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哺乳動物百科:一角鲸(圖)!

作者:動物星球.中國

動物星球-因愛而生

哺乳動物百科:一角鲸(圖)!

一角鲸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鲸目 cetacea

科: 一角鲸科 monodontidae

屬: 一角鲸屬 monodon

種: 一角鲸 m. monoceros

( linnaeus, 1758 )

分布: 近北極海域

【物種概述】summary

中文名:一角鲸(拼音:yī jiǎo jīng);

英文名:narwhal;

學名:monodon monoceros。

一角鲸,又稱獨角鲸和長槍鲸,不規則地分布在北極水域和北大西洋。雖然名為“獨角鲸”,但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長長的東西并不是角,而是牙,其長度最長可達2.7米。一角鲸是深層的潛水者,它們會在海洋各層深度覓食,主要捕食遠洋魚類(特别是鳕魚)、鱿魚、蝦、以及底栖生物。一角鲸壽命可達50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近危(nt)

體長: 全長3.5-4.1米

身高:

體重: 800-1600公斤

生命: 50歲

食性: 魚類(特别是鳕魚)、鱿魚、蝦

繁殖: 孕期約15個月

習性:

分布: 近北極海域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一角鲸全長3.5-4.1米;重量800-1600公斤。 一角鲸的頭部小而圓,不具凸出的嘴喙。額隆(melon)凸出,在嘴部前方呈小幅度上翹。胸鳍小而寬闊,但長度短,末端微往上彎。成鲸的尾鳍後緣有如凸面鏡般明顯的凸出,當觀測者在飛機上往下方俯視時,容易讓人聯想到蝴蝶的翅膀。

和白鲸相同,一角鲸不具背鳍,但在背部後半有低矮的肉質隆起。所有一角鲸口中均缺乏具功能性的牙齒,大多數雌鲸終生無齒,而雄鲸(包括極少數雌鲸在内)上颚兩顆牙齒中左邊那顆會在二或三歲時突出唇外且持續生長,突出的部分可達二點七米長,重達十公斤以上。

長牙大多數為左旋,内部大半中空,軸心保持筆直,但有時會扭轉。極少數雄鲸(比率約500分之1)會連右側的牙齒也突出唇外,形成“雙長牙”的罕見情況,額外長出的右側長牙通常會比左側的短。 成鲸體色為白色,在背部散布有黑色斑點。

年老個體幾乎全為白色,僅背部中央、頭頂與胸鳍邊緣仍看得到黑色區域。剛出生不久的一角鲸渾身呈淺灰色,至剛斷奶時幾乎全為黑色,之後在腹部與側面會逐漸出現白色區塊。

【生态習性】ecological habit

一角鲸在夏季時通常會形成數百頭的大群體,其中包含較小、關系較緊密,數量約二十頭左右的小群,這類小群體通常由同一性别或同一年齡層的一角鲸所組成。冬季流冰盛行時,一角鲸的分布似乎更為分散而孤立,這或許是因為冰層間距離不等的裂隙與破洞所造成。

由頭部的傷痕與外傷,以及長牙折斷的高發生率來看,成年雄鲸彼此間似乎有打鬥的習性,這類争鬥行為可能是為了建立領域或争取交配機會。曾經有目擊者清楚地看見數頭一角鲸在海面上彼此交錯長牙的情景,但無證據指出這是争鬥行為的形式型式之一。

已知北極熊會在浮冰層間開闊水面的小塘中獵殺一角鲸,夏季時虎鲸也會在近岸水淺處捕食它們。雖然它們不像領航鲸(pilot whale)那樣會有大規模集體擱淺的現象,但一角鲸容易被因風吹或快速形成的海冰困住而意外死亡。此類事件在西格陵蘭的disko bay發生的頻率與規模都很高。一角鲸常有浮窺、鲸尾擊浪等行為,但躍身擊浪則相常罕見。噴氣高度低而不明顯。

一角鲸是深層的潛水者,它們會在海洋各層深度覓食,主要捕食遠洋魚類(特别是鳕魚)、鱿魚、蝦、以及底栖生物如格陵蘭大比目魚(greenland halibut)等。潛水時間可達20分鐘,深處超過1,000米。一角鲸似乎是将獵物吸入口中後整個吞下,而不是使用長牙來戳刺獵物。

【生長繁殖】growth and breed

一角鲸在冬末至春天交配(四月為高峰期),此時它們難以接近觀察。雌性懷孕期約15個月,産期多在夏季(七至八月,以八月初為高峰),此時它們多半待在峽灣裡。哺乳期與哺育期皆至少持續一年,生殖間隔至少兩年,可能達三年以上。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一角鲸在北極地區的分布并不連續。它們在深水域的數量很多,其中一支的分布北至北大西洋海盆,特别是哈德遜海峽(hudson strait)、哈得遜灣(hudson bay)北部、福克斯海盆(foxe basin)、戴維斯海峽(davis strait)、巴芬灣(buffin bay)、與lancaster sound等水域。另一分布中心位于格陵蘭海(greenland sea),而在白令海(bering sea)北部也有小族群分布。

它們的遷徙似乎與海冰的形成和移動有關,當春季冰層不完整或破裂時,一角鲸會随着浮冰縮小的邊界移動,并自小裂縫和融化的孔隙間快速的穿過峽灣。在夏季與秋季早期它們會離開這些區域,而當冰層再次擴張時,它們會尋找冰層持續移動的水域過冬,這讓它們能在流冰群中較易找到呼吸孔。

【生存狀況】living condition

一角鲸長久以來被原住民捕殺以取得食物、燃油、以及長牙。其皮膚(原住民土語稱為“maktaq”)被視為珍貴美食。商業捕鲸者也會捕捉一角鲸,但僅是偶爾為之,同樣栖息于北極的弓頭鲸(bowhead whale)才是他們的主要目标。

二十世紀初期,哈得孫灣公司曾有短暫期間收購一角鲸的皮與長牙輸出(前者用于制造軟皮手套)。長牙一直是高價的輸出品,而maktaq在加拿大與格陵蘭北部城鎮都是進階商品。

其數量估計在巴芬灣約有35,000頭,戴維斯海峽約有1,400頭,東格陵蘭的scoresby sound約有300頭,上述這些資料未包含潛航中的個體,估計實際總數量應在50,000頭以上。已知最大的生存威脅是人類的獵殺,特别是在獵人配備了快速的摩托快艇與火力強大的來福槍之後。

【一角鲸的英文介紹】introduction

the narwhal, or narwhale (monodon monoceros), is a medium-sized toothed whale and possesses a large "tusk" from a protruding canine tooth。

it lives year-round in the arctic waters around greenland, canada, and russia。 it is one of two living species of whale in the monodontidae family, along with the beluga whale。

the narwhal males are distinguished by a long, straight, helical tusk, which is an elongated upper left canine。 the narwhal was one of many species described by carolus linnaeus in his publication systema naturae in 175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