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擁有世界人口的50%至60%,但消耗了約70%的能源。中國工程院院士、雲計算技術專家王健今天(9月7日)在成都舉行的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上發表講話時,介紹了這樣一組資料。
王健引用這一資料表示,在實作雙碳目标的過程中,目标不能簡單地分解成特定的行業或部門,"城市關乎生産和生活,應該被視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目前,排名前100位的城市約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0%。

王健
為此,王健提出了"城市數字化"的概念——城市數字化,關鍵是要使城市資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使人均城市資源消費量遠低于發達國家,并達到碳中和的局面,仍能使人民的生活水準有較大的提高。
例如,在19世紀末,城市碳排放量大幅增加,以愛迪生在紐約的第一個電網,即電氣化時代為标志。随着電氣化程序的普及更加徹底,碳排放量急劇增加,絕大多數能源将轉化為電力形式供人類使用。
"今天的數字化是一百年前的電氣化。在王健看來,數字化應該被視為與電氣化一樣重要。據了解,2003年美國工程院釋出了20世紀100項工程成就榜,電氣化位居第一,其次是飛機、汽車、網際網路、計算機。王健認為,電氣化不是一個特定的行業,就像數字化一樣,我們生産生活的未來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可能性。
王健曾提出過這樣的問題:在一個擁有300萬輛機動車的城市裡,通常不堵路的時候是20萬輛,高峰期堵車,路上隻有30萬輛,隻有10萬多輛。"僅僅增加10萬輛汽車就不應該在城市中癱瘓。在他看來,核心不是使用好的資料。例如,酒店也會因為配置不當而浪費大量能源,這也需要數字化功能。
Wang指出,從2010年到2018年,全球計算增長了500%以上,而能源需求僅增長了6%。"從技術角度來看,我們有機會用計算來換取我們的能源減少,"他說。在王健看來,在未來的計算中,每增加一度電,應該會減少世界10度左右的用電量。"雲計算,就像電氣化時代的電力一樣,對社會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紅星記者嶽月攝影記者王毅
編輯:李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有望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