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法治热点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作者:晋州普法

◇ 要 闻

1.“两高”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毒品犯罪:最高法、最高检通报依法惩治毒品犯罪情况。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33401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被告人49603人,同比分别下降10.41%和11.7%。2023年1月至今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6.1万余人,同比下降14%;起诉毒品犯罪6.5万余人,同比下降33%。面对复杂严峻的禁毒形势,“两高”均强调坚持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毒品犯罪。(央广网)

2.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意在依法整治财务审计秩序、有效遏制财务造假工作,不断加大对财务造假等行为的惩治力度,坚守法治和诚信底线,构建公开透明、诚信为本的市场环境。这批案例的主要特点有:全方位各环节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全面落实“零容忍”要求;惩首恶、打帮凶,坚持“过责相当”原则;民事行政刑事手段并重,形成立体追责体系;积极推进企业刑事合规改革,落实“抓前端、治未病”。(中国长安网)

3.中国海警局破获特大跨境走私毒品案:近日,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联合公安禁毒部门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走私毒品案,缴获毒品近1.1吨,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查扣运毒船1艘。经查证,该团伙长期从事海外大宗毒品走私活动,并经过层层运作再将毒品销往境外牟取暴利。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中国新闻网)

【法治热点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 全国热榜

1.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来自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600位中外各界嘉宾共议“未来增长的新前沿”,探寻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路径。参会代表认为,夏季达沃斯论坛构建了国际交往的平台,让大家近距离了解中国的发展,从中看到更多发展机遇。亚洲持续推动着全球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各行业领袖汇聚一堂,希望通过更多合作,解锁未来增长的新前沿。(中国新闻网)

【法治热点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2.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创造多个“首次”: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此次嫦娥六号任务,还创造了多个“首次”:大陆首次在月球背面展开国旗;中国人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留下“中”字,创造了中国印记;嫦娥六号第一次拍摄了彩色全身标准照。(新华社)

【法治热点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3.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发布: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25日在北京发布。领奖服延续“冠军龙服”的设计,传承经典中式版型与留白主色调,将“龙鳞”“龙须”等元素与压花纹路、拼接、刺绣等工艺相结合,向世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展现新时代中国运动员拼搏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央视新闻)

【法治热点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4.山东省委第十三巡视组原组长岳德川一审获刑12年:26日,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山东省委第十三巡视组原组长岳德川受贿一案。对被告人岳德川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查封、扣押在案的受贿财物及孳息依法没收,上缴国库。经审理查明,岳德川利用职务便利,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土地规划调整、项目承揽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116万余元。(央视网)

【法治热点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5.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25日,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6月以来,福建海警组织舰艇编队持续加强金门附近海域执法巡查,进一步强化有关海域管控力度,切实维护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渔民合法正当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厦金海域正常航行和作业秩序。(人民网)

【法治热点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6.奇葩!男子醉驾猛撞两车反怪对方追尾:近日,重庆市南岸区一轿车接连撞向2辆车,致使车辆损毁严重。民警传唤轿车驾驶人周某前往公安机关配合调查,酒精测试结果已涉嫌醉驾。后续处理过程中,处于醉酒状态的周某仍坚称自己仅行驶了几米便遭追尾,直至民警调出监控视频,周某才恍然大悟。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周某涉嫌危险驾驶的行为立案调查,其将被吊销驾驶证,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还需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法治日报)

7.浙江警方抓获16年前命案逃犯:近日,浙江瑞安警方成功告破一起16年命案积案。2008年7月,方某弟弟与同行因琐事发生冲突,方某为帮弟弟“出头”,伙同他人赶往瑞安将对方两人砍成重伤,其中一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方某等人连夜逃回江西老家后便销声匿迹16年。2024年6月,瑞安警方发现方某可能出现在江西新余一带,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成功将其抓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法治日报)

【法治热点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8.男子“神操作”替换价格标签,花25元买走2瓶茅台:24日,浙江嘉兴一男子在超市购物时,撕下水果罐头的付款条形码粘贴在茅台上。后又将红薯粉丝上的标签贴在茅台包装上,随后选择一个无人看管的自助结账机器进行付款,仅花25元带走两瓶茅台酒。事后,该男子主动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将未开封的两瓶酒归还,并赔偿超市经济损失3000元,取得超市谅解。(中国警方在线)

【法治热点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9.高层住户嫌楼下商铺太吵,扔下玻璃瓶和瓷盘:近日,广东深圳警方接到报警,称有人被楼上抛下的玻璃醋瓶和陶瓷盘碟砸伤。警方调查后得知,由于一楼临街商铺的客人凌晨还在喝酒聊天,且声音很大。被吵到的住户曾某一气之下将家中玻璃醋瓶和陶瓷盘碟扔下楼泄愤。目前,曾某因涉嫌高空抛物罪被刑事拘留。(正义网)

10.在校生贩卖管制精神药品获刑3年:19岁的在读大专生张某患有抑郁症,但未寻求正规治疗,而是从“上家”处购买右美沙芬、思诺思等精神药品,并逐渐滥用、成瘾,还向以青少年为主的群体兜售。经查,张某分3次向3人邮寄、贩卖思诺思共计21片,违法所得590元。最终,张某因犯贩卖、运输毒品罪获刑三年。张某的“上家”孟某利用国家管制麻精药品的监管疏漏,从不同医院多次购药,进而贩卖牟利。目前,孟某也已归案,因犯贩卖、运输毒品罪获刑三年九个月。(江苏广电总台)

◇ 法治石家庄

石家庄中院开展系列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为持续提升辖区群众在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扫黄打非、抵制传销以及远离毒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近日,石家庄中院刑二庭在水上公园相继开展“扫黄打非”“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禁传销反欺诈”“谨防电信诈骗”“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第十一个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中,法院干警向广大群众发放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宣传手册和禁毒宣传单,讲解了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危害后果和防范方法,并介绍了如何识别毒品、预防毒品等方面的知识。干警在普法现场设立小讲堂,告诫群众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要远离不良信息和非法出版物,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视了法律的红线,毁掉一生幸福。(石家庄中院)

【法治热点榜】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 最美省会

美丽石家庄·一园一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旅游强市,更好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陆续推出“美丽石家庄”系列视频短片,宣传推介石家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展示石家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历史底蕴,真正让游客慕名而来、不虚此行、流连忘返、还想再来。今天推出《“美丽石家庄”——一园一品》。(无线石家庄)

来源:石家庄普法融媒宣传中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