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刺殺據點》在9.11紀念日重播

作者:豁别個
《刺殺據點》在9.11紀念日重播

又是一部低成本的動作情節電影,從不同的角色來诠釋同一個場景,逐漸地開始揭開刺殺之謎,題材和手法都是非常的棒的,但是....

  想必導演彼得·特拉維斯和編劇巴裡·利維(Barry Levy)受《羅生門》和黑澤明荼毒太深,制作了這樣一部結構相似、很有那種老式的風格感的動作電影《刺殺據點》,通過不同的角色的視角,不斷地重複同一段情節,背景則是後“9·11”時代的恐慌當中。   

我們最先看到的自以為完整的故事,是通過電視制作人蕾克絲剪輯出來的新聞:美國總統正在聚焦了很多人、空曠的廣場上慷慨激昂地發表着一緻鏟除恐怖分子的演說,突然有人朝他開槍……總統身邊的秘密特工出現,打倒了一位犯罪嫌疑人。與此同時,城市的某個地方發生了一場大爆炸,随後,總統剛剛站立的演講台也在一場巨大的爆炸中被摧毀了。然後,就開始了重複,這一回是透過特工托馬斯·巴恩斯的眼睛:當他從無線電中獲悉,一位形迹可疑的人正從一家酒店的窗戶俯瞰着廣場的時候,把那個人抓住了,後來才知道這個人叫安立奎,是西班牙方面負責安全工作、也就是保護市長的。繼續重複:類似的故事又通過一位美國遊客自拍的DV重放了一遍……repeat:通過安立奎的雙眼……這樣的重複多達6、7次,每一次,我們都更加接近這次刺殺總統背後的陰謀的真相。

《羅生門》之後,《刺殺據點》并非第一部借鑒類似的拍攝手法的影片,也絕不可能成為最後一部,比如說昆汀·塔倫蒂諾,他就在《危險關系》中小試身手,頗為成功……然而這部影片,錯就錯在它把自己定位成了一部緊張刺激的動作電影,也許第一次重複的時候,觀衆還能夠維持高度的注意力,可是這樣的重複一而再、再而三,而且還都是相似的刺殺與爆炸鏡頭,觀衆可能真的就要歎息外加皺起眉頭了。   

确實,對于一部動作電影來說,相似的重複很快就能讓人感到厭倦,尤其是當第四次繼續着相似的畫面時,大部分觀衆的屁股已經有點坐不住了……這樣的拍攝手法并不會影響到最後需要呈現的真相,可是彼得·特拉維斯非要以如此緩慢的速度,揭露的卻是一個之前給了你非常緊迫的刺激的恐怖襲擊?隻能說表現形式上很聰明很新穎,選擇的内容卻是極度愚蠢的,得出這樣的結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這樣的影片,可能會得罪那些處于兩個極端的觀衆:比如說喜歡猜謎的人,他們當然會對巴裡·利維在劇本中預設的一個又一個細節充滿期待,猜測總結之後得出真相,可是如果這個過程滿是震人耳膜的爆炸和子彈聲的話,那就另當别論了;至于喜歡純動作戲的觀衆,再震撼的場面,被重複了這麼多次,也變得不再具有吸引力了。    

影片背後留下的疑問還是非常發人深省的:能夠稱得上“多重時間線”的影片,是不是真的隻需要變換錄影機的位置,将同樣的故事再重複一遍,就可以了?在适當的時間出現了适當的畫面,然後不斷的repeat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