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脉里的江南⑦|运河之畔,邂逅穿越千年的人文浪漫

作者:江南时报

运河纵贯南北,文脉绵延古今。生态资源兼具人文禀赋,大运河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浪漫与智慧。赏在运河,食在运河,游在运河,大运河江苏段将人文点滴串珠成链,水脉与文脉在这里同呼吸共生长。

文脉里的江南⑦|运河之畔,邂逅穿越千年的人文浪漫

无锡荡口古镇

赏在运河,徜徉江苏段沿线古镇

漫游古镇,徜徉诗和远方。顺运河南下,徐州窑湾、宿迁皂河、淮安河下、扬州邵伯、镇江宝堰、常州焦溪、无锡荡口、苏州同里……沿线八市古镇璀璨耀眼。

“这些古镇坐落在运河或运河支流边,交通发达,是古时的商贸集散中心。它们像小城市般闹中取静,是宜居宜业宜读书的安逸之地。”江南大学教授、吴文化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庄若江说。

荡口周边河网密布,水路四通八达。“荡是河荡的意思。荡口,是湖荡进出口的地方,因处于鹅湖出入口而得名。”庄若江解释道,因为水系发达、交通便利,明清时期的荡口贸易繁盛、百业发达,铸冶业、桑丝业、木作业、酿造业出产丰富,名重一时。“尤其是明中后期的会通馆、兰雪堂,最早进行铜活字印刷,成为中国古代印刷业的高地。”

荡口作为一个文脉悠长的历史古镇,经过数百年薪火相传,形成了浓郁的“孝义”文化。而传承数百年的“耕读起家、诗礼传家”理念,也成就了荡口古镇崇文重教之风,造就了名人辈出、独领风骚的独特文化景观:刻书印刷业的先驱华燧,近代科学先驱、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漫画大师华君武等华氏名人皆从荡口走出;荡口其他姓氏家族亦多出俊彦,如著名作曲家、《歌唱祖国》作者王莘,史学大师钱穆,中国力学泰斗钱伟长等。

视线向北,窑湾古镇的雄伟与江南水乡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东望于海,南瞰淮泗,西顾彭城,北瞻泰岱,由于地处新沂、邳州、睢宁、宿豫四县市交界,故有“鸡鸣闻四县”之描述。历史上,窑湾是军事重镇,韩信点将台、楚王城楼、关羽马槽等遗迹见证了窑湾古代战史。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融合南北风格;山西会馆、山东会馆庄重宏伟;吴家大院四进院落,是古镇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宅院。

长江、淮河、运河三水交汇之处,邵伯古镇静静矗立。邵伯古称甘棠、邵伯埭,因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在此筑埭治水而得名。宋朝时,苏轼游玩邵伯古镇梵行寺后意犹未尽,写下诗句:“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这里也是大运河沿线遗产点最多的古镇,邵伯明清运河古道、邵伯码头群、邵伯古堤、邵伯老船闸、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等被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

食在运河,水中珍宝味合南北

6月19日,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文化周活动举行,色香味俱全的“大运河美食挑战赛”同步举办。来自大运河沿线八大古镇的大厨荟萃三大中华菜系,现场烹饪角逐,开启一场大运河饮食的跨区域文化交流。菊花鱼、三虾嘶马豆腐等经典淮扬菜备受瞩目。

食在运河,水中美味要数江苏人“拎得清”,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显山、不露水”的苏菜特色鲜明、味合南北。

江淮地区通常称鳝鱼为“长鱼”,开国大典礼待中外宾客,淮扬菜“软兜长鱼”率先上桌,被称“开国第一菜”;响油鳝糊,苏帮菜,鳝糊卧在葱蒜末、姜丝下,热油浇上,噼啪作响;梁溪脆鳝,源于无锡船菜,鳝丝经两次油炸而成,酱汁甜中带咸,鳝肉松脆适口,保存几天也不发软。

文脉里的江南⑦|运河之畔,邂逅穿越千年的人文浪漫

淮扬菜“软兜长鱼”

“苏州人爱吃鱼,且讲究‘不时不食’。”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家、美食家叶正亭说,从前,苏州一年要吃十二条鱼:正月塘鳢鱼,二月鳜鱼,三月甲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鳗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

“莼鲈之思”是江南人思念家乡的代名词。这一典故源自《晋书·张翰传》,文人张翰因思念家乡美食莼菜羹和鲈鱼脍,辞官归乡。莼菜一年分两次采摘,春季与碧螺春同步,秋季与丹桂同时。叶圣陶在《藕与莼菜》一文中写道:“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

游在运河,体验文旅的古与新

“人们来运河沿线散步、游玩,不一定完全关注运河本身的人文价值,但当下更加清晰、更加活态呈现的人文标识,能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的意趣。”庄若江表示,运河风光不仅要满足人们拍照打卡的意愿,还要注重挖掘古诗词、戏曲、美食等当地文化,并通过多元的呈现方式,更加紧密地与“吃住游购行”相结合,让运河文化在新时代可视、可感、可知。

初夏,“夜游+唐诗”带来颇具冲击的视觉震撼。“光影秀本身就已经很震撼了,与水面倒影结合起来看,像是把我带到了一个水天一色的空间。”游客杭乳说。扬州城与古运河同生共长,瘦西湖是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支流。古韵今风交相辉映,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运用全息投影技术、3D MAPPING投影技术、VR、AR等,打破光影媒体与园林景观的边界感,实现景、情、境的完美融合。

文脉里的江南⑦|运河之畔,邂逅穿越千年的人文浪漫

苏州运河古城墙城楼夜景

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常州南市河穿过青果巷,潺潺流淌。今年高考前夕,青果巷状元主题邮局内,不少家长前来悬挂祈福牌。邮局外的小广场上,还特别设有“状元及第”、创意祈愿墙、大红灯笼等特色布景,供学生和游客留影。每逢节假日,青果巷里都游人如织。近年来,青果巷以演艺、展览、雅集、研学等各类形式,打造了“怦然春艺踏青季”“风雅消夏夜游季”“拾光赴新跨年季”等一系列可溯源、可观赏、可体验的特色主题活动,为常州带来高频、多元、优质的文化惠民产品,吸引众多游客在各大节假日前来游逛打卡。

“江南运河的前提是吴古水道,吴古水道的前提是伯渎河。隋朝时期,为了舍远求近,江南运河的苏南段进行了局部的裁弯取直,改道从无锡南门外今清名桥一直向南。”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江南文化学者张永祎说。

如今的伯渎河依然延绵不绝、风光无限。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不少市民游客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来一场初夏的citywalk(城市漫步)。来自河北的游客朱家豪说:“古运河在桨声灯影的映衬下万分迷人。有机会的话,还会再来无锡看个够、玩个够!”今年“五一”,清名桥广场古运河·遇见博物馆正式开馆,“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人气爆棚“火”出圈。近千平方米的光影空间,沉浸式数字化互动空间和视听体验的全新看展方式,为广大观众呈现立体而又奇幻的古蜀国文化世界。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

文脉里的江南⑦|运河之畔,邂逅穿越千年的人文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