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作者:香港經濟導報社

5月30日,電訊盈科(0008.HK)舉行股東周年大會。會上,股東最關心的莫過于香港經濟及營商前景。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李嘉誠幼子李澤楷表示,香港經濟如今确實面臨一些挑戰,但觀乎過去幾十年跌宕起伏,香港“每次跌倒,都能夠重新站起來”,他重申“對香港非常有信心”。

無獨有偶,長江基建(1038.HK)主席、李澤楷的兄長李澤钜前不久也在股東大會上直言,“香港是我的Home Town,對這裡有特别的感情”,“越多國際企業及國際家族辦公室,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隻會更牢固”。

當今年2月,大摩前亞太區主席羅奇寫下“it pains me to say HK is over”一文後,引來大量争議和回響,如同大多數香港人一樣,我不認同他的觀點,更不贊同“Hong Kong is over”這種悲觀結論。

正如李家兄弟所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可撼動,且隻會随着發展日益牢固。

誰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目共睹

誠然,相較于紐約、倫敦這些老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及發展時間非常短,若要明确确立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時間表,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80年代。

1970 年代,香港國際銀行機構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的數量大幅增加。1979 年,世界前 100 家商業銀行中,約有 64 家以某種形式在香港營運。當時的香港,已經是僅次于倫敦和紐約,擁有最多外國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地區。1986年4月2日,香港聯合交易所(The Stock Exchange of Hong Kong Limited,簡稱“聯交所”)正式開業,成為香港唯一的合法交易所。同年9月22日,聯交所被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接納為正式會員,進而建立了與世界各證券交易所之間的廣泛合作。

誰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在此之後,全球金融中心“三強代表”出爐:紐約、倫敦和香港。

直到2007年3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簡稱GFCI)才問世,該指數由英國智庫機構Z/Yen頒布,被廣泛用于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被認為是最權威的金融中心參考,至今僅14年,在該排名上,2023年香港位列第四,香港得分741分,與第三名的新加坡差距僅為1分。

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卻已經接近四十年。

更甚之,近日有人拿台灣權重指數與香港恒生指數比較,在去年底港股表現疲弱,在點數上被台灣的指數超越時,部分“動了壞心思”的外媒炒作說,台灣股市指數超過有國際金融中心之稱的香港。但台灣和香港的專家均指出,兩地股市指數的計算基礎不同,拿來比較不倫不類。

還有人慣常用新加坡與香港比較,說“香港正全方位被新加坡超越”。上月,财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出席美國三藩市的一場商務午餐會時直接回應:“兩者無法比較。”他以股市為例,表示港股市值36萬億港元,日均成交額超過1000億港元,有超過2600家上市公司。至于新加坡股市市值不足6萬億港元,日均成交額不足100億港元。

試問,誰又會拿蘋果和橙子相比,問大家哪個更好?

再舉個例子,去過新加坡旅遊的人都知道,新加坡當地生活水準很高,除了物價高昂之外,還有GST消費稅,自今年1月1日起,現行稅率為9%,入息稅、利得稅都比香港高。之前有不少報道稱,不少大型投資銀行準備将香港總部搬去新加坡,因為薪資成本支出普遍比香港減少四成,新加坡投資銀行家的收入比香港少,卻面臨與香港差不多的生活成本,又如何能生活得快樂呢?

保持七大優勢,香港就不會“玩完”

李家兄弟對于香港的信心,也絕非個例。

馬時亨,2008年卸任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一職後,如今擔任富衛集團主席,也時時刻刻關注香港的金融發展。今年3月,馬時亨向傳媒表示,香港具備七大優勢,分别為穩定的金融市場、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獨立的司法系統、資金及人員的自由流動、網際網路自由、優質的本地教育系統,以及吸引全球人才。

“保持這七大優勢,香港就不會‘玩完’。”他說道。

作為世界級資本市場和金融中心,亞洲最大的離岸财富管理中心、全球領先的IPO市場、本地上市制度靈活且包容,“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論”從一開始就是空談笑話。

近月來,港股市場回暖,加上中證監釋出的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援内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融資,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何兆烽本月接受港媒采訪時也透露,啟動赴港上市的内地企業明顯增多,尤其是6月至8月期間相信遞表的企業數量大增。

5月,港交所CEO陳翊庭透露,年初至今香港約20家新股上市,規模較小。港交所手頭上有約100個有效申請,期待在息口預期向下及投資氣氛改善的情況下,有利于“不錯的交易”完成上市。此外,針對人工智能、雲計算、量子運算等新興高科技企業,港交所已制定上市規則,便于這些企業集資。

誰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港交所網站顯示,在港交所釋出招股書的100多家企業中,内地企業是主力軍,曹操出行、蜜雪冰城、地平線 、卓正醫療、毛戈平、滬上阿姨、嘀嗒出行赫然在列。還有地平線、雲知聲、英矽智能等獨角獸企業其,甚至還能看到美的集團在内的大公司的身影。

同月28日,摩根大通中國區聯席首席執行官何耀東也表示,香港股市近期吸引了對沖基金的買入行為。他表示,恒生指數經曆反彈,市場未出現大規模獲利了結現象,表明投資者資金傾向于留在市場中。

香港未來怎麼辦?

下周,這位掀起輿論風波的前主席羅奇将重臨香港,并計劃在多地演講。如果細看他的文章,是可以從他的思路中擷取香港改進的方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他提出的香港政府行政能力、中美博弈以及經濟改善方向,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讨論,盡力尋找對策。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上周的立法會會議上曾指出“香港冗員太多”,“肥胖的身軀不僅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更會拖累整個城市的進步。”

“最重要的是要清走無用之人。”何君堯苦口婆心地說道。

馬時亨近日公開表示,當下香港經濟需擺脫過去錯誤的線性思維,效仿瑞士轉向有價值、有競争力的産業,并由以往依賴歐洲市場,轉尋其他地區的商業機會,例如中東地區國家。

該想法與現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桦也不謀而合,丘應桦在上周說道,世界在不停地變化,香港要學會從中尋找新機遇,吸引更多外企投資,如中東及東盟。

除了認識新朋友,如何做好自我宣傳、維系好現有關系更重要。香港銀行公會主席林慧虹表示,香港要加強對外推廣、加強國際聯系、拓寬灣區資源。

剛從歐美出訪回來的陳茂波也帶回來了好消息,6月3日立法會上,陳茂波說歐美對香港情況十分關心,對方(指歐美)過去一段時間從媒體的接觸,對内地及香港都是負面印象,但當自己(指陳茂波)鋪陳事實後,歐美對大灣區發展都非常有信心。

陳茂波說,特區官員應多出外做宣傳。陳茂波更邀請歐美人士來港參與盛事,眼見為實。他估計歐美來港的資金将持續,隻要有生意做并有好回報,相信他們會來港發展。

他表示,香港經濟在今年餘下時間有望進一步增長。根據目前情況,特區政府維持香港全年經濟增長在2.5%至3.5%之間的預測。

誰說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香港有排玩。”今年2月,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英媒《金融時報》中反駁“Hong Kong is over”言論中寫道。

正如電影《一代宗師》宮羽田所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香港不會玩完,也永遠不會玩完,傲立于中國南部這顆璀璨的東方之珠将永恒地閃耀着她的光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