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六世而不散,大藏家翁同龢:很多傳世孤本,動辄百萬美金

作者:國家人文曆史

文|周冉

翁同龢出身官宦世家,狀元及第,為官40多年,累遷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是晚清兩朝帝師,沉浮官場的同時忙中偷閑,在文玩收藏這樣的“餘事”上耗費了大量心力和财力。翁同龢在京城的宅子位于南橫街,靠近琉璃廠,他幾乎日日都要去遛上一遭,是古董市場的常客。如果沒什麼收獲或是去晚了,他便會在日記裡懊惱不已,遇到珍品花費過高,又會檢讨自己玩心過重,感歎“作此無用之事,有妨正業,默自愧悚”。他就這樣一邊告誡自己不要玩物喪志,一邊開創了累世家藏,成了令後世矚目的大收藏家。

戊戌年歸田時,翁同龢将北京家中的古籍、書畫、碑帖、瓷器、玉器等,或變賣或打包裝箱帶回常熟老家,将餘下物品自造清冊。按照目錄中統計的各項數字,翁氏所藏書畫約360件,書籍125種,碑帖約123種,這些數字此後不斷增加。

翁氏家藏至今已傳承6代,100多年來雖颠沛輾轉,卻少有散失,實屬難得。藏品分為幾類:一是翁同龢著作手迹,包括日記、詩文稿、信函,是研究晚清政治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二是善本書,包括多種宋版古籍,堪稱亞洲之外規模最大的古籍善本私人收藏;三是書畫碑帖,其中不乏沈周、文徵明、董其昌、陳洪绶、朱耷等明清名家墨迹;四是印章,有翁同龢自用印四十餘方,其他出自吳昌碩、金城等名家之手的也不在少數。

傳六世而不散,大藏家翁同龢:很多傳世孤本,動辄百萬美金

 翁萬戈先生

翁同龢生前無嗣,從五哥翁同爵一脈過繼了一子,不想到了第三代也無嗣,又從大哥翁同書一系過繼了第四代翁之廉,翁之廉又無後代,從弟弟那裡過繼了剛出世的侄子翁萬戈。1919年,翁之廉去世,年僅2歲的翁萬戈便成了翁同龢龐大家藏的繼承人。

1997年10月北京嘉德拍賣公司的王雁南到美國拜訪翁萬戈,參觀了翁家位于地下室的藏書處,表示願意為其提供最好的藏書委托拍賣服務。此前,翁萬戈曾低調出席過北京嘉德的古書畫拍賣會,似乎在釋放某種信号。不過翁萬戈表示,自己身體康健,暫時沒有考慮這件事。此行,王雁南隻帶回了一部宋淳熙元年錦溪張氏刊巾箱本《昌黎先生集》殘卷,宋刻宋印,有宋人眉批。這部書在1998年的嘉德春拍以善價成交,才有了翁萬戈委托嘉德拍賣家藏古籍的後續。雙方接觸過程中,翁萬戈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整體拍賣,二是目标應是除日本以外的有相當水準的收藏機關,三是要善價。翁氏藏書即将整體易主,在古籍收藏圈裡自然是大事。

得知這個消息,上海博物館和上海圖書館曾聯名向市委寫過申請購書報告,國内12位重量級文化學者包含張岱年、季羨林、周一良、王世襄、朱家溍等,也公開呼籲盡力把藏書留在國内,稱這批古籍“有些秘藏翁氏一百五十年以上,是學人仰望而不知其存否的,有很高學術價值的善本,以國内的标準論,應屬國家級重要文物,是包含我國在内的國内外圖書館所無的珍籍”。早在1995年,中國嘉德拍賣公司曾将《文苑英華》一冊征集到北京的拍賣會,但最終被海外人士以143萬的價格拍得,令國内學者痛心疾首。

最終,翁氏藏書與上海圖書館結緣。2000年2月,翁萬戈将家藏的80種,542冊宋元明清珍稀古籍,通過拍賣方式以450萬美元價格轉讓給上海圖書館。這批國寶由翁萬戈親自押送由美國飛回北京,一大批學者來到鑒藏現場一睹風采,上海圖書館上司專程帶人到北京交接,遂攜帶7箱國寶級宋刻孤本,乘火車專用車廂,由武警守衛護送回上海。

上海圖書館購得的翁氏藏書目錄中,包含了《長短經》九卷、《重雕足本鑒誡錄》《會昌一品集》《丁卯集》《嵩山居士集》等,很多為傳世孤本或祖本,每一冊都得來不易。

傳六世而不散,大藏家翁同龢:很多傳世孤本,動辄百萬美金

《集韻》 (左)是宋代官方編著的古代音韻學著作

以其中的南宋初刻本《集韻》十卷為例。《集韻》是宋代官方編著的古代音韻學著作,在《廣韻》和《韻略》基礎上重修編撰而成,于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最終成稿。今存宋本有三: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天祿琳琅舊藏)南宋潭州刻本;日本宮内廳書陵部所藏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田世卿安康金州軍刊本;以及上海圖書館回購(翁同龢舊藏)南宋明州刊本,這是傳世最早、一衆版本的祖本。上海圖書館藏版本卷中有“虞山錢曾遵王藏書”朱印。錢曾字遵王,是清代早期的藏書家,與翁同龢一樣是常熟人,有藏書樓名為“述古樓”。錢氏死後,《集韻》自述古樓蹤迹隐匿,康熙年後期有影抄本流傳于世,直到同治年間,此南宋刻本被翁同龢收入家藏。

根據翁同龢日記中的記載,1865年3月7日,翁同龢初次以30金欲購買,對方嫌價低不賣。第二天他又到琉璃廠,出價到40金,賣家又不賣了,翁氏心中直叫“可恨、可恨”。事情拖到13日,不知其中又經曆了何種波折,這幾卷《集韻》最終以34金被翁同龢拿下。他得意之極,自号韻齋,并在日記中寫道:“此怡邸物也⋯⋯今落吾手,異日對床話雨,當增一段欣賞耳。”怡,指康熙六十一年被封為怡親王的康熙第十三子愛新覺羅·允祥。其子弘曉喜好收藏典籍,襲爵後在府中建樂善堂作為藏書樓。因其皇親貴胄的身份和雄厚财力,所藏古籍在數量和品質上皆屬上乘。即使乾隆皇帝修《四庫全書》時诏令天下進獻藏書,弘曉也硬扛着沒獻。怡親王府的藏書曆經幾代,到了載垣這一輩時遭遇變故。載垣在辛酉政變中被賜死,怡府藏書流散民間,聊城的海源閣、杭州的結一廬、常熟的彩衣堂(翁同龢宅第)等民間藏書家都曾購得一些。

傳六世而不散,大藏家翁同龢:很多傳世孤本,動辄百萬美金

《蘇台紀勝十六頁書畫冊》 (局部),明,沈周

唐開元年間的《靈飛六甲經》(《靈飛經》四十三行),是翁氏家藏書法中年代最早的。《靈飛經》在晚明被發現,摹刻入石,清代被多次翻印,對清代小楷書法有很大影響。翁氏所藏也是各種拓本的祖本。

翁心存藏書中的精品,多來自同鄉陳揆的稽瑞樓藏書。陳揆去世之後,其養子不懂收藏,隻懂變賣,其中大半都被翁心存和另外一大藏書家瞿氏的鐵琴銅劍樓購去。古籍專家傅熹年說,常熟翁氏藏書,是流傳海外最重要的,也是最後一批私人收藏的中國古代善本珍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