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金公司年内IPO撤否率高達46.67%,港股承銷規模居首

作者:藍鲸财經
中金公司年内IPO撤否率高達46.67%,港股承銷規模居首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新聞6月27日訊(記者 王婉瑩)老牌頭部券商中金公司(601995.SH)正在面對投行業務的“增長危機”。

藍鲸新聞記者關注到,截至今年6月27日,中金公司的IPO撤否率達到46.67%,在“三中一華”中居首。此外,其作為A股市場主承銷商的排名正逐年下滑,由2021年的第二名下滑至2023年的第四名。承銷金額由2021年的1005.38億元縮減至去年的322.45億元。2023年,中金公司投行業務營收32.42億元,縮減40.3%,下降幅度居主營業務首位;今年一季度投行手續費淨收入4.5億元,同比下滑25.02%,導緻當期業績下滑。

業内專家對記者指出,中金公司目前仍舊具備投行業務優勢,但其優勢已在減弱,“早期大項目多,更需要投行團隊的資源擷取能力,而目前中小項目多,科技屬性項目多,能力要求上也逐漸向行業了解、價值發現、資産定價、合規風控等方向轉移,可複制性較強,建立壁壘的難度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A股IPO保薦業務有增長壓力,但中金公司的港股業務發展卻表現亮眼。據Wind資料,2023年全年,中金港股保薦項目數達24宗,市場佔有率占比16.39%,在港股券商中居首。

年内撤否率在“三中一華”居首位

随着A股IPO節奏的調整,券商保薦業務持續放緩。安永報告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A股市場預計有不到50家企業首發上市,籌資329億元,IPO數量和籌資同比分别下降75%和84%。IPO籌資額同比創下2017年以來最低。從2024年二季度來看,IPO活動進一步放緩。

曾風光的頭部券商投行業務亦面臨挑戰。記者關注到,截至6月27日,中金公司的IPO撤否率高達46.67%,在“三中一華”中撤否率居首位,主動撤回的項目數量達到21家。

(圖檔來源:Wind資料)

若僅從撤回家數來看,中金公司并不是首位。上半年,中信證券一共撤回了33家,其撤否率高的原因,也在于分母——保薦數量僅45家,約為中信證券的一半。

這也透露出中金公司近年來的窘境,曾經的明星投行或許在走“下坡路”。

虎嗅妙投研究員劉國輝對藍鲸新聞記者指出,“中金公司目前仍舊具備投行業務優勢,但優勢差距與同業頭部相比在縮小。”

從中金公司在A股市場作為主承銷商的排名變化中,便可窺見一斑。2021年,其完成A股IPO項目23單,主承銷金額1005.38億元,排市場第二;2022年,這幾項數字分别為32單、528.63億元,排市場第三;2023年,完成A股IPO項目17單、主承銷金額322.45億元,排市場第四。

而IPO業務承銷金額的下滑也帶來整體收入的縮水,2023年,中金公司營收同比縮水12%至229.90億元,淨利潤同比縮減19%至61.56億元,連續兩年營收淨利潤雙降。其中,投資銀行分部營業收入32.42億元同比減少21.88億元,下降40.3%,是影響整體業績下降的主因之一。

今年一季度,中金公司實作營業收入38.74億元,同比減少37.61%,淨利潤12.39億元,同比下降45.13%。投行手續費淨收入4.5億元,同比下滑25.02%。公司稱,營收下降原因之一是投資銀行業務及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下降。

壓力之下,寒氣也傳遞至員工層面。年報顯示,2020-2022年中金公司投資銀行人數增長至2410人,兩年間增加超過800人。但截至2023年末,中金公司投行人數減少至2370人,占員工總數的16%。

據外媒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中金公司拟自2024-2026年削減三分之一境内投行員工,每年減員約13%,今年投行員工數量縮減至少10%。大裁員下,中金再度被傳出降薪消息,基本工資調降25%。

對于中金公司投行業務頹勢,劉國輝對藍鲸新聞記者指出,“究其原因,早期大項目多,更需要投行團隊的資源擷取能力,這可以通過關鍵人物形成壁壘,中金公司更具優勢。而現在中小項目多、科技屬性項目多,能力要求上也逐漸向行業了解、價值發現、資産定價、合規風控等方向轉移,更深層次的是組織構架、人員配置、激勵限制等層面,可複制性較強,建立壁壘的難度下降。這些年來投行格局起起伏伏,平安證券、國信證券等興起又下降,中信建投、民生證券的興起,都證明了這一點。”

保薦項目涉欺詐發行,撤回項目存“瑕疵”

近期,一則保薦項目因欺詐發行又将中金公司拉上風口浪尖。

6月11日,上海思爾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思爾芯”)收到了上交所的罰單。經查,思爾芯在公告的證券發行檔案中編造重大虛假内容,其2020年虛增營業收入合計1536.72萬元,占當年度營業收入的11.55%;虛增利潤總額合計1246.17萬元,占當年度利潤總額的118.48%。

上交所決定,對思爾芯予以5年内不接受發行人送出的發行上市申請檔案的紀律處分;證監會對思爾芯處以高達1650萬元的罰款,以示警示和懲戒。

目前,尚未有對于中金公司等中介機構的對應處罰落地。不過,有業内人士表示保薦機構應對此承擔一定責任。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苗在超律師在接受藍鲸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保薦機構在企業發行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職責包括對發行人的盡職調查、資訊披露的審查以及提供專業意見等。根據相關法規,保薦機構應對其所保薦企業的真實性、準确性和完整性負責。如果在企業财務造假的情況下,保薦機構未能發現問題,可能被視為未能履職盡責。

是否擔責則考量以下方面,比如,保薦機構在審查過程中是否存在疏忽或故意忽略問題、盡職調查未能揭露明顯的财務造假迹象;團隊缺乏經驗或專業知識,都可能導緻履職不到位。以及,保薦機構的内部審查流程是否健全,是否按照标準程式進行。

如果發行人在保薦機構已盡責的情況下仍然違法違規,保薦機構的責任應當有限;而如果如果保薦機構被發現未履行其職責,監管機構可能會根據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處罰。這些處罰可以包括罰款、暫停業務資格,甚至是吊銷資質等。

“保薦機構在企業發行和後續違法違規行為中的擔責,取決于其履職盡責的程度。未來監管機構可能會加大對保薦機構的監管和處罰力度,以確定市場的健康運作。”苗在超律師表示。

在中金公司今年撤回的保薦項目中,也不乏信披存疑、财務内控存在瑕疵的項目。

譬如,上海生生于2023年6月30日申請主機闆IPO,經曆一輪問詢後便匆匆撤回。報告期内,上海生生曾出現實控人及關聯方資金拆借内控管理不規範的情形。

今年1月撤回的中科合成項目,也在一輪問詢後再無下文。該公司在信披方面存疑,關于實際控制人的認定與伊泰煤炭資訊披露不一緻,被監管問詢。公司自述無實際控制人,原因是伊泰集團控股股股東伊泰投資無實際控制人。然而,伊泰集團下屬伊泰煤炭B股披露的實際控制人為伊泰投資,H股披露的實際控制人為2312名自然人。

申報過程中的種種“瑕疵”,亦有保薦機構核查疏漏之責,一輪問詢後匆匆撤回,一定程度上也透露出企業的信心不足。

已過會的項目中,也不乏問題。漢朔科技的IPO項目中,作為保薦機構的中金公司間接持有4.31%的股份,執業獨立性遭到監管層的質疑。對此,監管層也在問詢中指出,中介機構未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股東資訊核查的問題。

不過,雖然在A股市場,中金公司撤否率高企,存在諸多發展難題,但中金公司香港子公司——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香港”)卻表現出色。Wind資料顯示,中金香港年内IPO股權業務承銷規模位列第一,募集資金30.53億港元,市場佔有率占比高達35.31%,高出市場第二名20多個百分點。

(圖檔來源:Wind資料)

2023年全年,中金港股IPO保薦項目數達24家,市場佔有率占比16.39%,這兩個資料在港股投行中亦是拔得頭籌。

(圖檔來源:Wind資料)

在目前A股IPO監管趨嚴,節奏放緩之下,對于中金公司而言,港股市場亦不失為一個好出口。(藍鲸新聞 王婉瑩 wangwanying@lanjing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