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又拿中企開刀,vivo成“砧闆之肉”,能逃過一劫嗎?

作者:商海風雲事
印度又拿中企開刀,vivo成“砧闆之肉”,能逃過一劫嗎?

視訊請點選下方連結:

印度又拿中企開刀,vivo成“砧闆之肉”,能逃過一劫嗎?

莫迪連任以後,立馬露出了真實面目,對在印度投資的中企下了死手,最近一個遭殃的是手機廠商vivo,有消息稱,vivo在印度的公司被強賣給了塔塔集團。

據媒體報道,vivo與印度塔塔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的事有了新的進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vivo的控股地位将不保。此前,vivo曾在印度大舉投資,可如今看來,其實是在為塔塔集團做嫁衣,産品生産出來了,市場開拓出來了,銷量也上去了,結果自己反被踢出局,這上哪說理去?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在國際上将印度甩在後面。近幾年,中企開拓印度市場,這本是雙赢的好事,結果印度看見中企大賺特賺,越發的眼紅,非說中企到印度是搶了印度的市場,賺了本應該印度賺的錢,于是想盡各種辦法和借口,目的就是限制中企的發展。

印度又拿中企開刀,vivo成“砧闆之肉”,能逃過一劫嗎?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國的手機制造商們,他們與印度曾有過一段蜜月期。早在10年前的2014年,小米就進軍印度,最多的時候,一口氣開設了7家工廠,并打造了相對完整的産業鍊,更重要的是,小米為當地創造了2萬多個就業崗位。

憑借着物美價廉,進入印度市場的第3年,小米就榮升為當地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此後更是連續5年霸榜。在小米的帶動下,華為、vivo和OPPO也都紛紛布局印度,帶來了大量的投資和就業。

結果沒想到,印度這是先給你點甜頭,等更多的魚上鈎後就開始收網。

2022年4月27日,印度方面以違反外彙管理法律為由,突然扣押了小米555.1億盧比的銀行存款,折合人民币48億元,此舉不僅導緻小米巨額資金拿不出來,而且銷量出現斷崖式下滑,2023年一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出貨量隻有500萬部,大降了40%,市場佔有率被三星反超。

印度又拿中企開刀,vivo成“砧闆之肉”,能逃過一劫嗎?

小米曾試圖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但是令人震驚的是,印度高等法院居然宣布,對該案沒有管轄權,一個高等法院都沒有管轄權,那還上哪告狀?此舉等于是剝奪了小米法律訴訟的權力。

當時有人天真的認為,這隻是個案,但很快就發現,不是個案,隻是開端。此後,華為、vivo、OPPO等中國手機品牌也都相繼被印度打壓。例如,2023年2月,印度指控華為将73億盧比彙回中國,涉嫌偷稅漏稅,随即當機了華為在印度的銀行賬戶。

2023年7月,印度以幾乎同樣的理由,指控vivo将6247.6 億盧比彙往中國等地,并是以當機了vivo在印度将近4億人民币的存款。

OPPO也沒能幸免,2023年7月,印度指責OPPO涉嫌逃避關稅439億盧比,要求其追繳稅款。

印度又拿中企開刀,vivo成“砧闆之肉”,能逃過一劫嗎?

但是,印度很快發現,光罰錢解決不了問題,因為這些中資手機廠商太賺錢,印度覺得自家的錢被中國人賺走,太吃虧了。

于是,它又想出了一個歪點子,那就是不光要把中國人賺的錢留在印度,更要把中國的企業直接拿過來,說白了,就是明搶。

為此,印度提出了諸多無理要求。比如,中資企業必須要與印度本土企業合資,而且印度本土企業要有控股權。再比如,企業高管必須有印度人,而且還不能太少,當然,如果全部都是印度人那就更好了。還有就是,銷售管道必須找印度公司,好讓當地公司雁過拔毛。

這次vivo對印度公司痛失控股權,就是這樣的大背景導緻的。vivo在印度苦心經營的事業,被印度企業撿了便宜。

印度又拿中企開刀,vivo成“砧闆之肉”,能逃過一劫嗎?

除了手機,在汽車領域也是如此。去年一季度,MG和比亞迪在印度市場的份額隻有1.4%和0.1%,即便這樣,MG也沒能逃過印度的審查,比亞迪合資建廠的申請直接被印度回絕。

印度之是以這麼做,主要原因有三個。一個是印度的思維方式比較奇葩。他們認為,你在印度賺的錢,就應該留在印度花,彙出去就是他們的損失,是以,隻管短期利益,很少考慮長期合作。

比如,俄烏戰争爆發後,印度低價購買大量俄羅斯石油,但是,他們結賬給俄羅斯的時候,卻是用印度盧比,俄羅斯拿着盧比在國際上根本花不出去。這也是印度本地賺錢本地花思維邏輯的展現。

印度又拿中企開刀,vivo成“砧闆之肉”,能逃過一劫嗎?

第二個原因,就是配合美西方國家對中國産業發展進行遏制。出于打壓中國的需要,西方近年來把印度當做中國的替代國家,對其行為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包容,并積極支援莫迪的經濟政策。

不過,印度根本沒有實力與西方國家平起平坐,他自以為是西方盟友,實際上卻淪為西方的棋子。可憐的印度,對此卻渾然不覺。

印度2014年執行的“印度制造”計劃,有針對中國的意味十分明顯,就是要在制造業方面與中國競争。公平的競争我們不怕,甚至歡迎,但是,公開明搶,這是哪門子競争。

如今印度越發的不适合中企投資,奉勸那些企業主們,還是吸取吸取小米、vivo的教訓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