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億雅虎确認48億賤賣,其實這些巨頭比它更慘

美國最大電信公司verizon今天确認收購曾經的門戶鼻祖雅虎,收購後雅虎将被整合入verizon旗下的美國線上。在這宗收購案中,雅虎的出售價格隻有48.3億美元,遠低于鼎盛時期125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

雅虎的沒落不是毫無征兆。由于連續虧損,今年2月,雅虎宣布已經成立一個特别委員會,以進一步探索戰略替代方案。上周,雅虎公布其在第二季度虧損4.4億美元,同時稱董事會“在尋找戰略替代方案上取得巨大進展”。如果傳聞屬實,那麼雅虎現任ceo梅耶爾很可能已經做出了出售決定。

雅虎這家網際網路巨頭的今夕巨變,讓人唏噓。除了雅虎,不少曾經改變行業、引領風潮的巨頭也因為各種原因走向了沒落。

經營模式不明确:雅虎、盛大

20世紀90年代,雅虎曾是網民的首選目的地,從2000年到2006年,雅虎一直占據全球網際網路的頭把交椅,雅虎是1.0時代的巨人,抓住了網際網路初期,消費者閱讀習慣的改變,使雅虎成為全世界門戶網站的模闆。直到現在,美國1/4的人每周至少閱讀一次雅虎的新聞和體育頻道,雅虎個人理财頻道在“千禧年一代”,即“80後”及其之後的一代人中非常熱門。

但由于經營模式模糊不定,也一直沒有核心的公司文化作支撐,在移動終端和社交網絡潮流滾滾來襲時,雅虎的地位逐漸被facebook、twitter和谷歌等公司蠶食。雖然雅虎仍具備一定的使用者基礎和價值,還擁有資料分析公司flurry,其在全球追蹤20億台移動裝置,超過80萬個app,深度掌握移動使用者行為。但雅虎已經像位老人慢慢走向黃昏,即使連換8任ceo,也無法改變現狀。

雅虎的情況跟我國曾經的網絡遊戲霸主盛大類似。在主業遊戲沒落之後,盛大經營模式逐漸模糊、轉型無效,再加上人事動蕩等多重因素,曾經的王者一步步跌下神壇。

盛大曾經是網際網路屆的傳奇。從1999年創立,到2004年登陸納斯達克,盛大僅僅用了五年時間。靠着獨家代理南韓網遊《傳奇》,盛大完成爆發;也正是憑借着這款遊戲超乎尋常的吸金能力,盛大遊戲得以邁入資本市場。之後,盛大盒子、盛大文學、糖果社群、酷六網等産業布局一一展開。

《傳奇》成就了盛大,但是不能一輩子保護盛大,在《傳奇》和《傳奇世界》之後,盛大幾乎就沒再出過一款堪稱佳作的産品,雖然後來也相繼推出了一些市場業績還算不錯的娛樂産品,但這些後續産品無法從本質上趕超傳奇系列,也幾乎奠定了盛大帝國的傾斜結局就此形成。

時過境遷,随着手遊的崛起,網遊的沒落在所難免。之後,盛大也嘗試了不同領域的戰略計劃,比如進軍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智能硬體裝置等。然而這些新的項目嘗試了多年,至今都無法拿出一個可以比肩行業的成績。

作為以遊戲起家的盛大,在本身業務并不專長于其他領域的情況下,未專注某一領域而是以投機的方式跟風的方式,就已經成了典型的缺乏戰略方向的表現。這種隻跟風不結合實際的戰略方式,緻使了盛大的快速沒落。

沒能及時跟上浪潮:開心網

“科技企業唯一要保持的不變應該是改變”。這句話用在中國曾經的社交巨頭開心網身上尤為貼切。由于沒有及時跟上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潮流,開心網至今已經難以跻身一線網際網路社交領域。據曾經的非官方統計,在2013年上半年,包括開心網在内的社交網站,其活躍使用者人數已不足鼎盛期的1/10。

跟不上潮流,主要原因在于過分關注産品本身,忘了擡頭看四周的環境。開心網的輕管理主要表現在對于産品本身的過分迷信,“搶車位”和“買賣奴隸”火熱得一塌糊塗,使得主創團隊信心大增,立志一門心思投入産品,兩耳不聞窗外事。關注産品并沒有錯,但一個公司的存在并不隻是“生産機器”,還需要有其他方面的支援,比如營銷、廣告、商務、市場甚至财務。

開心網創始人兼ceo程炳皓是技術出身,這決定了他營運和管理公司的思維,重“技術”、輕管理。他太過專注産品本身,而對于其他很多重要環節不予理睬。早期的創業經曆使他過分自信以至于陷入個人英雄主義誤區,但單槍匹馬打天下其實是不适合這個時代的。

在人人網上市的同年,開心網的百度指數已經從80萬直降到10萬以下,每日使用者量的流失率超過60%,媒體對開心網的關注指數也在一個季度之内下降了七成。最終,半開放的新浪微網誌,超過了封閉的人人網和開心網。

上司決策失誤:諾基亞、惠普

提起手機,諾基亞或許是最讓人唏噓不已的一個,這個手機界曾經的大哥,慢慢走上了悲情的道路。2002年,釋出的塞班系統,使得未來5年諾基亞在智能手機行業獨領風騷,然而2007年,蘋果的問世,安卓系統的興起,徹底改寫了智能手機的定義,智能手機迎來大屏觸摸時代,但諾基亞忽略了使用者需求,反應遲鈍、延誤時機,ios的異軍突起,安卓的不斷突破,終于使得智能手機作業系統三分天下。當諾基亞反應過來,為時已晚。2013年,微軟71億美元收購市值曾達到千億的諾基亞。一代大哥最終還是走上了沒落之路。

不少老粉把諾基亞的沒落歸咎于兩任ceo的失誤,一位是康培凱,以為是埃洛普。2007年,當時iphone問世,超級機型推出緩慢,當時的ceo康培凱錯估了行業趨勢,低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颠覆性,決定依然使用塞班系統。當蘋果手機橫掃全球後,諾基亞終于醒悟,然後卻選擇了來自微軟的埃洛普出任ceo,在他帶領下,諾基亞智能手機使用了windows系統,而毅然放棄當時大有前景的安卓系統。兩次上司決策緻使諾基亞日後轉身乏力,不得不走向失敗。

後pc時代,不少電腦品牌已經被平闆和移動網際網路搞得七暈八素,惠普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12月,惠普裁員34000人,如今,做了10多年全球pc之王的惠普放棄了pc業務,分拆成兩家公司:惠普企業公司和惠普公司。

營收慘淡,市場乏力,前景暗淡就是惠普現階段的寫照。而惠普的現狀與上司層錯誤的決策不無關系。2011年,惠普ceo李艾科宣布将放棄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并考慮出售其年營收達400億美元的個人電腦業務,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大風口。當時ibm棄pc而去,而惠普則通過強化pc業務自救,最終錯失了轉型的大好戰機。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