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本为姑胥,因大禹贤臣而得名——地名探究之姑苏

作者:李寻欢111
【开篇语】断断续续中,地名探究来到了第三个系列——江苏。写山东的时候,失之庞杂,罗列了太多;写河南的时候,慢慢沉淀下来,关注做好地名本身的事情;江苏这个系列,将更加关注地名本身,寻找与地名有关的由来,以及沿革之中的故事。学,然后知不足,在路上,雨未歇……
本为姑胥,因大禹贤臣而得名——地名探究之姑苏

▲姑苏风光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城、深夜、寂寥、旅客,江南的一座灵秀城池呼之欲出!

本为姑胥,因大禹贤臣而得名——地名探究之姑苏

对“姑苏”二字神往已久,《天龙八部》中的姑苏燕子坞,是我少时曾经的梦想之地。

本为姑胥,因大禹贤臣而得名——地名探究之姑苏

在下并非颜控,但是“姑苏”还是给我带来了美妙的感觉,是苏州美景的加持,还是苏州历史的婉约厚重的影响,不得而知。所以写江苏,首先要写苏州,而苏州所有地名,都莫如姑苏最能引起我的好奇与悸动。

姑苏区是我写过最年轻的区县了,没有之一。

本为姑胥,因大禹贤臣而得名——地名探究之姑苏

最早提及“姑苏”的史料是《国语》,这部典籍的《吴语》篇记载:“入其郛,焚其姑苏”,说的是越国攻入吴国,焚烧了姑苏台。

《国语》是在战国(前476年—前221年)初期汇编而成。而地名的形成应该早于文字记载,因此“姑苏”一词出现的时间应该更早。

本为姑胥,因大禹贤臣而得名——地名探究之姑苏

据传,大禹在太湖地区治水时,有两名主要助手,一位叫“胥”,是舜的农业大臣弃的儿子,另一位叫“冥”,是舜的民政大臣契的儿子。

姑苏区成立之前的三个区也都是建国以后新设,但也都是有着浓厚历史的地名。

1955年9月21日,南区以境内有宋代名园沧浪亭而命名为沧浪区,10月1日起正式使用“沧浪区”区名。1966年11月5日,改沧浪区为红旗区。1979年6月1日,红旗区恢复沧浪区原名。1980年4月,撤销革委会,成立沧浪区人民政府。

本为姑胥,因大禹贤臣而得名——地名探究之姑苏

沧浪亭乃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现在历史最久的园林,景色自然,建筑朴实简雅,为典型的城市山林。沧浪亭曾是南宋名将韩世忠的私家园林,为其增添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宋开宝四年(971年),南唐去国号改为江南国。开宝七年(974年),宋谕吴越伐江南。开宝八年(975年),中吴军改称平江军。同年,宋以吴越孙承祐为平江节度使,意在平定李煜的江南国。今“平江”两字,即当时平定江南国之意。自此,苏州历史上始有“平江”之称。

本为姑胥,因大禹贤臣而得名——地名探究之姑苏

▲南宋苏州及周边地图

1955年10月1日起,苏州市各区改名,东区改称平江区,北区改称北塔区,中区改称观前区。“平江区”政区名称始于此。1966年11月,平江区改称东风区。1979年6月1日起,恢复平江区原名。

金阊区指金门到阊门这一区域。名字也是来源于金门和阊门。 1955年10月,苏州市各城区更改名称,西区改称金阊区。1967年,苏州市金阊区更名为延安区。1980年6月9日,苏州市延安区更名为金阊区。

本为姑胥,因大禹贤臣而得名——地名探究之姑苏

金门较为年轻,始于1922年——在未辟金门之前,由城中去虎丘、枫桥等处,都得从阊门出入。由于道路拥挤,车马相争事故屡有发生,故需另开一门,“另辟蹊径”。民国时期为沟通观前街与阊门商业区的联系,于1921年筑南新桥,1922年开金门。

阊门则有着悠久的历史,乃是苏州建城之始的西门。。“阊”是通天气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又因吴欲灭楚,该门方位朝对楚国,故亦名破楚门。

《吴越春秋》记载:“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

本为姑胥,因大禹贤臣而得名——地名探究之姑苏
苏州市姑苏区,全区面积83.4平方公里,包含14.2平方公里古城全部,户籍人口73.5万,常住人口95.8万。姑苏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设保护区党工委、管委会,是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姑苏区与保护区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共设党政职能机构28个,另设纪检监察机关1个。下辖8个街道,168个社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