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氣直逼30℃,50歲女子為何戴上了厚實的手套?原來她得了這種病……丨醫起推理吧

作者:醫脈通風濕彙
天氣直逼30℃,50歲女子為何戴上了厚實的手套?原來她得了這種病……丨醫起推理吧

導讀

真相到底是什麼?

來源:醫脈通作者:王玉偉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釋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天氣直逼30℃,50歲女子為何戴上了厚實的手套?原來她得了這種病……丨醫起推理吧
天氣直逼30℃,50歲女子為何戴上了厚實的手套?原來她得了這種病……丨醫起推理吧

「醫起推理吧」之第 47 彈

01

農曆臘月·大寒

張大姐今年剛過50歲,在生鮮市場經營海鮮攤位20餘年,深棕色的圍裙和套袖是她的标配,工作起來麻利幹練,我們的老朋友王乂前來買魚。

王乂不愛吃魚,因為吃“fish”很“費事”,并且他不止一次被魚刺卡喉嚨。王乂想,就算自己再讨厭魚刺,也得考慮家人健康啊——吃魚,尤其是海魚,的确有益健康。

有研究認為,高魚油飲食富含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可能是缺血性心髒病低發病率的原因。美國健康孩子聯盟還推薦孕期、哺乳期、産後婦女每周至少吃12盎司(約340克)的海鮮,尤其是油性大的海魚,比如鲑魚和沙丁魚……

看到張大姐忙碌的雙手,王乂忍不住問她:水這麼冷,為什麼不戴手套?

張大姐笑着說,戴手套幹活不利索,自己已經習慣了。

02

農曆二月·春分

王乂再次光顧張大姐的海鮮攤位,張大姐卻戴起了橡膠手套。

王乂不愧住在海邊,管的就是寬,他再次詢問張大姐,冬天那麼冷都沒戴手套,現在天氣轉暖了,為何又戴上了手套?

張大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前幾天不小心被魚劃破了右手食指,傷口還挺深,流了不少血。以前也沒少被魚劃破手,但是沒有像這次這麼深過,她自己已經習慣了。張大姐怕傷口感染,就戴上了手套。

王乂腦海中立馬蹦出一個詞——“職業暴露”,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啊!

勞動人民生活不易啊,王乂感覺自己更讨厭魚刺了。

03

農曆四月·立夏

天氣由暖轉熱,王乂再次光顧張大姐的海鮮攤位,張大姐反而換了一副更厚實的手套,袖管直至手肘。

王乂愛管閑事,再次向張大姐提出疑惑,這幾天中午氣溫都要過30℃了,為啥還要戴這麼厚重的手套,難道又被劃傷了?

張大姐說傷口早就好了,但不知什麼時候胳膊上起了一排紅疙瘩,又疼又癢,雖然沒有發熱、關節疼痛、活動障礙,但她怕影響到顧客的健康,就戴上了這個更加厚重的手套。

王乂建議張大姐去醫院看看。

張大姐說去診所看過,醫生給她局部抽液,還建議她口服“頭孢”,治療期間症狀一度好轉,皮膚出現結痂,但是這兩天又厲害了。她再次去詢問診所醫生,是不是自己對什麼東西過敏了,診所醫生也沒說出是以然來。

王乂說,正因為診所治不好,才更應該去醫院就診。

張大姐面露難色,說海鮮攤位得有人打理,處理完手邊的事才能去醫院。

04

農曆四月·小滿

張大姐終于來到醫院就診。

此時,張大姐的右上臂已經出現多個皮下結節,直徑約2cm,呈線狀分布,局部有破潰,見少許分泌物,有觸痛;另可見直徑約3cm的褐色肉芽腫樣改變(圖1)。

天氣直逼30℃,50歲女子為何戴上了厚實的手套?原來她得了這種病……丨醫起推理吧

圖1

完善感染及免疫相關名額檢查,結果如下——

血正常:白細胞5.81×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60.1%。

C反應蛋白0.55mg/L;血沉3mm/H;血清澱粉樣蛋白A<2.5mg/L;降鈣素原<0.020ng/ml;白介素-6 18.9pg/ml。

抗核抗體陽性,第1核型滴度1:100-1:320。

抗核抗體譜:可溶性物質A、11-16多肽複合體抗原、細胞周期蛋白I可疑陽性,其餘均為陰性。

除了白介素-6略微升高之外,其他結果均無臨床意義。結合張大姐的工作和經曆,醫生懷疑張大姐為“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可能性大”,建議行“組織培養及菌株鑒定”。

(真相馬上到來,你心中有答案了嗎?)

05

真相大白

病理診斷如下:(右手)表皮角化過度、角化不全,棘層增厚,真皮中深層較多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局竈壞死。PAS染色:未見真菌菌絲、孢子。抗酸染色:見2條抗酸菌。符合感染性肉芽腫,傾向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圖2、圖3)。

天氣直逼30℃,50歲女子為何戴上了厚實的手套?原來她得了這種病……丨醫起推理吧

圖2

天氣直逼30℃,50歲女子為何戴上了厚實的手套?原來她得了這種病……丨醫起推理吧

圖3

組織培養見:結核分枝杆菌陰性,海魚分枝杆菌qPCR(組織)陽性,偶發分枝杆菌qPCR(組織)陰性,嗜血分枝杆菌qPCR(組織)陰性。

至此,張大姐被确診為“海魚分枝杆菌感染”,那皮疹新舊參半,有的正在破潰,有的已經形成肉芽腫;張大姐也感歎應該及時來醫院就診。

海魚分枝杆菌,又稱遊泳池肉芽腫,是一種緩慢生長的光産色菌。

海魚分枝杆菌感染可能由于暴露于水族館或海魚咬傷相關,緻病菌通過原有皮膚損害進入皮膚,引起皮膚病。局部受傷3-4周内出現小的、多為單發的紅色丘疹,緩慢長大形成1~2cm的紅色或紫色小結節,極少數可破潰形成淺表性潰瘍,有些患者還可以出現肺、喉和淋巴結受累。

海魚分枝杆菌對多種藥物如利福平、克拉黴素敏感,多數情況下單藥就可以治療成功,病程多為良性,幾個月内可自然愈合留下瘢痕及色素沉着。

既然已經确診,張大姐接受了利福噴丁、克拉黴素治療,目前仍在治療之中。

又一天,張大姐見到了王乂,她說:“以後就算覺得戴手套不利索,也得先考慮安全啊。”

王乂從另一個方面,再次領略了魚刺的威力!

參考文獻:

[1] 窦舒慧,吳玮,黎兆軍.皮膚海魚分枝杆菌感染1例[J].皮膚病與性病,2020,42(02):267-268.

[2] 賴松青.海魚分支杆菌引起的遊泳池肉芽腫[J].國外醫學.皮膚病學分冊,1989(04):248.

責編| 米子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

天氣直逼30℃,50歲女子為何戴上了厚實的手套?原來她得了這種病……丨醫起推理吧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台,“感覺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台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産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