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上世纪三十年代,迫于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压迫,以德国为首的德意日法西斯联盟在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等极端扩张思想指导下奉行对外扩张,对其它国家发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以掠夺他国的土地资源,来拓展本民族的生存空间。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经济危机下失业的人

为了抵抗德意日法西斯阵营,以美苏英法等其它国家纷纷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侵略扩张,由此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沉浸在军国主义下的日本,对我国的广袤土地愈发虎视眈眈,趁二战来临之际,日本更是对我国加强了侵略的步伐,发动了罄竹难书的侵华战争。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侵华

我国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这些邪恶的侵略者展开激烈搏杀,期间无数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保家卫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时,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也使得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的主战场之一。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抗日战争

但是,二战期间的中国,由于长期处于动荡时局之中,军备武器发展落后停滞,大多只能借助于进口国外的装备,但当时全球都处于混战之中,对军需装备的需求都已供不应求,中国能进口的装备数量极其有限。因此,这场抗日战争最初打得异常的艰难。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战士们在抗战时期异常艰难

就在此时,军事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德国居然将四十万套先进军备出售给中国,而且不收钱,唯一的代价就是中国的三样东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作为与日本同法西斯阵营的德国,为什么要向中国支援装备,又指明要哪三样东西呢?德国真的是出于国际主义精神援助中国吗?

德国为何“以物易物”?

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德国为什么要向中国支援四十万套先进军备以物易物,那三样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德军

其实,早在一战前,德国就已经成长为一个十分强大的工业帝国,凭借着先进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引以为傲,肆意挑起各项争端。即便是遭遇了一战的打击,德国也并未从此一蹶不振,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德国的军事工业实力在当时看来还是十分强大的,以至于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但尴尬的是,因为受到战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德国缺乏足够的外汇资源实施国际采购。同时,纵观全球能源市场,也已经被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给瓜分抢占的差不多了,没有多少能够留给德国。这让本就缺乏矿产资源和基础能源的德国感到些许的压力。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随着战事需求的逐渐增多,和军火的不断消耗,德国战争机器能源短缺的问题愈发严重起来:再强的坦克飞机,没有燃料能源也是跑不动的。再先进的枪炮弹械设计,没有材料用来铸造也只能是一张白纸。籍此,德国放眼望去,盯上了中国这块资源丰富,物产多样的广袤土地。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坦克

此时的中国,因长期处在动荡环境之中,积贫积弱已久,又无力生产和发展,空有广袤的能源矿产储量却不知要如何利用,面对遍布各地种类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基础落后的我国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进行挖掘和加工,只能把其当做原材料出售给他国。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军火

反观德国,正凭借着先进的工业和军事技术水平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在当时,最抢手的军火装备,除了美系军械,就属德系军械了。对此,能源紧缺的德国便将能源丰富的中国视为贸易对象,但是,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资金同中国进行贸易,只能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而用以交换中国能源的资本,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军械装备。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国民党德械师

在二战正式爆发之前,以农业国为传统艺能的中国主要用粮食来交换德国的装备。但是自1934年始,开始酝酿一肚子坏水发动战争的德国,用四十万套装备武器来换取我国的三样东西,那正是制造军械的原料之中必不可少的三样矿产资源:钨矿、锑矿、锡矿。

德国为什么需要这三样东西?

首先,钨矿资源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而钨矿,则被德国发现可以加强枪管的子弹发射数量,如果将其用于军械制造之中,能够大大提升德军在战场上的战斗力。

不仅如此,钨矿还能广泛用于提升装甲板、装甲弹等抗高温部件之中,以提高部件的防御能力,还一次发明了钨芯穿甲弹,为德军获得了极大的战略优势。自此,钨矿也成为了沉迷于军火与战争之中的德国所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钨矿

必须的战略材料。

然而,随着钨矿这一“神器”的名声越来越大,英美法这些工业强国自然也不会落后,很快也加紧了对于钨矿资源的开采和战略部署。因此,作为同等拥有强大技术和工业基础的竞争对手,英美法等国肯定不会将手中的钨矿资源卖给德国,并且,他们也并不缺德国那点钱和军备。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钨矿开采

另外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实力稍弱的国家,也并不老实,他们看出德国对钨矿的强烈需求,便就地起价,漫天要价,趁机狠狠地宰德国一笔。长此以往,德国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价格。也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前提,德国才将目标转向了当时“矿多人傻”的中国,在粮食交易的基础上加上一条:钨矿。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锑矿

那么,锑矿又有什么用呢?锑矿是一种耐火材料,通过对其它元素金属进行熔炼结合,能够大大提高材质的强度和抗性,是制造齿轮的绝佳材料,对于工业和军事的意义同样十分重大。

除了锑矿,锡矿所制作的锡合金,在坦克和装甲车之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可以使得这些战争机器拥有更好的承重能力,为装甲部队提供作战保障。所以,锡矿、锑矿和钨矿对于德国这一军事工业强国来说,自然是意义非凡了。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锡矿

1933年到1937年,德国在纳粹党首领希特勒的指导下,将扩军备战行动公开化,为发动二战进行大规模扩军备战,在此期间,德国军费开支整整增加了将近十倍,军火制造必须的钨矿、锡矿、锑矿三种稀有资源最为供不应求,百分之九十九都依赖进口,所以,德国才会向我国提出这三种资源的“以物换物”。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希特勒

中国为何接受德国的援助

那么,作为反法西斯的中国,为什么会接受法西斯阵营德国的装备呢?德国此举,难道不怕引起同盟国日本的不快吗?

其实,早在中国的抗战初期,德国也还正在发动二战的酝酿之中,并未和日本达成同盟合约关系。而此时的日本,已经对中国发动了侵略,尚且与日本不存在明显倾向性共同利益的德国,为了资源和中国交易无可厚非。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同时,在抗战初期,由于英美法等国消极应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影响以及与日本的合作关系,对于日本发动的侵略活动视而不见,拒绝讨论援华问题。再者,美国也只顾着售卖军火能源发笔横财,反而为日本持续提供石油钢铁等战略资源助纣为虐,让日本的侵略活动愈发猖獗。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军备丰富的日军

此时,求助无门又十分弱小的中国政府,只能寄希望于同样被英法美联盟在《凡尔赛和约》之中遭受排挤的德国。恰好正在积极扩军战备的德国也正因资源短缺而十分焦灼,两国因利益需求一拍即合,于是正式展开了合作交易关系:中国为德国提供战略资源,德国为中国提供先进军备以抵抗日军的侵略。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德国军械

同时,正掌握着中国政权的国民党政府,也与德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这种渊源也间接促进了国民党与德国展开合作的意向。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就已经试图与德国政府合作,利用德国的强大军事工业力量来壮大国民党的革命力量,但由于当时孙中山的革命力量不够壮大,并未引起德国的兴趣,合作失败。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德国兵工厂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国民党内部对于纳粹政权的强烈兴趣,尤其是蒋介石,一度十分崇尚德国纳粹的尚武精神,受德国纳粹思想影响颇深。在他执政以后,更是模仿法西斯的独裁手段和尚武精神,建立军统,加强国内的思想言论控制。

为此,面对万分紧急的国内战争形势,面对德国提出的以物易物的交易需求,正有此意的蒋介石一派更是十分乐意,刚好以解军备不足的燃眉之急,用德国装备打造了一支德械军,在抗战初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德国曾在二战前向中国出售40万套装备,没有收钱,但要这三样东西

国军德械师

然而,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急于扩张的德国与“志同道合”的日本建立同盟国关系,日本逐渐不满于德国与中国交易器械的行为,在加之德国需要日本对于苏联的压制,权衡之下,德国便逐渐撤走了对于中国的全部军事援助,中德正式断交。所以,中德军贸,其实就是一场利益互换的交易,没有所谓的好坏评价之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