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産品不該如此“早熟”

作者:無棣融媒

  拍照、美顔、互加好友、發朋友圈……别誤會,這不是手機,這是兒童智能手表的功能。

  露背裙、露臍裝、超短裙、緊身褲……這些對成年人來說也屬“性感風”的款式,被做成了童裝。

  ……

  曾幾何時,兒童智能手表還是能定位、能通話,保護孩子安全的小助手;童裝、卡通片還是可可愛愛充滿了童趣的。不知道何時起,兒童産品開始“跑偏”了,這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憂慮。

兒童産品不該如此“早熟”

  《2022—2027年中國兒童智能手表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5歲至12歲的兒童數量約為1.7億人,兒童智能手表的市場普及率約為30%。也就是說,每3個孩子當中,大約就有1人有智能手表。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兒童智能手表市場規模2023年已突破200億元。

  目前,兒童智能手表已然成為孩子們社交圈的“入場券”,甚至有的孩子為了攀比,要求家長給買特定品牌的手表。家長們表示,孩子沉迷于兒童智能手表的好友圈和微聊,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在上面,随時在看手表和回手表資訊,出去玩也不忘拍照打卡,在好友圈中展示。

  兒童智能手表内置的各類娛樂應用,如同磁石吸引着孩子們的注意力,跟好友頻繁互動、刷視訊、看小說等等,這些行為不僅讓孩子們視力受損,更是幹擾了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常态。

  更令人不安的是,不少兒童智能手表内還藏有擦邊内容,今年5月,某知名品牌兒童智能手表就曾陷入涉黃涉暴風波。兒童智能手表還存在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消費的問題。這些不良資訊的滲透,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此外,部分兒童智能手表的人臉識别功能,還存在着資訊洩露的隐患。

  不止兒童智能手表,當下很多兒童産品都出現了成人化的設計和審美趨勢。比如兒童化妝品的流行,讓稚嫩臉龐塗上了不屬于這個年紀的色彩;性感童裝的熱銷,混淆了兒童與成人的界限,侵蝕着孩子們的純真;一些含有亞文化元素的玩具,存在暴力、性暗示、賭博等元素,這些産品無不透露出一種“催熟”的信号,為孩子們的心理發展和價值觀的形成帶來極大隐患。

  在某第三方投訴平台搜尋發現,關于兒童智能手表的投訴超過2600條,投訴主要集中在品質問題、虛假宣傳、手表應用誘導兒童消費等方面;關于“卡通片成人化、低俗化、暴力”的投訴同樣多達數千條。

兒童産品不該如此“早熟”

漫畫|李曉軍

  當越來越多的兒童産品呈現成人特征的時候,其産生的社會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3)》中指出,兒童智能手表其中一些廣告推送及内置遊戲内容暗含不良價值引導,不利于兒童心智健康;2021年,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曾釋出《動畫領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長安全消費調查報告》,從21部流行卡通片中梳理出1465處問題,集中于粗俗用語、暴力鏡頭、危險行為等方面。

  未成年人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三觀仍在确立之中,辨識能力、判斷能力不高,從卡通片中看到暴力鏡頭、危險行為,可能會引發或者誘導其持續關注不良資訊、模仿不安全行為;兒童化妝品、“性感”童裝的出現,會讓兒童提前接觸到“成人化”的審美觀念及價值觀,剝奪了他們的童真,容易導緻兒童沉迷于虛拟的關注和贊美聲中;等等。

  兒童不是“道具”,面向兒童的産品設計、商業營銷行為要有底線,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兒童産品“成人化”的背後,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

  當下的兒童在數字化浪潮中成長,早熟的認知與廣泛的資訊接觸,使他們對成人世界充滿好奇。與此同時,商家敏銳地嗅到了商機,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惜犧牲兒童的真正需求,将成人化元素融入産品設計,刺激消費欲望。

  網絡平台通過流量變現,推崇帶有成人元素的兒童産品,以擷取更多的點選和關注,進一步推動了成人思維在兒童産品設計中的滲透。更有一些電商,為了擷取經濟利益,不惜借助未成年人軟色情博眼球、賺流量,助長了畸形的審美觀,帶壞了社會風氣。

  此外,受各類網絡資訊及廣告的爆炸式侵襲,不少家長對于兒童産品的選擇也越來越迷惑,究竟是迎合目前科技的發展,還是滿足孩子成長的基本需要?面對琳琅滿目的兒童産品,很多家長在購買時盲目跟風,無疑助推了這一趨勢。

  針對兒童産品的一系列“跑偏”現象,有關部門一直在用行動進行“糾正”——

  2022年7月,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舉行“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專項行動強化對專門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平闆電腦、早教故事機等智能裝置資訊内容管理,深入排查語音、視訊、文字、圖檔、遊戲等場景,全面清理違法不良資訊。

  2021年3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釋出公開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法(征求意見稿)》的通知,明确廣播電視節目內建播放機構應當通過設立未成年人專門時段等措施,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節目評估委員會等機制,防止未成年人節目出現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2022年1月1日起實施的《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規定》,對兒童化妝品的适用年齡、功效、辨別等進行了規定。此外,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請注冊或者進行備案的兒童化妝品,須辨別上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釋出的兒童化妝品标志“小金盾”。

  ……

兒童産品不該如此“早熟”

圖源|光明社教育家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社會、企業、監管等共同發力,久久為功,把好每一關。

  首先,企業應該負起應有的責任。無論是電話手表還是卡通片、玩具、童裝,都承載着孩子們的美好童年,對于企業來說,任何産品的尺度都不應當逾越社會責任和規矩底線,務必繃緊責任意識這根弦,生産有利于未成年人心靈健康的良心産品,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其次,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對兒童産品的設計、生産和銷售進行全流程的嚴格管理,加強對兒童市場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違規行為,確定兒童産品安全健康。

  再次,家長要發揮教育引導作用。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承擔起良師益友的角色,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辨識能力,引導孩子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同時,家長也應自覺提高認知水準,避免片面追求時尚和潮流,為孩子挑選适齡、有益的兒童産品,做好兒童産品的“把關人”。

  最後,營造适齡成長的社會共識。通過學校教育和媒體廣泛宣傳,在全社會範圍内形成科學育兒、适齡成長的教育理念,呼籲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界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避免施加過多的壓力和負擔,關注兒童的身心發展,營造良好的育兒環境。此外,加強全社會對兒童産品“成人化”的關注與認識,可通過鼓勵群衆舉報此類不良現象等方式,共同推動兒童産品市場的良性發展。

  總之,别讓孩子過早踏入“成人”世界,這一點都不好玩,讓他們帶着童真與童趣,遵循成長規律,慢慢長大吧!

來源:“山東宣傳”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