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禹缔造大夏帝国,不因治水,揭露大禹不为人知的一面

作者:巅峰白羊

提起大禹,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一过家门,娇妻分娩,听儿啼哭,未入;二过家门,见儿招手,未入;三过家门,儿拉父亲,未入。大禹建立夏朝,仅仅是因为治水有功,荣登帝王宝座吗?揭露大禹不为人知的一面。

大禹缔造大夏帝国,不因治水,揭露大禹不为人知的一面

一、鲧禹父子治水不同

鯀,禹之父,号若阳,皇帝族后裔。《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意思是说尧时期,中国大部分土地都被洪水淹没,没被洪水淹没的地方又被鸟兽占领,人们苦不堪言。尧命鯀治理洪水,鯀采用传统的治水方法,即“堵”。屯土筑堤,以堤防水,保护氏族部落的土地安全。但筑堤围堵的方法不仅没有堵住洪水,反而使上游的水越聚越多,导致溃堤,加剧洪水泛滥。到了舜时期,因鯀治水无功,被杀于羽山。

禹采用“疏川导滞,钟水丰物”的治水方法,即“通”,与其父方法刚好相反。禹成立了一支治水的技术队伍,负责勘探规划水路,发动群众一起开凿山谷引导水路。现在巫山县的“错开峡”和“斩龙台”就是错开水路的遗迹。事实证明,大禹的治水成功了。由于治水期间禹发动了广大劳动群众,并亲力亲为,树立榜样,有了群众基础和伟大功绩,是禹登帝的基础条件。

大禹缔造大夏帝国,不因治水,揭露大禹不为人知的一面

二、蛊惑人心

三苗,九黎之后,是长江中游的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文化发达。禹治水时,三苗也参加了,并取得一定成就,治水成功后,其他部落都得到了封赏,唯独三苗没有,三苗因此不服而反。禹为了扩大统治区,掠夺奴隶和财富,值此机会,灭三苗。在出兵之前,禹在祖庙进行了一场祭祀活动,,禹手持玄圭,登坛宣告:三苗作乱,是上天要惩罚他们,三苗部落妖魔鬼怪横行,黑白颠倒的,大地开裂,人民水深火热,我是代表上天的旨意去惩罚他们,救命于水火之中,大家要齐心协力,共灭三苗。遂三苗灭。在大禹时代,文明程度不高,文化不发达,人们相信有神论的存在,禹以神灵来控制人们的意志,蛊惑人心,取得战争胜利,遂灭三苗。开疆拓土,掠夺了更多的财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大禹缔造大夏帝国,不因治水,揭露大禹不为人知的一面

三、不择手段,心狠手辣

禹登帝位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夏朝国力有了空前的发展,于是禹开始巡视。禹到了会稽山,令各方诸侯次年春天来此相会,论功行赏。各方诸侯接到命令,均纷纷到会稽山接见禹,并朝贡。防风氏是汪芒氏之君,其部落离会稽山不远,涂山之会时,接受了封号,表示诚服于夏。但会稽山之会,他却姗姗来迟,态度傲慢。禹大怒,杀一儆百,遂杀防风氏,暴尸三日,其他诸侯闻之,深感禹之威严,都臣服于夏。

大禹缔造大夏帝国,不因治水,揭露大禹不为人知的一面

四、笼络人心

夏朝是在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治地区由原来的中原扩大到黄河上下游,长江南北,面对小邦林立,发展不平衡,禹实行分封制,以收买人心,巩固疆土。分封尧之子丹朱于唐(今山西),分封舜之子商均于虞(今河南),同时还分封同姓诸侯,有扈氏、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费氏、杞氏、辛氏等。

大禹缔造大夏帝国,不因治水,揭露大禹不为人知的一面

五、“伪君子”

禹之前都是禅让制,禹在位时,举皋陶为继承人,但皋陶早逝,按惯例由皋陶之子伯益继承,于是,禹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暗地里却培植自己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禹之子启杀伯益,取而代之,成为夏朝第二位君主。之前的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大禹缔造大夏帝国,不因治水,揭露大禹不为人知的一面

总结:禹通过治水成功建立了群众基础,成为开国之君。通过自己的残暴建立威严,巩固夏朝的统治,并传位于子。

参考书目:《中国开国帝王全传》 赵国华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声明:文中插图均来自于网络

创作不易,请小伙伴们点个赞,点个关注,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