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印度宫廷狩猎:王权的隐喻

作者:文明杂志
印度宫廷狩猎:王权的隐喻

印度宫廷狩猎

王权的隐喻

作为表达皇权的重要元素,统治者对猎物的捕杀成为其权力和军事力量的一种隐喻。宫廷狩猎作为一种艺术题材在印度艺术史上不失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从16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的宫廷美术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文、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印度宫廷狩猎:王权的隐喻

猎虎王子,17~18世纪,贾浦尔(Jaipur)画派。

从莫卧儿王朝到英国殖民统治

16世纪后期,莫卧儿王朝请宫廷画师专门描绘狩猎场景。其中有一位名叫曼诺哈尔(Manohar 1582~1624年)的宫廷画师在当时颇有名气。他画阿克巴大帝骑马猎杀,突出表现了王者的威仪和实力,在宫内宫外广为流传。周边印度教王室在这一题材的绘画中却看到了一种辛酸,面对莫卧儿王朝的强大统治,他们正如其中被围困的猎物。17世纪,莫卧儿宫廷绘画一直注重宫廷狩猎。当拉贾斯坦邦印度教王室开始借助英国的力量挑战莫卧儿王朝的强大统治时,也开始采用宫廷狩猎题材的绘画来炫耀其军事实力。

因此,印度宫廷狩猎最终演变成为仪式化的战场,庞大的猎队,包括随行朝臣、士兵、助猎者等,无情猎杀正在逐渐消失的犀牛、老虎、野猪、野鹿和鳄鱼。随着19世纪70年代的印度教宫廷绘画的兴起,狩猎绘画主题倾向于炫耀猎杀得来的战利品。

印度宫廷狩猎:王权的隐喻

马哈拉那·萨如普·辛格视察,19世纪中。

宫廷狩猎绘画的不同艺术流派

夜间狩猎是17世纪和18世纪莫卧儿宫廷绘画比较热衷于展现的题材。其中还有以森林部落居民为特定元素的画面,可以看到这些居民穿着用树叶做成的裙子。在《巴力夫妇夜间猎鹿》中,可以看到妻子用一束火把吸引鹿群的注意,她的丈夫正在拉弓射箭指向一头雄鹿。猎户的茅屋村落坐落在森林中央的空地。

在柔和的月光中呈现出明暗的对比,这一手法的运用大师非米尔·卡兰·坎(Mir Kalan Khan)莫属。

狮子总是和王权联系在一起。《正在休息的狮子》也同样绘于阿克巴治下的莫卧儿王朝。一头雄狮栖息在河边的竹林中,头上方有小鸟和昆虫在飞舞。这是一幅欢快的画面,也透露出狮子的高贵品质,这头狮子在它的领地觅食,虽放松而淡定,但威武之气油然而生。王室对自然世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一阿克巴大帝所培育的品位可以在这本皇家画集中体会到,阿克巴大帝的儿子贾汗吉尔(Jahangir)继承了父亲的品位并表现出极致的追求,他经常带上自己最喜欢的画家曼苏尔(Mansur)外出狩猎,让他们用绘画记录旅途中所看到的美妙自然风光。

印度宫廷狩猎:王权的隐喻

王子行军,科塔画派,18世纪下半叶。

狩猎工具的身份象征

印度皇室象轿是用绳索固定在大象背上的座位。外出狩猎时所用的象轿可能只是一个带低扶手的简单木质平台,但在仪式中使用时,象轿的结构会更加精致,以吸引人们关注国王及其所乘坐的皇家大象的威风和华贵。

拉吉普特人和莫卧儿王朝的绘画中,可以看到宫廷猎队骑着马,挥舞着剑追逐猎物,显示出皇家的威严和高贵。这些用来捕猎的剑装饰繁复绮丽,在剑刃的两边会刻有各种动物,包括真实的或神话传说中的,有的还把猎人也刻上了。

印度宫廷狩猎:王权的隐喻

《拉瓦特·格库儿·达斯猎虎》,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幅著名的画是想象中的一派荒诞、奇异而抓人心魄的场景。国王拉瓦特·格库儿·达斯(1786~1821年)端坐着,手持弓箭,仿佛置身这个奢华场景之外。他的武器纯粹是个矫饰,他在猎杀野物,这个时期人们实际上都使用火枪,而他的脚边正躺着一把火枪。

印度宫廷狩猎:王权的隐喻
印度宫廷狩猎:王权的隐喻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6.05月刊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

印度宫廷狩猎:王权的隐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