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粵港澳大灣區進入“1小時交通圈”

作者:CREC中鐵張鑫

6月30日,集“隧、島、橋、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營運。自此,珠江口兩岸的“深莞惠”和“珠中江”兩大城市群迎來首條直連通道,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成為現實。

午後的伶仃洋上煙波浩渺,深中通道如長龍卧波,壯美景色盡收眼底。位于中山市馬鞍島的深中通道翠亨東出入口早已排滿等候的車輛。“以前過江隻能走虎門大橋,堵車更是家常便飯,盼了這麼多年,終于不用再繞遠路了。”中山市民李見難掩興奮。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粵港澳大灣區進入“1小時交通圈”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也是當今世界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叢集工程之一。一直以來,深圳、中山這兩座相距僅數十海裡的城市,卻因珠江口阻隔要輾轉繞行,通勤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交通脊梁”和“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關鍵一“橫”,深中通道承擔着推動珠江口兩岸更好連接配接和融合的期待,從構思階段就備受矚目。

深中通道全長24公裡,設計時速100公裡。中交集團全面參與了深中通道設計建設,包括從工程前期設計咨詢、可行性研究,到專用裝備自主設計制造,再到鋼圓筒成島、隧道基槽開挖、航道疏浚、沉管預制和安裝等涉及西人工島、沉管隧道、深中大橋、中山大橋、非通航孔橋等關鍵性、地标性工程的建設。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粵港澳大灣區進入“1小時交通圈”

深中隧道,是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也是決定全線能否通車的控制性工程。盡管已有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經驗,但全長5035米、由32節8萬噸巨型沉管和一個最終接頭組成的沉管隧道施工仍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且所處海域水文地質條件異常複雜,受航空、水運、環保等多重因素限制,建設條件十分嚴苛。

中交集團建設團隊量身打造了世界首制沉管運安一體船“一航津安1”、世界最大最先進自升平台式碎石鋪設整平船“一航津平2”等為代表的外海沉管隧道核心裝備群,并首次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引入跨海通道施工領域,化解了200多項重大風險,攻克了超大沉管超長距離浮運安裝等一系列世界性難題,創下一年安裝9節、連續7節沉管毫米級精度的施工紀錄,引領外海沉管隧道施工進入智能化時代。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粵港澳大灣區進入“1小時交通圈”

7年建設曆程,中交集團形成了國際領先的跨海通道建設成套裝備與技術,創造了世界最高通航淨空的海中大橋,世界跨徑最大的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世界最高抗風等級鋼箱梁懸索橋,世界最大體量海中錨碇等20餘項世界紀錄,獲得了170多項專利,取得了包括大直徑鋼圓筒快速成島、水下推出式最終接頭在内的8大創新和成果,填補了多項行業空白,實作了跨海通道的智能建造。

從港珠澳大橋到大連灣海底隧道,再到深中通道正式通車,中交集團承建了大陸目前全部三大外海沉管隧道。從零起步突破技術封鎖,到獨立自主挑戰世界難題,建設團隊攻克了外海沉管隧道施工的一系列核心技術難點,大幅提高了海洋沉管隧道的施工工效,形成頂尖沉管産業鍊優勢和新質生産力成果轉換,在技術疊代更新中貢獻了成熟的中國方案,樹立了“中國标準”,也将世界跨海通道工程建設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深中通道通車後,“深中同城”僅需30分鐘左右即可直達。這項标志着大陸由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标志性工程,在“七一”來臨之際,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粵港澳大灣區進入“1小時交通圈”

來源:中國交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