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展、做手工、看文创,探索成博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人丨新春走基层

在成都,逛博物馆已经成为市民的日常。1月30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博物馆了解到,该馆除1月31日(除夕)当天闭馆外,2月1日至2月6日均开馆,其中,2月1日(初一)当天,12:00-18:00开馆,17:30停止进馆;2月2日至2月6日(初二至初六)9: 00-18:00开馆,17:30停止进馆。

观展、做手工、看文创,探索成博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人丨新春走基层

“富贵长春”展

成博新春献礼,多展、多活动、多互动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除了常设展外,成博还开启了“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特展”两大临展。其中,位于一楼的“云想衣裳”展汇集全国11个省、3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的20余家文博机构的186件/组珍贵文物,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服饰文化发展、变迁的解读,探讨中国传统服饰在民族融合中的不断发展,彰显中华民族作为“衣冠王国”的艺术成就;位于三楼的“富贵长春”展主要以中国财富文化为主题,以110余件/套文物精品和光影交错的展陈空间,为观众解读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的嬗变和发展,传递仁中取利、义内求财的财富道德内核,映照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盛世风景,亦为观众送上新年花开富贵、来年山河锦绣的美好祝愿。

除了观展外,游客还可以参与成博推出的多个活动。如“福虎佑天府”活动,建立“寻虎队”,一起寻找博物馆里的“文物虎”“皮影虎”“标本虎”,了解“虎”的历史、学习虎的知识、做各式各样好玩儿又有趣的“虎年”手工;“丝路靓衣裳”活动,主要教小朋友们学习古代“美衣博主”的时尚搭配;“财宝喜乐汇”活动,则能和“财神”来个“亲密互动”,绘一张财神图、做一个聚宝盆,把满满的“财意”带回家。此外,春节期间,成博还将持续推出皮影戏表演和展厅自主智能探索游活动。

观展、做手工、看文创,探索成博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人丨新春走基层

成博春节活动安排

当然了,成博的文创也值得游客一探究竟。2月1日至2月15日,在5楼、6楼的公共空间还将推出“这礼是成都”新春文创市集,为大家献上新春祝福。第三届“这礼是成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诞生的数十件优秀作品落地转化,将在集市上与观众见面,是本次市集的一大亮点。本次市集还准备了“主题剧情打卡赢奖品”等有趣的互动活动,观众可以玩游戏、逛市集、买手信、品美食。

母子相隔两地,共同坚守岗位

在春节期间为游客提供观展服务的背后,是一群博物馆基层工作人员的默默守候。24岁的杨硕就是其中一位。

出生在黑龙江的杨硕,在成都读完大学后,毅然选择当一名“蓉漂”,在他看来,成都这座城市不仅具有青春活力,能让年轻人愿意主动留下来,也有历史的厚重感,“我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去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等地方看看,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而成都的博物馆是我最喜爱逛的地方,因为这里对历史的介绍比较系统,讲解员的知识储备也很宽广。”杨硕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上大学时,他在天府广场看到,在城市的中心、人流量最多的地方,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他对这座城市的文化板块规划很震惊,“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拿出这么大面积做城市文化,我觉得成都很了不起。”

观展、做手工、看文创,探索成博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人丨新春走基层

杨硕

走进成博,馆内的展线从古蜀到现代,从文物到文创,都有清晰的排列,杨硕也体验到展厅设计的沉浸式氛围,让人伴随历史从古走到今。在听完讲解服务后,杨硕对成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他形容那是“历史的盛宴”。“虽然我大学专业是播音,但从小喜欢历史的我,在毕业后,专门抽出来半年时间,翻阅了大量有关成都历史的书籍,在准备充分后,我参与了成博的讲解员面试。”

到成博当讲解员已经接近两年,杨硕也有两年的春节没有回家,去年他就选择在岗位上过年。“今年我可以回家的,但我了解到有些同事三五年没有回去过年了,我选择让他们回去团年。”杨硕留在岗位过新年的原因,还来自他的母亲,“我妈妈在天津上班,她打电话说她今年新春选择留守岗位,也告诉我,如果工作有需要,我也可以留在成都,用一家坚守,换更多团圆。”

观展、做手工、看文创,探索成博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人丨新春走基层

杨硕说,自己在讲解工作上获得的温暖也很多,比如去年春节期间,有一群不到10岁的小朋友团体参观成博,从2楼到5楼,讲解员的讲解时间一般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但很多小朋友一直都在用手机录制视频,纪录下文物和讲解内容,那一刻,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或许更多的是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一粒有关中华文明的种子。还有一件温暖的事情,发生在1月28日,杨硕为一对老年夫妇讲解。爷爷走路需要拐杖,奶奶一直挽着爷爷,“两人不仅听我讲解,还会针对某一件文物跟我互动,‘我知道这段历史是这样的,你看对不对’‘这件文物在当时有怎样的意义呢?’我也发现,讲解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就像这对老人一样,活到老学到老。”

杨硕说,如今他越来越喜爱成都,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从事文博行业,给了他很多收获,不仅满足了他对知识的渴望,还通过接触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的人,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今后,他想要在这个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文物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我们在做好继承者的同时,也要做好传承者。”

红星新闻记者 曾琦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