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巴巴首席技術官程立:減碳一定有成本,但持續投入社會價值巨大

作者:中國日報網

10月26日,《“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正式釋出。規劃指出,“引導電子商務企業主動适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履行生态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提升綠色創新水準”。

同日,一場題為 “雙11低碳時間”溝通會在杭州舉行。今年,天貓雙11立足提出“雙11減碳計劃”,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本場溝通會,為系列活動之一。

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專家委員會專家、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靳敏教授,阿裡巴巴集團合夥人、首席技術官程立,羅漢堂總裁、阿裡巴巴ESG負責人陳龍,天貓雙11項目負責人鄭黎清,菜鳥副總裁、綠色項目負責人牛智敬參加了溝通會。

阿裡巴巴首席技術官程立:減碳一定有成本,但持續投入社會價值巨大

阿裡巴巴首席技術官程立從手中的一瓶水講起。他說,“即便一瓶水,線上上交易也有碳成本,交易背後是算力,算力背後是能源”。他認為,一屆技術意義上的低碳雙11,必須解答好三個考題:首先,如何讓資料中心變得更“綠”、更加節能;其次,如何通過算力共享,提升資源統一排程效率;再次,如何讓機關算力的效率和價值最大化。

減碳面臨成本收益權衡。“從技術角度,很多時候降碳與降成本是一件事”,程立說。不過他也認為,減碳的機會成本一定存在,是投入在提升業務上還是低碳發展上,是一種選擇。“阿裡今年做了很多方面調整,把減碳目标、名額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跟我們業務增長放在同等位置,相對應的,我們願意把成本投在這個地方”,他說。

在程立看來,雙11已經不僅是一個巨大消費場,更是一個巨大的減碳的試驗場,“雙11峰值六十萬筆每秒是日常的幾十倍,過去我們還要多買資源支撐雙11峰值,今年通過削峰填谷,我們支撐了一個更大峰值,今年618,我們每筆訂單碳排放差不多降18%。回頭看,三年大概降了50%。”

今年4月,程立就下過一個判斷,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序推進,将會帶來技術上的系統性變革,他提出平台減碳有“三個環”:實作企業自身發展中的減排是“内環”;助力平台企業、行業脫碳為“中環”;推動消費低碳環保是輻射範圍更大的“外環”。

10月19日,阿裡巴巴雲栖大會上,阿裡雲正式釋出晶片倚天710。“這個晶片核心優化名額之一就是功耗更小,讓更小的能源消耗産生更大的算力”,程立說。

阿裡巴巴首席技術官程立:減碳一定有成本,但持續投入社會價值巨大

而在羅漢堂總裁、阿裡巴巴ESG負責人陳龍看來,技術、能源和經濟,構成了一個三角關系:能源提出問題,經濟激發動機(成本),技術解答問題。雙碳的未來,會朝着“數字技術驅動的循環經濟”邁進。

陳龍認為,比起傳統的“所有者經濟”, 數字經濟是“參與者經濟”,是影響所有人的經濟形态。“這個時代,綠色要真正成為一種發展要素,驅動改變生産和消費的行為。而阿裡巴巴作為平台在這裡的意義,不僅在于用數字技術連接配接商家和消費者,更是用一種商業創新生态,幫助把所有能力串起來,與全社會的各種夥伴一起前行”,他說。

人民大學靳敏教授長期關注循環經濟、清潔生産理論與實務、可再生資源領域。她認為,在綠色消費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綠色産品市場的供給。一個健康的綠色消費市場,需要規則、技術與信任機制。

她把平台看做聯通供給和消費的橋梁。“電商平台因為一端連接配接消費者,一端連接配接商家,具備推動綠色消費的天然優勢,能有效推動産品全生命周期綠色供應鍊”,“12年雙11的面前,有一個值得被撬動的規模億萬的綠色消費市場,這是一個很有影響、有很大社會效應的工作。”

作為今年天貓雙11的項目負責人,鄭黎清在幾個月前籌備活動時,就看到了綠色消費在平台上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是以,在今年雙11會場設計時,她問了自己一個問題:能不能将綠色消費從一種趨勢變成一種主張,變成一種主流?

由此,舉辦到第13屆的雙11,首次上線綠色會場,首次為綠色認證商品打标,首次面向消費者發放總計1億元的綠色購物券,并成立綠色商家聯盟。

關注消費者買了多少,更要關注他們買了什麼,買的體驗。在鄭黎清看來,平台之是以願意花兩三個月時間,為國家認證的綠色商品在雙11會場打上标、人肉篩查,一個重要關注點在于:“希望這些有綠色消費意願的消費者,能第一時間看到的那些真正在綠色生産上有投入的企業的商品”。

同樣,菜鳥副總裁、綠色項目負責人牛智敬也從這幾年做快遞包裝回收觀察到一個現象:包裝回收,社群裡大概是20%左右參與率,而校園群體參與率普遍能達到30%-40%。他覺得,年輕消費者用腳投票,正不斷牽引着企業必須去做投入。

今年,菜鳥為參與綠色回箱的消費者,在6萬個驿站準備了750萬枚雞蛋,“以前我們一直說,雙11的峰值會變成第二年的常态,我們希望雙11後,這樣的低碳态勢繼續保持,繼續延續”,他說。

對于公衆比較感興趣的綠色物流成本問題,菜鳥副總裁、綠色項目負責人牛智敬選擇了用一個更大視野作為回應。他說,“雙碳不隻是一種責任,更是高品質發展的機遇。任何短期的成本投入,在長期看都會變成競争力,會成為未來高品質發展的一次機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