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苏联对波罗的海和东欧的大规模驱逐行动

作者:星空下的大祥

1941年6月14日,苏联在其占领的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以及东欧地区的波兰和白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驱逐行动。这次行动史称“六月遣送”,是苏联在二战期间对当地人口实施的严酷政策之一。

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苏联对波罗的海和东欧的大规模驱逐行动

苏联劳改犯在修筑此公路的过程中死亡,故又称“尸骨之路”

二战爆发后,苏联在1940年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并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包括今天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部分地区。为了巩固统治和清除反苏势力,苏联决定进行大规模驱逐行动。此举旨在打击当地的民族主义情绪,消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潜在威胁。

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苏联对波罗的海和东欧的大规模驱逐行动

苏联军队

1941年6月14日凌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开始了有计划的大规模驱逐行动。成千上万的当地居民,包括男人、女人和儿童,被迫离开家园,被押送到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偏远地区。这次行动涉及的范围广泛,波及面极大,许多人在过程中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波罗的海三国:在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大批知识分子、政治家、军官和普通市民被捕。许多男人被关押在西伯利亚的劳改营(古拉格),而妇女和儿童则被安置在偏远的农村地区。

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苏联对波罗的海和东欧的大规模驱逐行动

苏联的残暴手段

波兰和白俄罗斯:在苏占波兰东部和白俄罗斯,大量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被驱逐。被驱逐者中有知识分子、军官、地主和商人,他们被指控为“反苏分子”,面临着严酷的命运。

六月遣送对波罗的海三国和东欧地区的人口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驱逐的居民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许多人因饥饿、疾病和劳役而死亡。据统计,被驱逐者中只有一半最终得以幸存并返回家乡。

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苏联对波罗的海和东欧的大规模驱逐行动

劳改犯在苏联修建铁路

这次行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还对这些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民族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驱逐的家庭失去了亲人,社区被撕裂,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1941年的六月遣送是苏联对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民族政策的一部分。苏联的这一政策旨在通过恐怖手段压制民族独立运动,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然而,这种暴力驱逐政策不仅未能实现其预期目标,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民族抵抗情绪,进一步加深了苏联与这些地区人民之间的对立。

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苏联对波罗的海和东欧的大规模驱逐行动

身着苏联元帅军服办公中的斯大林

在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这些被驱逐的民族纷纷重新获得独立,并对历史进行反思和纪念。波罗的海三国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悼念在六月遣送中遭受苦难的同胞,并铭记这段痛苦的历史。

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苏联对波罗的海和东欧的大规模驱逐行动

苏联劳改犯

这是波罗的海国家和东欧国家为何对俄罗斯及苏联如此痛恨、不满、敌意和害怕的重要历史原因之一。苏联的占领和压迫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创伤,导致他们对苏联及其继承者俄罗斯产生了深刻的反感和戒备。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点赞+分享。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