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ivo在印度被“本土化” 中國手機企業頻頻遭劫何去何從?

vivo在印度被“本土化” 中國手機企業頻頻遭劫何去何從?

中國經營報

2024-06-19 11:56釋出于北京中國經營報官方賬号

本報記者 陳佳岚 廣州報道

中國手機制造商布局海外市場的同時,正面臨被印度政府要求“本土化”的壓力。

近日,印度媒體MoneyControl報道,vivo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Tata)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本土化的目的。

報道稱,目前雙方洽談已進入後期階段,塔塔集團對收購案非常有興趣,vivo印度公司則希望塔塔能提高收購價格,但雙方尚未達成最後協定。

對此,vivo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對相關消息和說法)沒有回應。

記者留意到,早前就有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正在加大對OPPO、vivo 等手機廠商“發難”力度,要求他們離開或者把在當地公司的主導權交給印度公司。而在符合政府的願景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行為下,手機制造商正不斷優化其在印度市場零售、制造、采購和研發的本地化工作,以確定其在印度市場上的長期地位。通信專家馬繼對記者分析,印度營商環境很差,已經屢屢采取對外國投資者的歧視行動,對有影響力的成熟跨國公司在印度的企業資産“巧取豪奪”,而在經曆各種打壓後,vivo不得不将股權轉讓,這也是無奈之舉,也值得其他準備在印度投資的中國公司反思借鑒,三思而後行。

vivo出讓當地公司股權?

據上述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政府要求塔塔集團持有vivo印度公司的股份至少51%,同時要求收購後的合資公司由印度廠商主導,營銷網絡也要在地化。

此前,印度政府再度向包括小米、OPPO、vivo、realme 等在内的中國手機品牌提出要求,在印度營運的中國手機品牌,應當任命印度籍人士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營運官、首席财務官和首席技術官等高管職位。印度政府同時還提出要求,中國手機廠商需将制造合同委托給印度公司,并讓當地企業參與手機制造流程,通過任命印度本地經銷商,實作分銷結構的本地化。印度政府的一系列要求,被指以提高智能手機的“含印量”。

另外,作為印度商業巨頭,塔塔集團進軍電子制造領域的熱情正盛。該集團不僅收購緯創在印度的工廠為蘋果生産iPhone,還開始涉足半導體領域,計劃在古吉拉特邦建設半導體制造工廠。塔塔集團對電子制造業雄心勃勃,還得益于印度政府對本土産業的支援和鼓勵。

莫迪政府以印度廣闊的消費市場為吸引點,出台扶持方案同時提高整機進口關稅,力圖打造消費電子制造上下遊産業,培育本土完整産業鍊。投資方面,莫迪在2020年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旨在扶持印度本土企業,擺脫對中國供應鍊的依賴。

對于塔塔集團來說,收購vivo印度公司的多數股權将為其在電子制造業領域帶來機遇。

2014年,中國手機廠商相繼進入印度市場,不久後,中國手機廠商便拿下了印度手機銷售市場前五名中的四席位置。然而,與此同時,中國手機廠商卻在印度遭遇各種打壓,特别是自2020年以來,印度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為名,陸續封禁了超過200個中國手機應用程式,同時多家在印中企相繼陷入“稅務”“洗錢”風波。

小米、OPPO、vivo、中興、聯想等衆多中國企業都難逃印度的“騷擾”,尤其是手機品牌。印度各部門以查稅、當機資産、限制員工簽證等各種名義輪番為難中國手機廠商。

2022年,vivo被印度執法局(ED)以“逃避納稅”為由而遭印度執法局調查。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再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vivo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vivo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

而小米、OPPO和一加都曾被指控涉嫌逃避關稅、非法彙款。2023年6月份,印度執法局向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部分高管以及相關銀行發出通知,指控他們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印度的《外彙管理法》,基于該指控,印度當局此前扣押了小米共555.1億盧比資金,約合人民币48.2億元。

被“本土化”愈演愈烈

印度政府的一系列行動也被視為扶持本土企業、推動“Make in India”戰略的一部分,而對于中資手機制造商來說,其印度市場也受到了挑戰。

在2024年3月的财報會議中,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對于手機平均售價的下降解釋稱,海外市場ASP資料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針對印度市場的調整,小米高端手機在印度市場2023年基本未做上市。

今年2月,小米亦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希望印度政府考慮出台若幹激勵措施并降低某些智能手機零部件的進口關稅。

面對印度執法局的逮捕審查,vivo印度分公司一位發言人也表示,(印方針對vivo的)騷擾行為給整個行業帶來不确定性。然而,vivo過去一年在印度市場的營運影響似乎并不大,根據Canalys資料顯示,vivo以2610萬部的出貨量位居2023年印度市場第二,相比與2022年,出貨量排名還上升了一名。小米則從印度市場的第一跌至第三。

對于vivo在印度手機市場佔有率的上升,Canalys進階分析師Sanyam Chaurasia表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vivo在印度市場線下管道表現強大(不像小米和realme在過去兩年以線上為中心);二是開啟了入門級、經濟實惠的5G市場浪潮,并初步引領了這一細分市場;三是中端機型表現不錯。

而vivo尋求與印度企業合作也被認為是為了保住當地市場佔有率的重要手段。

“vivo與當地合作夥伴進行戰略合作,将有助于品牌與政府的願景保持一緻。”Sanyam Chaurasia對記者表示,印度政府一直在推動所有智能手機廠商建立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态系統,其中包括對本地管道建設,利用本地制造合作夥伴和任命印度上司層。

基于對印度市場的重視,vivo早期進入印度時就啟動了本土化動作,包括與當地零售商合作,建立服務中心和體驗店,以及通過本土化的廣告宣傳和品牌大使來提升品牌知名度、針對印度市場推出具有屏下指紋和升降攝像頭功能的手機,以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響應印度政府投資建廠實作本土化生産。

業内認為,如果說,vivo早期的本土化更多是出于市場競争和品牌建設的考慮,而現在的本土化則是在印度政府政策壓力下的一種應對政策,呈現出一定程度的被動性。記者留意到,從任命印度管理層、重組本地分銷網絡到與本地制造商合作,中國廠商在印度被“本地化”已愈演愈烈了。

比如,印度媒體報道,小米聘請了印度籍經理擔任管理層職務。從今年4月起,vivo在新德裡、旁遮普邦、哈裡亞納邦改與印度企業進行代理合作,OPPO也已在德裡設立類似的經銷網絡。4月,vivo 位于大諾伊達的制造工廠已被Bhagwati Products (Micromax) 接管,後者是印度本土科技公司 Micromax 的子公司。

今年2月,OPPO、vivo、realme等中資品牌就被傳正與Dixon Technologies、Karbonn等印度本土廠商商讨合作生産智能手機,部分原因指向印度政府的壓力。

“根據Canalys的資料,2024年一季度,OPPO(不含一加)在印度的出貨量占其全球出貨量的17%,vivo在印度的出貨量占其全球出貨量的29%,小米(含POCO)在印度的出貨量占其全球出貨量也有約16%。”Canalys研究分析師鐘曉磊對記者表示,目前印度依然是OPPO、vivo、小米的最大海外市場,他們不會輕易放掉這一蛋糕,這些合規的動作以及本土化的投入都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在當地管道商和消費者的信心,并且努力将相關因素對公司日常營運的影響減少到最小。

(編輯:吳清 稽核:李正豪 校對:翟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