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思成林徽因講故宮: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作者:思想與社會

北京城裡的故宮中間,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宮殿是整個故宮的重點,“紫禁城”内建築的核心。以整個故宮來說,那樣莊嚴宏偉的氣魄;那樣富于組織性,又富于圖畫美的體型風格;那樣處理空間的藝術;那樣的工程技術、外表輪廓和平面布局之間的統一的整體,無可否認的,它是全世界建築藝術的絕品,它是一組偉大的建築傑作,它也是人類勞動創造史中放出異彩的奇迹之一。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為我們這“世界第一”而驕傲。

三大殿的前面有兩段作為序幕的布局,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段,由天安門,經端門到午門,兩旁長列的“千步廊”是個嚴肅的開端。第二段在午門與太和門之間的小廣場,更是一個美麗的前奏。這裡一道弧形的金水河和河上五道白石橋,在黃瓦紅牆的氣氛中,北望太和門的雄勁,這個環境适當地給三殿做了心理準備。

太和、中和、保和三座殿是前後排列着同立在一個龐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這種台基過去稱“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層,每層有刻石欄杆圍繞,台上列銅鼎等。台前石階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镂隐起的龍鳳花紋。這樣大尺度的一組建築物,是用更宏大尺度的庭院圍繞起來的。廣庭氣魄之大是無法形容的。庭院四周有廊屋,太和與保和兩殿的左右還有對稱的樓閣和翼門,四角有小角樓。這樣的布局是大陸特有的傳統,常見于美麗的唐宋壁畫中。

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國最大的一個木構大殿。橫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外有廊柱一列,全個殿内外立着八十四根大柱。殿頂是重檐的“庑殿式”瓦頂,全部用黃色的琉璃瓦,光澤燦爛,同藍色天空相輝映。底下彩畫的橫額和鬥栱,朱漆柱,金瑣窗,同白石階基也作了強烈的對比。這個殿建于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已有二百五十五歲,而結構整嚴完好如初。内部滲金盤龍柱和上部梁枋藻井上的彩畫雖稍剝落,但仍然華美動人。

梁思成林徽因講故宮: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德國人航拍的故宮太和殿

你知道嗎?故宮的三大殿差點在民國初年被改建成了國會。那是1923年,當時作為兩院辦公地的資政院由于人員增加已十分擁擠,于是北洋政府就決定改建三大殿讓參、衆兩院的議員到故宮裡面辦公。消息一出,舉國嘩然,奉系軍閥吳佩孚也發電表示反對,他還以舉行軍事演習為名對北洋政府進行警告。面對洶洶民意,北洋政府最終無奈地放棄了改建故宮三大殿的計劃。

太和殿——皇家舉行盛大典禮的場所

太和殿平面廣十一間,深五間,重檐四阿頂,就面積言,為國内最大之木構物。殿于明初為奉天殿,九楹,後改稱皇極殿。明末毀于李闖王之亂。順治三年(1646年)重建,康熙八年(1669年)又改建為十一楹,十八年(1679年)災,今殿則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所重建也。殿之平面,其柱之配置設定為東西十二柱,南北共六行,共七十二柱,排列規整無抽減者,視之宋遼諸遺例,按室内活動面積之需要而抽減改變其内柱之位置者,氣魄有餘而巧思則遜矣。殿階基為白石須彌座,立于三層崇厚白石階上,前面踏道三出,全部镌各式花紋,雕工精絕,殿鬥栱下檐為單杪重昂,上檐為單杪三昂。鬥栱在建築物全體上,比例至為纖小;其高尚不及柱高之六分之一;當心間補間鋪作增至八朵之多。在梁枋應用上,梁袱斷面幾近乎正方形,闌額既厚且大,其下更輔以由額,其上僅承托補間鋪作一列,在用材上頗不經濟,殿内外木材均施彩畫,金碧輝煌,莊嚴美麗。世界各系建築中,唯大陸建築始有也。

梁思成林徽因講故宮: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藻井内的軒轅鏡

進入太和殿,最引人注意的是殿頂的軒轅鏡,據說這個“鏡子”可以分辨真假皇帝,如果假皇帝坐在龍椅上就會被砸。它雖然叫軒轅鏡,卻不是一面鏡子,而是一條雕刻精美的蟠龍嘴吊着一個大銅球,這顆球叫軒轅鏡。袁世凱稱帝時,因懼怕這個傳言,命人将新造的龍椅從原先的位置向後移動了3米。盡管這樣,心虛的袁世凱還是沒敢在太和殿稱帝,最後換成在中海的居仁堂舉行稱帝大典。

梁思成林徽因講故宮: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中和殿——皇帝的休息室

中和殿在太和殿與保和殿之間,立于工字形三層白玉陛中部之上。其平面作正方形,方五間單檐攢尖頂,實方形之大亭也。殿階基亦為白石須彌座,前後踏道各三出,左、右各一出,亦均雕镂,隐出各式花紋。殿鬥栱出單杪雙昂,當心間用補間鋪作六朵。殿四面無壁,各面均安格子門及檻窗。殿中設寶座,每遇朝會之典,皇帝先在此升座,受内閣、内大臣、禮部等人員行禮畢,乃出禦太和殿焉。殿建于順治三年(1650年),以後無重建記錄,想即清初原構也。

中和殿是皇帝舉行大典時專用的休息室

中和殿是一座四角攢尖頂,規模上比太和殿小了很多,它是皇帝的禦用“休息室”。在太和殿舉行大典時,他會在這裡休息,看看儀式的流程,想想一會兒自己說什麼話,好比現在一些明星參加活動前的準備間。此外皇帝祭祀農神,也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檢查農具。

保和殿——科舉考試的最後一站

保和殿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東西闊九間,每間尺度都小于太和殿,上面是“歇山式”殿頂,它是明萬曆的“建極殿”原物,未經破壞或重建。至今上面童柱上還留有“建極殿”辨別。它是三殿中年壽最老的,已有337年的曆史。

三大殿中的兩殿,一前一後,中間夾着略為低小的機關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點。要用文字形容三殿是不可能的,而同時因環境之大,攝影鏡頭很難把握這三殿全部的雄姿。深刻的印象,必須親自進到那動人的環境中,才能體會得到。

梁思成林徽因講故宮: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保和殿

外朝的第三大殿是保和殿,“保和”一名出自《易經》,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專一、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之意。保和殿隻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考試,當時中國科舉考試最高等級的殿試就是在保和殿舉行,殿試會持續一整天,其間考生會領到兩餐:早餐是每人四個饅頭、一碗湯;午餐是每人四張餅、兩個梨、一碗茶。中國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是在1904年舉行,那一年的狀元叫劉春霖,他被稱為“第一人中的最後一人”。第二件事就是吃飯。皇帝逢年過節會在保和殿請藩王宗室吃飯,保和殿的這個功能有點類似于現在的釣魚台國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