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作者:陈石头本头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万众瞩目之下,英国对香港结束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众所周知,香港在很长时间一段时间内,都是亚洲的金融中心。过往作为英国殖民地期间,香港曾经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据统计,英国从香港获利一年就多达180亿美金。那么英国是通过什么手段从中获取如此之多的经济利益呢?英国的殖民又对香港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个半世纪的“自由港”

自由港是贸易型自由经济区的一种形式。它是随着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发展,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的一种更加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自1942年,英国侵占香港并宣称其为“自由港”起,香港自由港的内容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知名度最高的自由港之一。

香港之所以成为这样的自由港,有着以下几点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港的地理环境具有独特优势,处于中国的南方,背靠大陆、面向东南亚,是南方大陆向海外出口的必经之路,是天然的良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英国、日本、美国都出于经济贸易的需求,积极地利用香港,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港英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和经济措施,对外实行自由港政策,对内实行有名的“不干预政策”,对外资有较大的吸引力;再加上中国政府的积极支持,如淡水、燃料、副食品和原材料的廉价大量供应等等,种种原因都为香港自由港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但是归根结底,香港自由港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脱不开干系的,可以说是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物。但是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阶段,实行凯恩斯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之后,许多传统自由港已经纷纷消失,但是香港这个自由港却自由度不断提高,主要归因于当时港英政府采取的独特经济制度。

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自由贸易制度,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对进出口的有形贸易不设管制:对进出口的一般商品不收关税、对内部出口的商品不提供任何优惠和特权;香港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私人运营的,因为大部部分行业在香港进行注册登记的手续都极为简便快捷,而且对内资外资一视同仁,资金进出也是自由的;香港还采取自由的出入境制度,对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免签,便于全球各地的人到香港旅游、投资甚至从业。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这些特点使得香港成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香港也正是凭此巩固并提升着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的繁荣达到了顶峰,GDP曾经占全国的5%,成为全球竞争力最强劲的城市之一。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计划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打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942年,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中要求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标志着中国从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起点。西方列强从鸦片战争到要求割让香港岛,种种行为无一不揭示着他们的目的:通过战争打开对东方贸易市场的大门,以殖民统治瓜分中国及亚洲,进行经济侵略。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可以说香港的沦陷就是西方列强正式进行经济侵略的开始。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英国刚强占香港岛,就开始对香港实行自由港制度,英政府还公开声明:不论从中国掠得多少商业权益,它都无意一国独占,而是愿与他国“共同享受”。

英政府对香港的政策受其传统的外交政策理念即实用主义与道德主义影响:不完全只为谋求利益,也不全出于道德,所以英政府一方面与其他国家一同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一边又致力于香港的繁荣发展。其做法早有理论依据,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宗主国应该放弃对殖民贸易进行垄断、“解放”殖民地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想。这种思想指出,为了长远的英国产业发展以及效益的综合考虑,不仅要对殖民地实行自由贸易和自由港制度,还不应该独占殖民地贸易。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放任自由背后的干预、垄断和剥削

但是这种自由放任主义也并不像港英政府对外宣称的那样,“无形之手是我们的经济的最佳指引”。实际上,二战以后,港英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开始增多,由于卖地收入直接关系到港英政府的收入多寡,所以卖地的时间、数量、方式上由港英政府进行干预,垄断了土地资源并实行租赁所有权。港英政府规定,土地资源归政府所有,使用私营企业的土地必须参与土地拍卖以获得有限时间的土地所有权。这样,稀缺的土地资源变得高度商业化,使其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除了房地产市场,港英政府对金融市场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干预。因为英资财团的特殊地位,影响着港英政府的重要决策和香港的经济命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质的就是汇丰银行:“对殖民地有利的事就是对汇丰银行有利”。在金融市场上,汇丰银行垄断了当地存放总额的一半。港英政府还赋予了汇丰银行一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其中包括货币发行、票据清算中心、代理港英财政收支,并受托与港英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等。

这种干预显然为英国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金融市场是帝国主义对旧中国实行经济方面垄断和侵略的重要手段,汇丰银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它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在帝国主义各国对旧中国的资本输出中,很多是通过借款的形式实现的。单以1874-1927年数字统计,汇丰银行贷给中国政府的外债就有82笔,通过利息高、折扣大、期限长、外汇汇率差价、发行债券与实交折扣的差距等手段,为汇丰银行带来了初始资本的快速积累,并为之后的不断扩张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汇丰银行还对参与了垄断国际汇率,干预中国的对外贸易。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几乎都是由洋行经营,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国外结算以及其他外资汇款,都由这些银行办理,这是帝国主义得以垄断中国国际汇率的坚实基础。而汇丰银行在国际汇率业务方面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外汇垄断要角。一方面汇丰对中国企业进行外汇垄断,另一方面对其他帝国主义洋行给予国外汇率、进出口押汇等方面的优惠条件支持,联合在一起形成一张“剥削网”。

汇丰承担的职能还体现在吸收存款、发行纸币上。汇丰银行以低利率吸收中国人的存款,再以低利率贷给在华帝国主义企业,扩大在中国的剥削。发行纸币方面,汇丰不经过中国政府同意,在其所属势力范围内逐年增长纸币发行量,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掠夺了大量物资和财富。

列宁曾经对帝国主义银行做过深刻的分析:“……英国,它控制了地球上的大部分土地,富甲各国,不过它创造这些财富,很少靠本国工人的劳动,而是主要靠剥削广大的殖民地,靠英国银行拥有极大的力量”。

英国对香港的干涉从未停止

至今距离香港回归已有27年。尝到过巨额利益的甜头,英国至今也没有放弃对香港的事务的干涉。

在政治方面,英国政府一直宣称对香港负有“道德责任”,借由香港不断向中国传输“民主”的价值观,密切关注着“一国两制”和民主进程的运行状况,一方面担心香港有损其经济利益,一方面担心失去切入中国内务的机会;自1998年起定期向英国国会递交《香港半年报告》,持续关注香港的金融、航运、教育等基本问题,对香港事务进行调查评估。

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由于英国不能在政治方面对中国干涉过多,所以英国十分热衷于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推广自己的价值观,企图扩张在中国的影响力。英国通过在香港设立的英国文化协会,不断地加强着英国与香港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鼓励香港留学生去英国留学,现在,英国是香港学生留学的首选国家。

除此之外,香港还屡屡借助国际舆论针对香港的人权问题、普选问题抨击中国政府;还以物质引诱、价值观洗脑等方式支持香港的反华分子,阻挠香港的法治进程。英国在这些方面进行的“努力”,不仅不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与法制建设,也是在阻碍中英关系的发展。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尽管如此,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发展与壮大,英国并不足以特别强硬地插手大陆内务。但是为了香港持续的繁荣与稳定,大陆依旧需要对其保持警惕之心。在深入贯彻落实香港国安法、去除意识形态的殖民化、推进香港民生经济建设方面,我们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闽商发展史 香港卷》苏文菁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纲》蒋立文,邱信利

《九七回归与香港的经济前景》钟悦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外交部原副部长:香港回归前英国每年拿走上千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