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100位历史人物:董诰

作者:搜文趣

董诰是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和书画家,以下是他的个人履历:

1. **早年经历**:

- 董诰,字蔗林,浙江富阳人,尚书邦达子。

-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顺天乡试举人,次年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子,改置二甲第一,为传胪,授翰林院庶吉士。

清朝100位历史人物:董诰

2. **官职经历**:

- 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

- 担任《四库全书》副总裁,奉命辑《满洲源流考》,充武英殿总裁。

-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任军机大臣,后任户部尚书。

- 两次图形紫光阁,表明其功绩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3. **政治贡献**:

- 在和珅当权期间,董诰在朝中起到了重要的平衡作用,遇事多所救正。

- 嘉庆帝即位后,董诰襄赞之,帮助清除巨憝,维护朝纲。

4. **晚年经历**:

-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董诰再次上疏乞休,命以太保大学士致仕,在家支食全俸。

- 同年十月,病剧而卒,嘉庆帝亲临祭奠,赐谥文恭。

5. **艺术成就**:

- 董诰工诗古文词,书法宗“二王”,又能在一粒芝麻上书“天下太平”四字。

- 山水画禀承家学,雅秀绝尘,晚宗宋、元。

6. **个人品德**:

- 董诰为人和易,一时寒畯多得其授画法。

- 平生所学,在一“诚”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

7. **遗产**:

- 董诰的书画作品被收入《石渠宝笈》第三编,其中包括《西湖十景图》等。

- 他的墓葬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桐蛇浦村,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100位历史人物:董诰

董诰的一生体现了清朝官员的忠诚与才干,无论是在政治上的贡献还是在艺术上的成就,都使他成为清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这句话出自对董诰的评价,其含义可以解释如下:

1. **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董诰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可以交往的人,即他持有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愿意与各种人交往,不排斥任何人。

2. **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董诰的品德高尚和为人正直,其他人也不会敢于侮辱或轻视他。这反映了董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威望。

综合来看,这句话赞扬了董诰的人格魅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他不仅能够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各种人,而且由于他的品德和为人,赢得了他人的尊敬和敬仰。这种品质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也是他能够在政治和艺术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奉命辑《满洲源流考》,充武英殿总裁" 这句话描述了董诰在清朝乾隆年间的重要职责和贡献。

1. **奉命辑《满洲源流考》**:

- 这句话的意思是董诰受皇帝的命令,负责编纂《满洲源流考》一书。

- 《满洲源流考》是一部研究满洲族源和历史的著作,对于了解满洲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 董诰作为主编,需要组织人员,搜集资料,进行研究和撰写,这体现了他在学术和文化方面的深厚造诣。

2. **充武英殿总裁**:

- "充"在这里的意思是担任或兼任。

- "武英殿"是清朝皇宫内的一个重要场所,用于存放图书、文籍等。

- "总裁"是负责管理和领导整个机构的高级官员。

- 董诰担任武英殿总裁,意味着他负责管理武英殿的事务,包括图书的收藏、整理、研究等,这显示了他在文化管理和学术领导方面的重要地位。

综合来看,这句话反映了董诰在乾隆朝的重要职责,包括编纂重要历史著作和领导皇宫内的文化机构。这既体现了他个人的学识和能力,也显示了他在清朝政治和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董诰的这些贡献,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清朝的文化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提供的搜索结果中,并没有详细列出董诰的子女情况。董诰作为清朝著名的官员和学者,其个人成就和贡献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但关于他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子女的具体情况,可能没有详细的记载流传下来。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对于官员这样的公众人物,历史记录往往更侧重于其政治生涯和学术成就,而对于个人的家庭生活,除非子女本身也有显著的社会地位或成就,否则可能不会被详细记载。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董诰子女的信息,可能需要查阅更专业的历史资料或族谱等文献,这些资料可能保存在档案馆、图书馆或相关研究机构中。由于我的知识截止日期是2023年,如果在此之后有新的研究成果或资料发布,我可能无法提供最新的信息。

董诰是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的一位杰出官员和学者,他的个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贡献**:

- 董诰曾任军机大臣,这是清朝中央政府中负责处理军国大事的最高机构,显示了他在朝政中的重要地位。

- 在和珅当权期间,董诰保持了正直,多次在政治斗争中发挥了平衡和稳定的作用。

- 嘉庆帝即位后,董诰继续发挥其政治智慧,帮助清除朝中的腐败势力,维护了朝纲的稳定。

清朝100位历史人物:董诰

2. **学术贡献**:

- 董诰曾担任《四库全书》的副总裁,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对保存和整理中国古代文献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 他还奉命编纂了《满洲源流考》,这是一部研究满洲族源和历史的著作,对了解满洲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3. **文化和艺术贡献**:

- 董诰在文学、书法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并有在一粒芝麻上书写“天下太平”四字的绝技。

- 他的绘画作品继承了家学,雅秀绝尘,深受乾隆帝和嘉庆帝的赏识,其作品被收录于《石渠宝笈》中。

- 董诰还创作了《西湖十景图》等著名画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4. **教育贡献**:

- 董诰曾担任上书房总师傅,负责皇子皇孙的教育工作,对培养清朝皇室后代有重要影响。

5. **品德影响**:

- 董诰以“诚”字为人生信条,为人和易,深受时人尊敬,他的人生哲学和品德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影响。

6. **历史评价**:

- 董诰去世后,嘉庆帝亲临祭奠,并赐谥号“文恭”,这体现了他在清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国家的贡献。

董诰的一生是对清朝政治、文化和教育事业有着深远影响的典范,他的事迹和成就在《清史稿》等史书中有详细记载,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人物之一。

《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时期集清宫书画收藏之精华编纂而成的一部大型书画著录。这部著录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辉煌成就,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和艺术史上的珍贵文化遗产。以下是关于《石渠宝笈》的一些详细信息:

1. **编纂背景**:

- 《石渠宝笈》自清乾隆8年(1743年)开始编撰,直到完成,耗时74年。

- 它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

2. **收录内容**:

- 收录了从魏晋到清初近两千年间书画名家最优秀的书画作品,数量达到一万两千余种。

- 著录内容包括作品名称、质地、书体、题材内容、作者款识、印章、他人题跋等详细信息。

3. **编纂过程**:

- 由张照、梁诗正、励宗万、董邦达等大批饱学之士参与研究、鉴定、编辑、著录。

- 编纂分为初编、续编、三编,形成了完备的编纂体例。

4. **版本与保存**:

- 《石渠宝笈》全书修编定稿后,指定专人以精整的小楷缮写成朱丝栏抄本两套,分函加以保存。

- 彩图版《石渠宝笈》全套40卷,于2014年完成。

5. **影印与出版**:

- 《石渠宝笈》有过多次影印和出版,包括1918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1948年开平谭氏区斋影印本等。

- 2010年,紫禁城出版社和三希堂藏书合作出版了原大线装影印双色版本《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

6. **文化价值**:

- 《石渠宝笈》作为中国书画著录史上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 它为书画鉴定、收藏、研究提供了翔实和权威的参考依据。

7. **现代应用**:

- 《石渠宝笈》(检索版)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和故宫出版社联合出版,选用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清内府朱丝栏精抄本为底本,将原著录初编、续编和三编的内容影印合集出版。

《石渠宝笈》不仅是清代皇家书画收藏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部著录,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清代皇家对书画艺术的重视和收藏的丰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