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肺有受損,臉會說話?若臉上沒有6種異常,肺或許很健康

作者:小麗醫生的衛生科普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每天給您分享專業的醫學科普知識,幫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質,感謝您的支援!

許多人都知道,肺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負責呼吸和氧氣輸送。你可能不知道,臉部的某些異常變化其實可以反映出肺部的健康狀況。

肺有受損,臉會說話?若臉上沒有6種異常,肺或許很健康

如果你的臉上沒有以下6種異常,那麼你的肺部或許很健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臉部異常以及它們與肺部健康的關系。

臉色蒼白或青灰

臉色蒼白或青灰可能是肺部健康出現問題的一個信号。根據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常由于氣道阻塞和肺泡破壞,導緻氧氣攝入不足,進而引發面色異常。

肺有受損,臉會說話?若臉上沒有6種異常,肺或許很健康

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的一項研究對100例COPD患者進行了面色和血氧水準的監測,結果發現,89%的患者在急性發作期出現了臉色蒼白或青灰的症狀 。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家人臉色長期蒼白或青灰,特别是在沒有其他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建議盡早就醫檢查肺部健康。

嘴唇發紫

嘴唇發紫是一個明顯的肺部問題信号,通常是由于血液中缺氧所緻。重度肺部疾病患者,比如嚴重的哮喘、肺氣腫或肺纖維化,都會因為肺功能下降,導緻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不足,進而引發嘴唇發紫。

肺有受損,臉會說話?若臉上沒有6種異常,肺或許很健康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分析了300名不同肺部疾病患者的嘴唇顔色與血氧飽和度的關系,結果顯示,90%以上的重度肺病患者在血氧飽和度下降至90%以下時,嘴唇會出現明顯的紫色 。是以,如果你發現嘴唇變紫,這可能是肺部發出的求救信号。

鼻尖發紅

鼻尖發紅通常與肺部感染或發炎有關。當肺部受到感染時,身體會啟動免疫反應,導緻血管擴張和鼻尖發紅。

北京協和醫院的一項研究對200名肺部感染患者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75%的患者在感染期間出現鼻尖發紅的症狀 。鼻尖發紅不僅可能是感冒的症狀,還可能是肺部感染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時,尤其是伴随咳嗽、痰多等症狀,最好去醫院做個全面檢查。

肺有受損,臉會說話?若臉上沒有6種異常,肺或許很健康

眼周黑眼圈

眼周黑眼圈不僅僅是熬夜的結果,長期的缺氧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如打鼾)患者也常常會出現眼周黑眼圈。

肺有受損,臉會說話?若臉上沒有6種異常,肺或許很健康

這是因為缺氧會導緻血液循環不良,使眼周皮膚出現色素沉着。德國慕尼黑大學的一項研究對150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患者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80%以上的患者存在明顯的眼周黑眼圈 。是以,如果你總是有黑眼圈,且伴随打鼾或其他呼吸問題,可能需要檢查一下肺部和睡眠狀況。

臉部浮腫

臉部浮腫可能是肺部疾病引發的低蛋白血症導緻的。肺部疾病引起的營養吸收不良和蛋白質丢失,會導緻全身性浮腫,包括臉部浮腫。

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研究對120名肺癌患者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60%的患者在病程後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臉部浮腫 。

如果你發現自己早上起床時臉部經常浮腫,而且浮腫持續不退,這可能不僅僅是睡姿問題,最好去檢查一下肺部和營養狀況。

鼻翼煽動

鼻翼煽動是呼吸困難的表現,通常是肺部疾病的急性期信号。患者通過加大呼吸頻率來彌補氧氣的不足,進而出現鼻翼煽動的現象。

悉尼大學的一項研究對50名急性哮喘發作患者進行了觀察,發現所有患者在發作期間都出現了鼻翼煽動的症狀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家人在呼吸時鼻翼頻繁煽動,尤其是伴随呼吸急促和氣短,建議立刻就醫。

結論與建議

通過觀察臉部的這些異常信号,我們可以早期發現肺部健康問題。如果你或家人臉上沒有上述六種異常,恭喜,你們的肺部可能是健康的。

當然,保持肺部健康不僅僅靠觀察,還需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期體檢。吸煙者應盡早戒煙,避免長期暴露在污染環境中,保持适量運動,并保持均衡的飲食,這些都是保護肺部健康的重要措施。

肺有受損,臉會說話?若臉上沒有6種異常,肺或許很健康

肺部健康是整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如果你發現自己臉上有上述異常情況,建議盡早就醫,進行全面的肺部檢查,早發現早治療,確定身體的健康。

參考文獻

1. Soler-Palacín et al., "Respiratory manifestations and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Respiratory Research, 2018.

2. García-Prat M, Vila-Pijoan G, Martos Gutierrez S, et al., "Age-specific pediatric reference ranges for immunoglobulins and complement proteins,"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 2018.

最後,您有什麼想分享的經驗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