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違規鴨腸企業洩露記者電話一事,證明了食品安全問題出在哪?

作者:浮生半世空

近日,山東濱州、河南清豐兩家禽類屠宰加工廠因髒亂差問題被新京報曝光。

這本來不稀奇,但奇怪的是在記者聯系了山東濱州的監管部門後,便接到了涉事企業的電話,電話裡企業負責人稱号碼是相關部門的“李主任”給的。

向違規鴨腸企業洩露記者電話一事,證明了食品安全問題出在哪?

我覺得涉事企業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如何髒亂差,也無需描述,與每年3.15晚會曝光的那些食品生産企業并無差别,鏡頭畫面除了讓人感覺觸目驚心,便是惡心地吃不下飯。

對于這件事,我所感興趣的隻有那位記者電話被洩露這個細節。

涉事企業之是以要給記者打電話,要麼是收買,要麼是恐吓,就是不想讓記者繼續曝光。

向違規鴨腸企業洩露記者電話一事,證明了食品安全問題出在哪?

而那位“李主任”,他之是以要把記者号碼告訴企業,一是賣企業人情,二是讓企業主動出擊,擺平媒體,把事态控制在最小範圍。如果事情捂不住了,要對企業進行處罰,那麼監管部門也似乎是對企業的“保護”已經仁至義盡了,再出問題也怪不得他。

然而這種“保護”是監管的一種行為還是李主任們的個人行為呢?我們可以猜想既可能是平時收受過好處而甘為這些違規企業提供了保護傘,也可能是監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能的潛規則。因為如果當地出了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企業,那麼相關部門也是需要承擔責任的。而過于嚴厲的監管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食品安全措施落實到位,必然會增加企業成本,影響企業效益。是以我們就不難了解,為什麼食品安全抓了這麼多年,仍然會停留在“民不告,官不究”階段的原因了。

向違規鴨腸企業洩露記者電話一事,證明了食品安全問題出在哪?

前段時間,不少地方出現商販使用“鬼秤”欺詐客戶的事,于是大範圍整治“鬼秤”的行動便開始了,商販們必須帶着自己的秤到市場監管部門接受校驗,甚至還有些市場監管部門還想出新花招,鼓勵市民到指定地點将自己的手機稱重,并貼上辨別,充當驗秤砝碼。但試想消費者買東西時用手機驗秤,商戶還會賣給你嗎?又會讓你輕易離開嗎?

其實與其這樣,還不如市場監管執法人員每天帶着砝碼,在市場随機驗秤,如果這樣,鬼秤還能橫行嗎?

是以,說的不如做的,假如用查電動車的精神頭去查食品安全,我相信必然食品安全會有質的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