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意今拾,弦歌不辍,師生同台演繹漢語古詩文入樂吟唱

作者:文彙

為了讓青年學子承擔起弘揚、發展中華詩樂傳統的重任,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之中,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音樂學院兼職教授孫紅傑針對中華詩樂傳統進行個性化探索,為研究所學生開設《漢語古詩文入樂吟唱的理論與實踐》課程,通過課堂上的理論闡釋、案例解析、吟唱學習群組合表演,引導學生深切體會漢語古詩文内置的音樂美,初步掌握漢語古詩文的入樂吟唱方法。

近日,孫紅傑教授聯手修讀此課的上師大音樂學院研究所學生成功舉辦了“古意今拾——漢語古詩文入樂吟唱結課音樂會”,使綿延數千年的古詩文在“入樂”之際重新煥發藝術光華。台上年輕的身影、悠久的詩樂文明,共同構成了弦歌不辍、曆久彌新的中華文脈傳承。

古意今拾,弦歌不辍,師生同台演繹漢語古詩文入樂吟唱

本場音樂會以修讀此課的2023級碩士研究所學生為創演主體,其間以入樂吟唱方式演繹10首文學經典(4詩、4詞、2文)及2首當代拟古詩作(師、生各1首);其中6首為學生的原創度曲作品,3首是學生依托孫紅傑教授的原創曲調而進行的編創作品,另外3首是學生對孫教授原創作品的演繹。這樣的曲目安排展現了詩樂交輝、今古對話、創演并舉、師生協同的趣味,觀衆在“吟詩入樂”的傾情演繹中真切體驗了漢語古詩文的這種原始而又新穎的“打開”方式。

與傳統的音樂會不同,本場音樂會采用講、演結合的形式,演出中間穿插着孫紅傑教授對曲目特色及古詩文吟唱方法技巧的講解。

古意今拾,弦歌不辍,師生同台演繹漢語古詩文入樂吟唱

音樂會分為“演繹曲目”、“原創曲目”(第1組、第2組)、“編創曲目”四個篇章。“演繹曲目”均為孫紅傑教授的自度曲作品,以蘇轼的七言絕句《春宵》開場,伴随古筝與琵琶的剔透泛音彌漫開來,男聲領唱運用紮實的聲樂技巧,聲情并茂展現了作品的情緻和意趣,與四部混聲合唱的同學們配合默契。漢代的樂府古辭《江南》和宋代林升的《題臨安邸》則帶領觀衆領略了江南的人文底蘊,《江南》的曲風自然生動,女聲二部合唱在“以字行腔”之際融入了“平長仄短”的吟誦原則,形成了抑揚頓挫、長短錯落的聽覺美。而當另一首女聲二部合唱——《題臨安邸》中的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被唱響時,現場觀衆無不驚歎于美妙旋律與詩文意蘊的高度契合,仿佛那曲調已流傳了數百年。

古意今拾,弦歌不辍,師生同台演繹漢語古詩文入樂吟唱

如果說“演繹曲目”是彰顯師生協同的趣味,那麼原創曲目的表演則是學生們創新成果的盡情展示,學生們的原創作品占據了整場音樂會一半篇幅。在課堂上學習過漢語古詩文入樂吟唱的理論與方法之後,學生們協同合作,自創自編、自導自演,以自身的專業特長來傳承和弘揚中華詩樂傳統。五首經典唐詩宋詞的入樂吟唱版輪番登場,婉約、豪放競風流。

古意今拾,弦歌不辍,師生同台演繹漢語古詩文入樂吟唱

“編創曲目”将音樂會推向尾聲,孫紅傑教授的原創古風詩《時光》在和聲與配器上緊貼詞意,鋼琴、古筝、琵琶、頌缽等樂器的加入,渲染了空曠蒼茫的氛圍,女聲二部合唱的幾位表演者以情動人、意蘊悠長,讓人不禁對“時間”這一神秘事物展開無限遐想。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和劉禹錫的《陋室銘》在編配上都以中國民族樂器展現了濃郁的中國審美風格。“詩樂舞”合體呈現的《陋室銘》尤其引人注意,此曲以五聲調式寫成,表演者爽朗、輕快地以“老國音”吟出了文中的入聲字與尖音字,韻律、格律、音律之美的彼此映照,引發了來自觀衆席的熱烈掌聲。

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注重課堂學習與舞台實踐相結合、積極踐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本場音樂會是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課程的生動探索與實踐,也是當代青年在現代化程序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施行的創造性轉化,将詩樂教化傳統重新引入青年一代的視野,将高校大學生培育為自覺傳承文化、積極弘揚文化的“生力軍”,這對中華詩樂文脈的赓續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