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年除夕夜,贡当樟村,这5名战士冒着罕见暴风雪寻找同胞…

作者:陈总006688

1972年2月13日,农历除夕夜。西藏军区独立6团1营1连驻守在樟村的5名战士,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贡当一名孕妇难产,两名医生从吉隆县出发前来接生,却在暴风雪中失联。团首长下令樟村排派出5人小组,前往三岔河一带寻找医生。

当晚,樟村上空乌云密布,狂风呼啸,暴雪纷飞。5名战士踏上了这段艰险的寻人之旅。他们将面对什么样的挑战?能否及时找到失联的医生?这个不寻常的除夕之夜,又会给他们留下怎样难忘的记忆?

一、紧急集结:使命召唤

1972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西藏军区独立6团1营1连驻守在樟村的战士们正忙着准备迎接新春佳节。早晨出操时,天空乌云密布,寒风凛冽。副连长魏周太带领全排战士完成早操后,布置了当天的工作任务:打扫环境卫生,擦拭武器,为迎接新年做好准备。

战士们干劲十足,很快就完成了清扫任务。然而,天气突变,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经验丰富的老兵们心知肚明,这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来临。傍晚时分,魏副连长宣布放假,让大家欢度春节,但仍然强调要保持高度警惕。

就在战士们沉浸在节日气氛中时,一名哨兵突然报告,连队派人来了。这个消息让在樟村驻守多年的魏家明心里一沉,他知道这往往意味着有紧急任务。果然,不多时,连队派来的通讯员带来了一份紧急命令。

魏副连长立即集合全排人员,宣读了团首长的电报内容:贡当有一名孕妇难产,吉隆县医院派出的两名医生在前往贡当的途中失联。命令樟村排组成一支5人小分队,前往三岔河一带寻找这两名医生。电报特别强调,必须由一名干部带队,要排除万难,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务。

命令下达后,三排排长王全意第一个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带队执行任务。魏副连长同意了王排长的请求,并让他挑选四名战友组成小分队。王排长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魏家明、张作荣、格桑(藏族)和吕能文(卫生员)四人。

魏副连长对着5人小组语重心长地说:"今天天气恶劣,又是夜晚,道路险峻,困难重重。两名医生的具体位置不明,生死未卜,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进行救援。我相信在王排长的带领下,你们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随后,魏副连长仔细检查了每个人的装备:皮帽、棉衣、皮手套、毛皮鞋、武器和铁锹,确保他们准备充分。看到魏家明的皮手套有些破旧,魏副连长坚持要他换上自己的新手套。这个细节让魏家明深受感动,他悄悄对魏副连长说:"魏副连长,我俩都姓魏,是军人加兄弟。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请你帮我把小包袱寄回家,代我给家人写封信,就说我是在执行任务中牺牲的。"

魏副连长听罢,眼中噙满泪水,哽咽着说:"兄弟,大过年的,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上帝会保佑你们五位同志平安归来的。"事实上,不只是魏家明,其他四名战士也都向魏副连长交代了后事。

就这样,5人小组与送行的魏副连长敬礼握手告别。六个大男人,十二只眼睛都闪烁着泪光。也许是送别猪年,迎接鼠年的兴奋;也许是向魏副连长致敬最后一个默默无语的军礼。在"相见时难别更难"的复杂情绪中,5人小组告别魏副连长,踏上了寻找医生的艰险之旅。

二、风雪中的艰难跋涉

5人小组踏出樟村营房的那一刻,狂风呼啸而至,夹杂着鹅毛大雪扑面而来。王排长立即下令队伍排成单列纵队前进,以减少风雪的阻力。魏家明、张作荣、格桑和吕能文紧跟其后,依次排开。

那年除夕夜,贡当樟村,这5名战士冒着罕见暴风雪寻找同胞…

队伍首先来到茶卡,这里通常只需10分钟就能到达,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他们花了将近半小时。从茶卡下坡到河边后,顺河而上约1000米,他们开始攀爬陡峭的石崖。

在这段狭窄的山路上,左右都是悬崖峭壁。即便是在夏天,行走时也需小心谨慎,更何况现在大雪覆盖了路面。王排长一边用铁锹清理积雪,一边高声提醒后面的战友注意脚下。

突然,格桑一脚踩空,险些滑落悬崖。幸好魏家明和张作荣反应迅速,一左一右拉住了他。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更加谨慎地继续前行。

经过约5公里的艰难跋涉,队伍来到了第一座桥。这座桥很短,两边山崖自然形成狭窄距离,用几根木料搭成木挢,上面铺有很厚的土层。平时许多人走过都没发现桥的存在,但现在积雪覆盖,更是难以辨认。

王排长指挥大家小心翼翼地通过木桥,来到河边。接下来是一个小山岭,虽然不高,但积雪使得攀爬变得异常困难。5人轮流在前面开路,用铁锹清理积雪,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爬。

翻过小山岭,队伍来到了窝当当。这里是难得的平坦地段,方圆约200米。但他们没有时间休息,因为前方还有更艰难的路程等待着他们。

离开窝当当,他们又开始上山。这座山特别高,坡度很陡,还有一条深沟。过了沟,又要横行,左右都是峭壁悬崖,路很狭窄。王排长想起了几年前在这里发生的悲剧:两名运输队的战士因天气寒冷冻死,20多匹骡马被雪崩打下高崖,只有3匹幸存。

这段回忆让王排长更加警惕,他不断提醒战友们要互相照应,保持警惕。队伍缓慢前行,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滑落悬崖。

终于,他们走过这段危险路段,又下坡到河边,走过第二道桥。道路转向左边,上山坡度不大,但路面是整体石头,踏下一步一坑,还有碎石块,行走极为困难。

这时,暴风雪愈发猛烈,能见度急剧下降。王排长决定让队伍暂时停下来,集中休整。他们找到一个避风的地方,互相拍打身上的积雪,检查装备。

吕能文作为卫生员,检查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他发现格桑的手指有轻微冻伤迹象,立即帮他进行了紧急处理。休整期间,大家轮流吃了些干粮,补充能量。

休整结束后,队伍继续前进。他们来到了一个石洞前,这个洞虽然不高,但宽度还行,能容纳十几个人。王排长决定进去查看情况,希望能找到失联的医生。

遗憾的是,石洞里空无一人。但这个短暂的休息让队员们稍微恢复了些体力。离开石洞后,他们很快来到三岔河。左边河沟是死路,他们选择直行过河。

河水不深,但冰冷刺骨。5人涉水而过,湿透的裤子很快就在寒风中结冰。但没有人抱怨,他们知道使命的重要性。

那年除夕夜,贡当樟村,这5名战士冒着罕见暴风雪寻找同胞…

过河后,沿河沟直上,坡度不大,这是樟村沟最好走的一段路。然而,暴风雪并未减弱,能见度仍然极低。队伍只能靠着经验和直觉前进,时不时停下来辨认方向。

终于,他们爬上了沟顶。这里左右山高,中间是一个岘口,形成了一个小坝子,也是分水岭。王排长知道,越过这个分水岭,就进入了鸽子洞沟,那里地形相对平缓,是他们此行的希望所在。

然而,就在这时,暴风雪突然加强,狂风呼啸,雪花漫天。能见度几乎降到了零。5名战士不得不紧紧靠在一起,以免走散。他们用绳子把自己绑在一起,艰难地向前摸索。

在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下,他们的前进速度大大减慢。但没有人提出放弃,每个人都知道,两位医生的生命,以及那位难产孕妇的生命,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带着这份责任和使命,5名战士继续在风雪中艰难跋涉,向着鸽子洞的方向前进。

三、生死一线:鸽子洞里的奇迹

越过分水岭后,5名战士进入了鸽子洞沟。这里的地形相对平缓,但暴风雪依然肆虐。能见度极低,队伍只能靠着经验和直觉前进。王排长不时用手电筒照射四周,希望能发现失联医生的踪迹。

突然,格桑发现前方有一个黑影。王排长立即指挥队伍小心靠近。当他们接近时,发现那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形状酷似一只蹲伏的鸽子。王排长意识到,这就是鸽子洞的标志性岩石。

绕过岩石,他们发现了一个山洞入口。王排长立即下令进入洞内避风。洞内空间不大,但足以容纳5人。他们拍打身上的积雪,稍作休整。

就在这时,吕能文敏锐地察觉到洞内有异常的声音。他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仔细倾听。果然,在呼啸的风声中,隐约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王排长立即命令队员们搜索洞内。在洞的深处,他们发现了两个蜷缩在一起的人影。借着手电筒的光线,他们认出这正是失联的两名医生。

两名医生已经失去知觉,身体冰冷。吕能文立即展开急救。他先检查两人的生命体征,发现还有微弱的脉搏。随后,他指挥其他队员帮忙脱掉医生们湿冷的外衣,用自己的棉衣裹住他们,并开始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同时,魏家明和张作荣在洞内收集可燃物,试图生火取暖。格桑则利用自己对高原环境的了解,在洞口堆积积雪,制造一个临时的挡风墙。

经过近半小时的紧急救援,两名医生终于有了反应。他们缓缓睁开眼睛,看到救援队员时,眼中流露出惊喜和感激的神情。

其中一名医生艰难地开口说道:"我们...我们迷路了...在暴风雪中走散...幸好发现了这个山洞...但是天气太冷...我们以为要死在这里了..."

王排长安慰两位医生,告诉他们现在已经安全了。随后,他询问了医生们的身体状况和携带的医疗设备情况。

那年除夕夜,贡当樟村,这5名战士冒着罕见暴风雪寻找同胞…

两名医生表示,虽然身体虚弱,但只要休息一下,就能继续赶路。他们的医疗设备大部分完好无损,足以应对接下来的接生任务。

然而,暴风雪仍在持续。王排长决定在洞内多休息一段时间,等待天气好转。他安排轮流值守,其他人则抓紧时间休息。

在等待期间,两名医生逐渐恢复了体力。他们向救援队员讲述了自己迷路的经过。原来,他们在暴风雪中失去了方向,误入了一条岔路。在寻找正确路线的过程中,他们的体力逐渐耗尽,最后幸运地发现了这个山洞。

几个小时后,风雪稍有减弱。王排长决定立即出发前往贡当。考虑到两名医生的身体状况,他重新调整了队伍的行进顺序。王排长和魏家明在前开路,两名医生居中,张作荣、格桑和吕能文殿后。

离开鸽子洞,队伍沿着沟谷向贡当方向前进。虽然风雪仍在持续,但能见度有所改善。他们小心翼翼地行走,相互提醒注意脚下的积雪和冰面。

途中,他们还要跨过几条小溪。每次过溪,战士们都会先试探水深,然后搀扶医生通过。在一处特别湍急的溪流前,王排长和魏家明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人桥",让医生踩着他们的背部安全通过。

经过数小时的艰难跋涉,队伍终于看到了贡当村的轮廓。村民们早已得知医生和救援队即将到来的消息,纷纷点起火把,在村口迎接。

当救援队和医生们出现在村民视线中时,欢呼声顿时响彻整个山谷。村民们簇拥着他们来到产妇家中。两名医生立即投入工作,开始为难产的孕妇接生。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一个健康的婴儿呱呱坠地。当婴儿的啼哭声响起时,整个村庄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为新生命的到来而欣喜若狂。

这一刻,5名战士和两位医生相视而笑。他们知道,正是他们的坚持和勇气,挽救了三条宝贵的生命。在这个暴风雪肆虐的除夕之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四、归途:风雪中的温暖与坚持

婴儿的啼哭声给贡当村带来了新年的希望和喜悦。然而,对于王排长和他的队员们来说,任务还远未结束。他们还需要护送两位医生安全返回樟村营地。

在村民们的热情款待下,救援队和医生们稍作休整。村长安排了一顿简单而温馨的晚餐,热气腾腾的青稞面和酥油茶驱散了众人身上的寒意。饭后,王排长召集队员们商议返程事宜。

考虑到天气状况和医生们的体力,王排长决定连夜启程。虽然夜间行军风险更大,但他们担心如果等到天亮,可能会遇到更强的暴风雪。

村民们纷纷送来厚实的羊皮袄和防风手套,以帮助他们抵御寒冷。一位年长的村民还送来了一盏油灯,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引路灯",能在风雪中指引方向。

那年除夕夜,贡当樟村,这5名战士冒着罕见暴风雪寻找同胞…

临行前,产妇的丈夫握着王排长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排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

夜幕低垂,风雪依旧。救援队和两位医生再次踏上了归途。这一次,他们采取了新的行进策略。王排长和魏家明依然在前开路,但他们用绳子将全队人员连接在一起,以防止有人在暴风雪中走散。

离开贡当村不久,他们就遇到了第一个挑战。一条湍急的溪流挡住了去路,溪水在寒冷的空气中形成了薄薄的冰层。王排长小心翼翼地试探冰面的厚度,发现无法承受人的重量。

他们不得不在附近寻找可以渡河的地点。格桑凭借多年的放牧经验,带领大家找到了一处较窄的河段。在这里,溪水虽然湍急,但水深较浅。

王排长和魏家明手挽手站在河中,形成人墙抵御水流。其他人则借助他们的支撑,一个接一个地小心通过。两位医生在过河时显得有些紧张,但在战士们的帮助下,最终安全渡过。

过河后,他们的衣服和鞋子都被打湿了。寒冷的夜风吹过,湿透的衣物很快结成了冰霜。吕能文作为卫生员,提醒大家要经常活动身体,防止冻伤。

队伍继续前行,来到了一片开阔地带。这里的积雪更深,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为了减轻医生们的负担,战士们轮流背负他们前进。

就在这时,格桑突然停下脚步,竖起耳朵仔细聆听。他警觉地说道:"有狼嚎声。"

众人顿时紧张起来。高原的野狼以凶猛著称,尤其在寒冬时节,它们常常会因饥饿而袭击人类。

王排长立即组织队伍列阵。他命令所有人背靠背站成一个圆圈,将两位医生保护在中间。同时,他让魏家明点燃了村民赠送的油灯。

果然,不一会儿,几双发光的眼睛出现在黑暗中。狼群开始慢慢靠近,虎视眈眈地盯着这群人类。

危急时刻,王排长想起了一个古老的驱狼方法。他让队员们一起大声呐喊,同时用力敲打随身携带的金属器具。震耳欲聋的噪音在寂静的雪原上回荡,狼群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得后退了几步。

趁此机会,王排长命令队伍快速向前移动。他们一边前进,一边继续制造噪音。这个策略奏效了,狼群始终保持着距离,最终放弃了追击。

脱离险境后,队伍稍作休整。两位医生对战士们的冷静和勇气表示由衷的敬佩。王排长则表示,这只是他们的分内之事。

继续前行,他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暴风雪使得地貌发生了变化,原本熟悉的路标都被积雪掩埋。王排长和格桑反复确认方向,但仍然无法完全确定他们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

那年除夕夜,贡当樟村,这5名战士冒着罕见暴风雪寻找同胞…

就在这时,村民赠送的油灯突然闪烁了几下,火焰转向了一个特定的方向。格桑惊呼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引路灯!它在指引我们方向。"

虽然这看起来有些神秘,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决定相信这盏灯。沿着灯光指引的方向,队伍继续前进。

奇迹般地,没过多久,他们就看到了熟悉的地标——那块形似鸽子的巨石。王排长这才确定,他们已经回到了正确的路线上。

天边开始泛白时,救援队和医生们终于看到了樟村营地的轮廓。尽管疲惫不堪,但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当他们走进营地大门时,早已等候多时的战友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指导员快步上前,紧紧握住王排长的手,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

这一刻,所有人都深深感受到了军人使命的崇高和战友情谊的珍贵。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这个风雪交加的除夕之夜,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五、余音:雪山铁汉的精神传承

随着王排长一行人的归来,樟村营地沸腾了。战友们纷纷上前,为他们递上热腾腾的姜茶,帮忙拍打身上的积雪。指导员立即组织人员为两位医生和救援队员进行全面体检,确保他们在极端环境下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在简单的休整之后,指导员召集全体官兵开会。他郑重地宣布,王排长带领的救援小组圆满完成了任务,不仅成功营救了两位迷路的医生,还协助完成了一例危急的接生手术,挽救了三条宝贵的生命。

会议结束后,指导员单独找到王排长,详细了解了整个救援过程。王排长如实汇报了行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危险,包括暴风雪中的艰难跋涉、鸽子洞中的惊险发现、渡河时的互助互援、以及面对狼群时的机智应对。

指导员听后深感震撼,他意识到这次行动不仅体现了官兵们的过硬素质,更展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军人精神。他决定将这次行动的经过整理成报告,上报给上级部队。

几天后,上级部队派人来到樟村营地,对这次救援行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采访。他们不仅与王排长等参与救援的官兵进行了深入交谈,还专程前往贡当村,听取了当地村民的证言。

在此期间,贡当村的村长带着几位村民来到樟村营地,他们带来了村民们自制的锦旗和感谢信。村长激动地说,王排长他们的英勇行为,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为民情怀。

上级部队的调查组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一致认为这次行动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他们决定将这个事迹进行总结提炼,作为部队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随后,一系列宣传报道和教育活动在部队内陆续展开。《解放军报》以"雪山铁汉 舍己为民"为题,对这次救援行动进行了详细报道。报道中特别强调了王排长等人在极端恶劣环境下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

那年除夕夜,贡当樟村,这5名战士冒着罕见暴风雪寻找同胞…

各级部队纷纷组织官兵学习这个先进事迹。很多连队还邀请王排长和其他参与救援的战士们进行现场讲述,让更多官兵能够近距离感受这种可贵的精神。

在一次大型报告会上,王排长回忆起了那个惊险的夜晚。他说:"当时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是生与死的考验。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有责任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番话引起了在场官兵的强烈共鸣。许多人表示,要以王排长他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与此同时,这个事迹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赞扬人民军队的崇高品格。一些作家和艺术工作者更是被这个故事所打动,开始创作相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一位著名作家在采访王排长后,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雪山上的旗帜》,生动描绘了救援队员们在艰苦环境中的英勇表现。这部小说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当年的畅销书。

一个民间剧团根据这个事迹,创作了一台话剧《鸽子洞的奇迹》。话剧通过生动的舞台表现,再现了救援队员们在暴风雪中的艰难跋涉和在鸽子洞中找到医生的惊险场面。这台话剧在全国巡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事迹逐渐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每年的征兵季节,很多应征青年都表示,他们是被王排长等人的英雄事迹所感动,才决定参军报国的。

多年后,当年的贡当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village上修建了宽阔的公路,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村民们依然没有忘记那个风雪交加的除夕之夜,以及那群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军人。

在村子的中心广场上,竖立着一座纪念碑。碑文上镌刻着"雪山铁汉 舍己为民"八个大字,诉说着那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年清明节,村民们都会自发来到这里,献上鲜花,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而在樟村营地,这个事迹也成为了一种传统。每逢新兵入伍,老兵们都会讲述这个故事,勉励新战友们继承和发扬这种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