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把手教你搞藝術的機器人

沒有藝術天賦?技術能彌補你的缺憾。不會彈鋼琴?沒關系!帶上鋼琴手套它帶着你彈。不習慣用鋼筆寫字?用一套輔助裝置幫你固定筆,還能讓你畫出完美的圓形。

以上内容采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不過程度比較輕。因為設計師/工程師saurabh datta為他在哥本哈根互動設計研究所的畢業設計項目就是利用強迫性的觸覺回報來做出能指導人完成一些簡單任務(比如敲擊鋼琴鍵或畫出基本形狀)的裝置。也就是說,你不能控制data的機器,而是被它控制。

手把手教你搞藝術的機器人

datta是位建築工程師,他開始這個項目是在探讨能幫助他學習彈鋼琴的機器時開始的。他想:如果我們賦予機器更多力量,它們能不能通過肌肉記憶能力來幫助我們掌握某種技巧?比如,老師(datta設計的一款機械)可以通過強迫你做出某些動作(比如畫線條)來學會這樣的動作。隻要你重複這個動作多次,最終你的手就能自己知道該怎麼做。它能在早期采用強迫觸覺回報來控制它的食指,通過一個機械杠杆把手指升降到某個鋼琴鍵上。這兩個情況下的機器都讓你感覺自己的四肢不是生命體,沒有複雜的生理機制。

手把手教你搞藝術的機器人

這些機械模型還很簡陋,datta隻用了一星期時間久做出來了,不是實際應用的工具。但是它們能引發人們關于人類和機械的互動問題,以及彼此未來的發展。datta寫道:“這個系統及軟體的設計目的是了解人類要如何在機器和人有不同視角、相同目标的狀态下完成同一件事情,兩者之間如何互相補充、反駁。”

在datta做出的模型裡,人與機器不存在協調。datta完全否決了人的力量,以一種極端的方式來測試我們應該對生活中的機械控制多少。他發現大多數人都對被機械完全控制感到不舒服,他們會反抗強迫觸覺回報,調整自己的手腕和手的位置讓自己更舒服。而在另一個測試裡,datta的機械會記錄使用者的移動,然後利用強迫觸覺回報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使用者的動作。後面的測試證明這是一個好的妥協方式。因為機械是通過了解人類的移動方式才給予的強迫指令,感覺起來更像是以人類為中心。

手把手教你搞藝術的機器人

datta想用他的實驗結果建構未來的觸覺互動設計指南。随着時間流逝,機器所做的決定能代表我們某個動作的不斷增加,能看到人和機器在自主活動間的推拉、磨合。

事實上,技術總是在加強人類的能力,使我們的生活更輕松。這是一個偉大的計劃。機械可以成為溫和、有說服力裡的導師,但它們也可能讓人毛骨悚然,摧毀一切。可怕與有益之間隻有一步之遙。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02-02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