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2010年中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揭開太歲之謎

作者:來點解讀

來源:中國知網

古時候,由于科學技術不發達,許多現象和事物都不能用人們現有的知識解釋,古人便将它們神化。

例如天文星宿,現在我們會用專業儀器對天文進行研究,了解其規律。

但在古代,天文對于古人來說卻是神秘莫測的東西,就像“太歲星”。古人将它看作一種能預測吉兇的星體,是以有了“太歲頭上坐,無災也有禍”的俗語。

當然,除了星體,古人還把一種生物命名為“太歲”,視其為“太歲”在地上的化身。那麼,“太歲”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2010年中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揭開太歲之謎

神秘傳說

古時候,“天降災禍”是絕大多數人對災禍的看法,“天”對于古人來說是十分神秘的,需要保持敬畏。

“太歲星”便是他們想象出來的一種天體,其運作之處必然會帶來災禍。

據說,太歲星運作到哪裡,哪裡的地下便會出現一種生物,它是“太歲”的化身,倘若在其上方動土,必有大禍。

從一些故事中可以展現出來,傳說有個人天生反骨,對于約定俗成的東西總是不屑一顧,人人敬畏的“太歲”在他這裡也不值一提。

他故意在當時太歲星所在的方位動土,沒想到居然真的挖出了一樣東西,看起來同肉塊差不多。這可把他吓壞了,立馬又埋了回去。但沒過幾天,這個“肉塊”居然長到了他家院子裡。

随之而來的還有他的家人一個個離世,包括他自己。這下人們對“太歲”更是敬畏了。

雖然這個故事是記錄在古代的一本小說上,編撰意味明顯,但這恰恰說明了“太歲”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2010年中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揭開太歲之謎

長生不老

除了敬畏之外,由于“太歲”有了實體,古人也對它有了别的認識,東晉道學家葛洪将其稱為“肉芝”,表示将其搗碎或化水食用後,可使人長生不老。

如果說這是來源于道學家的記載,多少有些玄學因素,不大現實。那麼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記載則更讓人相信,他的《本草綱目》中也有對“太歲”的記載。

記載道,肉芝形狀類似于肉,附于大石頭上生長,是一種生物,且有着多種顔色。

雖然李時珍記載“太歲”的生長位置同之前的記載有所不同,之前大多數記載都表明“太歲”生長于土壤中。

但李時珍卻得出了和葛洪同樣的結論,那就是食用“太歲”可以長生不老。那麼這種結論從何得來呢?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2010年中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揭開太歲之謎

另一個故事側面說明了一些情況。

唐朝的傳奇小說集《宣室志》裡有這麼一個故事,人們對于太歲敬畏不已,擔心不小心挖到“太歲”為家中帶來災禍,便四處尋求解決辦法。這時有人表示,隻要将它吃掉,那麼災禍也就沒了。

于是不慎挖到“太歲”的人便按他的說法做了,沒想到“太歲”居然出乎尋常的美味,而且食用之後,他還感覺自己年輕了不少,身體機能都好了許多,是以人們便覺得“太歲”可以長生不老。

但這隻不過是志怪故事,并沒有太大依據,《山海經》中的記載更具可信度,其中描述“太歲”的特征“食之盡,尋複更生”,簡單來說就是“太歲”可以無限生長。

這一特征不恰恰對應了長生不老麼?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2010年中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揭開太歲之謎

科學研究

不過這些都來源于古代記載,“太歲”這一生物并不常見,不見其實物,我們很難對其作出研究。

即使我們想用科學知識去解釋,也是解釋無門。

不過,在1992年的時候,我們終于發現了實物“太歲”。

那年,陝西周至縣爆發山洪,令當地村民損失不少,待情況穩定後,不少村民紛紛在洪水中搜尋可用之物。

其中有個村民便在此時發現了一團“肉球”,他原先并未注意,隻是将其扔在一旁繼續尋找其他東西。

但後來他一想,那東西似乎可以做肥料,不用白不用,想到這他便回去将那個“肉球”帶回了家。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2010年中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揭開太歲之謎

沒想到,這“肉球”在家放了幾天居然一點變化也沒有,根本沒有腐爛迹象,那麼拿它做肥料是不行了。這個村民和家人便對其更加好奇,有事沒事就研究它,不過始終沒啥結果。

這個村民向來是個膽大的,他看着看着不由覺得這個“肉球”有些可口,便不顧家人阻攔割下一點煮着吃了,還别說,“肉球”味道出乎意料的好。

但沒過幾天,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這“肉球”被割掉的地方居然長出來了,不止如此,它還變大了不少,這下村民一家害怕了。他們連忙報到縣上,請政府研究。

這件事情很快傳開,西北大學生物系一位教授收到消息很是感興趣,便趕來村民家研究,一看這東西屬實沒見過,便在征得村民同意後将其帶走研究。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2010年中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揭開太歲之謎

在一衆專家的細心研究後,終于得出結論:這個“肉球”就是古代的“太歲”、“肉靈芝”,也就是那個傳說食之能長生不老的生物。

同時專家們還檢測出“太歲”三分之一的組成部分是“大型黏菌複合體”。

黏菌是一種以細菌、真菌為食的低等生物,也就是它的存在令“太歲”可以持續生長。不過其餘三分之二的部分因技術受限,并未能得出其成分。

随着時間的流逝,科學技術越來越先進,2010年,生物專家們利用精密儀器再次對“太歲”進行檢測,最終得出那剩餘三分之二的組成成分是聚乙烯醇。

然而聚乙烯醇是一種化工原料,是現代工業的産物,怎麼會出現在古代就有的“太歲”身上呢?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2010年中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揭開太歲之謎

隻能說如今的“太歲”同古代的“太歲”還是不同的,或許古代“太歲”的組成成分僅是黏菌。

但随着時代的發展,土壤、水裡的“太歲”經受污染後成為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太歲”。

在第一個“太歲”被發現後,全國各地都開始挖掘“太歲”,也确實發現不少,由于其從古代傳來的“長生不老”的特性,導緻“太歲”被人争相購買,甚至賣出了一萬一斤的天價。

但後來專家們表示,“太歲”并沒有長生不老的功效,恰恰相反,由于其含有聚乙烯醇,經水浸泡後會發現大量重金屬元素,食用過多可能對人的身體造成損害。

經此事後,人們應該更加相信科學,若有科學解釋不了的問題,那便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還不夠高,總有一天能破解迷題。

參考資料:

中國知網《“太歲”是個啥玩意兒》——劉海兒

太歲到底是什麼東西?2010年中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揭開太歲之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