤,被視作一套系統來設計的。也就是說,三者被先天設計成一個整體,隻不過可以單獨購買。

這樣的設計思路,讓新 iPad Pro 的「整體性」更勝以往。與 iPad Pro 外殼相同 CMF 的鍵盤,消弭了割裂感。重新設計的轉軸,讓鍵盤也成功瘦身,與變薄的 iPad Pro 搭配起來嚴絲合縫。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配件地位的上升,也映射出 iPad 的定位,從偏重手持場景的裝置,向手持、桌面二合一裝置的演變。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2024 款 iPad Pro,将前置攝像頭移到了長邊。Steve 表示,有不少使用者喜歡将 iPad 立在桌面進行視訊通話,尤其是在使用智能雙面夾或妙控鍵盤時。

上周,Molly 在接受法國媒體 Numerama 采訪時也透露,未來 iPad 背後的 logo,有可能會橫向放置,以比對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橫置 logo 的假想圖. 圖檔來自:Macrumors

如此演進,iPad Pro 正在變成子產品化,且可以觸屏的 Mac。你可以根據你的使用場景自由組合:iPad、iPad + Apple Pencil、iPad + 妙控鍵盤,幾乎是三款産品,三種體驗。

iPad 進化的底色

蘋果釋出會留下過很多「名場面」,初代 iPad 釋出會的末尾就是一例。在最後一張幻燈片裡,一個路牌上辨別着「科技」與「人文」兩條街的交彙口。喬布斯着重闡述了他的産品觀:

蘋果之是以能夠創造出 iPad 這樣的産品,是因為我們一直在努力融合科技和人文藝術。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在讨論中,我抛出了一個問題,科技與人文的理念,在新 iPad Pro 上有哪些展現。這個問題,一下子打開了三人的話匣子。

Scott 舉了幾個互動上的例子。比如 Pencil Pro 懸在 iPad Pro 上方時, 螢幕上會出現「數字陰影」,這個影子會根據筆杆位置、傾斜角度實時渲染,還能根據你目前選用的畫筆類型,變換形狀。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這是一個很微妙的互動創新,Scott 認為,這有助于幫助使用者确認目前使用的畫筆功能,以及落筆點,減少使用軟體時的猜測與猶豫。

減少使用者對工具的擔憂,便能增加其創作時的專注度,這是 iPad 團隊的洞察。Pencil Pro 新增的震動回報、輕捏調出畫筆選項,都旨在增加互動的直覺性。

「蘋果花了很長時間來鑽研 Pencil 内部結構,重量和重心已經趨于完美。」Steve 補充稱,「磁吸充電的平面,不僅符合人體工程學,也可以提供握筆的方向感」。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另一個例子,是 iPad 的光标設計。在接上妙控鍵盤或滑鼠、觸控闆時,iPad 螢幕上,會出現一個「小圓點」。它和 Mac 箭頭式的光标設計,在外觀上有明顯的差別。

Scott 談到,iPad 是一種「觸控優先」的體驗,而 Mac 則是光标驅動體驗、鍵盤驅動體驗。為此,他們重新設計了光标在「觸控優先」體驗中的工作方式。

這麼說有些抽象,我們結合産品來看。和 Mac 相比,iPad 圖示和 UI 界面,都是根據手指尺寸設計的,間距大,熱區也大。

蘋果先是改變了光标的形狀,用 19pt 的圓圈代替箭頭,增大熱點範圍,模拟手指與螢幕接觸的面積。當光标接觸熱區時,會自動改變形狀,自動吸附和包裹住整個熱區。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為了增加容錯率,蘋果還為熱區設定了「彈性形變」。簡單來說,就是光标在熱區邊緣徘徊時,熱區會像一個裝滿水的氣球,有一定範圍的形變,避免使用者手滑點錯。

在文字界面移動 iPad 光标時,光标會自動定位行列,不會停在兩行中間,複制文字更加連貫高效。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還有一個使用者不易感覺的功能,是算法根據光标移動的軌迹,預測使用者想要點選的圖示,将光标自動吸附上去,以減少手指在觸控闆上的行程。這有點像 Apple Pencil 自動預測并繪制筆迹,模拟「零延遲」的視覺感受。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這些人性化的小設計,在 Scott 看來,就是一種「only Apple can do(隻有蘋果才會做的事)」。

進化了 14 年的 iPad,創造力與初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它的門檻從未拔高。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圖檔來自:lifewire

喬布斯曾被一個故事深深打動:福布斯網站記者 Noer,曾在一個奶牛場用 iPad 看小說,一個打掃馬廄的 6 歲小男孩好奇地走過來,于是 Noer 将 iPad 遞給了他。

在沒人指導,也從未見過電腦的情況下,這個目不識丁的小男孩,憑直覺開始使用 iPad,用手指滑動螢幕,啟動應用程式,玩彈球遊戲。

時至今日,用上最新款處理器的 iPad Pro,依然是蘋果全系産品中最為老少鹹宜的。正如 Molly 所反複強調的那樣:

我們的工作就是,打造一片神奇的玻璃。它能變成你想要的任何樣子,隻需點開 App Store。

檢視原圖 154K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 深度對話蘋果iPad團隊:一片玻璃的傳承、演變與底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