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認養一頭牛”拟A股上市,2999元養一頭牛,是不是智商稅

作者:王曉搞笑短視訊

文|AI财經社 程靓

編輯|楊潔

剛完成A輪融資不久的“認養一頭牛”拟上市了。

10月14日,根據浙江證監局披露,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于9月末同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定,拟A股挂牌上市,輔導時間預計為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

2021年4月,“認養一頭牛”宣布完成A輪融資,投資機構為德弘資本、KKR、海邦沣華、廣和投資等。據悉,該筆融資主要用于擴大上遊奶牛養殖規模,加速企業數智化更新和産業鍊精細化營運等。

作為新銳乳業品牌,“認養一頭牛”憑借着“認養模式”迅速出了圈,并在公司成立7年後,就開啟了上市程序。但是,花式營銷的背後,大衆更為關心的是,交錢的使用者們真的“認養”了一頭牛,并喝到來自牧場的牛奶了嗎?

從地産“跨”到乳業

“認養一頭牛”拟A股上市,2999元養一頭牛,是不是智商稅

(圖:認養一頭牛天貓商城官方旗艦店截圖)

2012年,房地産商人徐曉波從香港攜帶8罐進口奶粉回内地,因不了解限購令,而被香港海關問詢了整整4個小時。最後奶粉沒給兒子帶回來,他自己反倒寫了一篇長長的保證書。

沮喪的徐曉波開始思考“做牛奶”這件事。兩年後,徐曉波轉型做起了奶業生意,變成了牧場主。2014年,徐曉波從澳洲引進6000頭荷斯坦奶牛,斥資4.6億元在河北故城建立了康弘牧場。這也是公司首個現代化牧場。

根據備案公示檔案,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成立于2014年,徐曉波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直接持有公司45.61%的股份,通過員工持股平台甯波飛牛、甯波犢牛分别間接持股 0.28%、0.04%,最終持股比例為45.93%。

2016年,“認養一頭牛”品牌正式成立。一開始,公司就看中了内容自媒體和社交電商的紅利,通過和吳曉波頻道、丁香醫生、老爸測評等知名自媒體進行深度合作,借助私域流量收獲了第一批種子使用者。吳曉波頻道曾推出“認養一頭牛”的社群互動計劃,一上線就迅速收獲了10W+的閱讀量,“認養一頭牛”的商業模式開始進入消費者視線。

除了别出心裁的“認養”營銷外,徐曉波為講好乳業新故事,還會不時在新媒體管道上提及他“放棄”暴利的地産行業,立志做“放心奶”的經曆。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媒體曾報道,徐曉波在跨界乳業前是浙江中盛實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實際屬于建材制造企業,經營範圍包括竹膠模闆制造、銷售,化工原料、建築材料等的銷售。并且,在投資組建牧場當年,這家公司正背負着高達66.67%的負債率。

“認養概念”出圈

“認養一頭牛”拟A股上市,2999元養一頭牛,是不是智商稅

根據歐睿資料顯示,2020年乳品市場空間增長至5909.8億元,乳品整體(不含奶粉)近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6%。今年5月,在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大會上,乳業分析師宋亮曾表示,“在2021年,最遲2023年,中國乳業将迎來第二個發展高峰期,即第二個黃金十年”。

作為追趕“風口”的新一批乳業品牌之一,“認養一頭牛”決定從奶源入手,來讓消費者愛上“看得見”的牛奶。

優質奶源一直是乳業競争關鍵,但和大多傳統乳企主要通過品牌宣傳,呈現牛奶生産過程的透明性和可溯源不同,“認養一頭牛”巧妙地避開了自有牧場、高新裝置和有機飼養等字眼,以“一家替使用者養牛的公司”走進使用者視野。

“認養一頭牛”打出了“奶牛養得好,牛奶才會好”的廣告詞,它的營運模式從其品牌名稱中就能看出來——讓想選擇好奶的消費者,去認養一頭牛。

早在2017年,為了拉新,“認養一頭牛”就有在招募“養牛合夥人”,推出過兩種認養形式。一是通過支付2999元認養一頭牛,獲得牧場奶牛認養權;二是花費10000元成為聯合牧場主,獲得認養一頭牛的所有權益。同時,根據推廣效果,養牛合夥人可以從中獲得5%至10%的傭金。

直到2020年5月,認養一頭牛才對外正式公開其“認養模式”,其中包括三個層級。

第一級是“雲認養”,使用者可以在官方淘寶和微信小程式端的遊戲上“雲養牛”,同時可以觀看牧場動态及直播;第二級是公司聯合吳曉波頻道、敦煌IP等推出聯名卡,使用者可以通過購買季卡或年卡,定期享受産品送貨上門和育兒指南等服務;第三級則是實名認養,成為養牛合夥人,這可以算作最高等級的會員,能提前一年預訂牛奶,還能給奶牛取名字、獲得其照片和生長資料等。

從目前官方介紹的三個層級的“認養模式”來看,根據AI财經社觀察,在“認養一頭牛”的等級權益裡,從養牛新人到養牛紅人,再到養牛達人,最後是養牛合夥人,每一級都對應着累計消費金額的門檻。

“認養一頭牛”拟A股上市,2999元養一頭牛,是不是智商稅

(圖:認養一頭牛官方微信小程式會員中心截圖)

但也有業内人士表示,認養模式其實隻是“打出了個概念”,公司所謂的“認養”營銷,更像是換了裝的“會員”營銷玩法。

通過“聯名”模式,使用者實際上隻是買到了一張購買産品的會員卡。而最終的“養牛合夥人”模式,則是在使用者認為自己已經“認養”牛的基礎上,綁定其成為長期會員,進行連續的消費投入。

随着“認養概念”出圈,“認養一頭牛”線上銷量猛增。“認養一頭牛”創始人徐曉波曾表示線上銷售占據了公司管道營收的70%。

根據輔導資料顯示,在2020年“雙11”期間,“認養一頭牛”品牌天貓旗艦店銷量破億,位列乳品行業品牌旗艦店銷量第一;2021年“618”期間,公司在天貓平台的乳品銷售排名中緊跟伊利、蒙牛兩大品牌之後,品牌旗艦店銷售排名位列行業第一。根據魔鏡市場情報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認養一頭牛”已經實作單月營收1.3億元,在全國乳制品TOP品牌銷售上排名第3。

乳業分析師宋亮對AI财經社表示,“一方面‘認養一頭牛’搭上了新零售線上銷售熱的班車,另一方面在人們對傳統乳企品牌故事麻木的情況下,‘認養一頭牛’的概念滿足了消費更新後的個性化需求,也恰好迎合了近年來看好乳業發展前景的資本市場,二者互相促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但是,使用者們更關注的是,錢花了,“牛”是認養了,但是自己就一定能夠喝上認養的牛提供的牛奶嗎?

為喝奶認養牛,是不是智商稅?

“認養一頭牛”拟A股上市,2999元養一頭牛,是不是智商稅

憑借“認養”概念火出圈,自然也伴随着消費者及市場對新興經營模式的探讨。起初,不少消費者以為品牌概念所傳達的意思是“真的認養一頭屬于自己的牛,并且讓其專門生産牛奶。”

不過,每位認養者能否喝到自己認養的牛的奶,這個或許要打上問号。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曾在采訪中表示,“從規模化生産的角度來看,個人委托牧場‘認養一頭牛’并指定從這頭牛身上擷取奶源制成産品并不現實。”

在今年3月,乳制品公司牧同科技披露的2020年年報中顯示,“認養一頭牛”是其第一大客戶,去年的年度采購金額達到了4539.89萬元,占牧同科技年銷售額的18%。

對此,“認養一頭牛”回應稱,公司自今年開始不再與牧同科技合作;并且承認,公司産品并非全部是自家奶源,有一部分是來自行業知名的合作夥伴牧場。

在去年年底,通遼市政府、科左後旗政府與“認養一頭牛”舉行了乳業産業園項目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據悉,該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包括建設存欄6萬頭奶牛養殖場、乳粉加工廠等。

在備受質疑的“認養”營銷背後,公司真實的産品品質如何成為使用者最關心的問題。目前,認養一頭牛旗下産品主要包括“認養一頭牛”品牌純牛奶、酸牛奶、奶酪棒、奶粉等多個品類。根據“認養一頭牛”天貓商城官方旗艦店資料顯示,其主打的産品為高端牛奶“A2β酪蛋白純牛奶”和“娟姗牛純牛奶”,1箱10盒250ml的牛奶原價分别為149.5元和199元,是其他品牌1箱普通純牛奶價格的2-3倍。

對此,宋亮認為,“‘A2β酪蛋白純牛奶’和普通牛奶還是有一定差異的,不過這個産品已經在國内市場上有過很好的概念教育和普及,在常溫奶裡業務表現也非常好,是以推出這款産品是很合适的。但是品種稀少的‘娟姗牛純牛奶’還有待消費者接納。”

“上市對于‘認養一頭牛’來說可以進一步實作線上線下互融共通,緩解布局發展的資金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可持續發展邏輯還是不夠,從産品規模效應來看它很難做大。對它來說,如果日後再轉型傳統乳企,同行競争難度會非常大。”宋亮說。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