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千古一皇——秦始皇(六十七)

作者:东岳松

河、洛、伊、岐山(祁山)在陇南

《史记·周本纪》记载:四十六年(前782),宣王逝世,他的儿子幽王宫湦(shēng,生。按又作“涅”)继位。幽王二年(前780),西周都城和附近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的地区都发生了地震。伯阳甫说:“周快要灭亡啦。天地间的阴阳之气,不应该没有秩序;如果打乱了秩序,那也是有人使它乱的。阳气沉伏在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着它使他不能上升,所以就会有地震发行。如今三川地区发生地震,是因为阳气离开了它原来的位置,而被阴气压在下面了。阳气不在上面却处在阴气的下面,水源就必定受阻塞,水源受到阻塞,国家一定灭亡。水土通气才能供民众从事生产之用。土地得不到滋润,民众就会财用匮乏,如果到了这种地步,国家不灭亡还等待什么!从前,伊水、洛水干涸夏朝就灭亡了;黄河枯竭商朝就灭亡了。如今周的气数也像商、周两代末年一样了,河源的水流又被阻塞,水源被阻塞,河流必定要枯竭。一个国家的生存,一定要依赖于山川,高山崩塌,河川枯竭,这是亡国的征象。河川枯竭了,高山就一定崩塌。这样看来,国家的灭亡用不了十年了,因为十刚好是数字的一个循环。上天所要抛弃的,不会超过十年。”这一年,果然三川枯竭了,岐山崩塌了。

据《史记》记载:“昔三代(夏、商、周)皆在河洛(雒)”。都因河雒而兴、因河雒而亡,当然也包括秦。都是玄鸟生。都有雒神(伏羲的女儿)保佑。都与雒、氐、狄、翟、犬丘有关连,都是伏羲的后代,华夏子孙。河图、洛书开启了华夏文明的的征程。西汉水就是天河、河水、天水。就是洛河、洛谷水、洛水、汉水、漾水。西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在仇池山。仇池山就是昆仑山,大禹治水嶓冢导漾治的是西汉水,西汉水孕育了河图、洛书。

夏、商、周、秦都兴于河、洛、汉

(一)秦国祖都骆邑

武都就是雒(骆)邑。现在的陇南市西和县洛峪镇古时称雒峪,雒谷,流经的漾水称雒谷水,也称雒水或洛水、洛河。秦时最早在秦人发祥地“西”设西县。并设武都道,治陇南市西和县洛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1年)设武都郡,治陇南市西和县洛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西”,象形字为,意思为“鸟在巢上也”“雒(洛)”luò鸟名,忌欺,即“鵋鶀”雒,鵋鶀也。怪鸱。——《说文》。今称鸺鶹,也叫横纹小鴞,又通“骆”。白鬃的黑马。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世据陇南。周孝王时期(公元前897——前888),中潏的苗裔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庶子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秦邑”为附庸,在汧水(潜水在徽县、两当之间,嘉陵江之故道)、渭水(渭源至天水段)养马,复续赢氏祀,承祀赢姓,号曰秦赢。又以大骆妻申侯女所生嫡子成为大骆继承人,今礼县大堡子山(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此地),是秦非子的封地秦。造父堂玄孙大骆,大骆妻申侯女所生嫡子成的封地应在成(成县),在这里修建了城邑,应是骆峪(雒峪)

(二)、夏、商、周都城在洛峪

一是夏都在洛邑。

“雒”通“骆”。白鬃的黑马。也叫白马。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意思是说:黄帝生了骆明,骆明生了白马,白马就是鲧。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广两曲志》:“五帝时,鲧父骆明封干骆,为骆国。《国语•周语下》:“鲧父駱明封于駱国。商兴,郝存,骆废”。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广汉西部白马为武都郡(陇南市的前身),氐族自称“盍稚”,音同“弇兹”,这是与燧人氏同时期的母系氏族名称。由于氐与羌相邻,先秦人乃视之为氐地之羌,又觉与羌有别,因称之为氐羌,或单称氐。氐人善于养马,,故而非常崇拜马神,早期以白马为图腾,他们的白马神、马王爷大都是三只眼睛。而杨二郎传说在陇南相当流行,其也是三只眼。三星堆面具上也有纵目,但装饰物另一只眼睛应该已经剥落了。武都郡就设在西和县洛峪镇。大禹在仇池山(嶓冢山)下洛峪导漾为汉。上述说明:大禹化名别竜(宕昌阿坞乡),禹之父曰鲧,白马是为鲧,白马为武都郡,武都郡在西和县洛峪镇。洛谷出洛水、洛河、汉水。

洛峪和洛邑音相近,武王伐纣建周朝,在洛水边建都城,叫洛邑,故称武都,或汤武王、周武王的都城洛邑叫武都。后来武都郡治从西和县洛峪镇迁至成县红川镇后,就把流经成县红川镇的白水改名为洛水、洛河,现在徽县有江洛镇,成县有洛河。

《元和郡县图志》:白龙江古称羌水,元以州治福津县省入。武都郡原治于白水以北的下辨县(在今成县红川镇,有白水,又称浊水、洛水、洛江,今称洛河,下游有陕西省略阳县白水江镇),移治羌水旁的石门县(今陇南市武都区角弓乡),随郡名迁移,而更改羌水为白水,又称白江、白河,明代以后称白龙江。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后帝启逝世后,他的儿子帝太康继位。帝太康整天游玩打猎,不顾民事,结果被羿放逐,丢了国家,他的五个弟在洛水北岸等待他没有等到,作了《五子之歌》。这说明夏的都城在洛水。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太康逝世后,他的弟弟中康继位,这就是中康帝,中康帝在位的时候,掌管天地四时的大臣羲氏、和氏沉湎于酒,把每年的四季、日子的甲乙都搞乱了。胤奉命去征讨他,作了《胤征》。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和仲,宅西,曰昧谷。”此处之“昧谷”,据《史记》[集解]徐广曰:“一曰“柳谷”骃案:孔安国曰:日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居西土”一句,徐广注道:“一无土字,以为西者,今天水之西县也。”天水之西县就是陇南市西和县,西和县是秦国也是中国最早设县的地方,最早称西县,后因尧帝的气象官“和”住在这里,更名为“西和”。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陇南市西和县六巷镇,秦、汉时为上禄(六)县。

二是商都在洛邑。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范晔在《《后汉书·西羌传赞》明云:“金行气刚,播生西羌。氐豪分种,遂用殷强”《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氐族自称“盍稚(雉)”,“翟”(氐、狄同音):长尾山鸡。“氐羌以鸾鸟”氐羌鸾鸟所生。商和秦都是玄鸟(狄鸟、鸱鸟)所生,大禹是羌人,氐羌自称盍稚(读燕子),玄鸟就是燕子。仇池山就是崦嵫山。陇南有三条燕子河。据《方與纪要》【都邑考】又昭九年,景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即邰也。后稷始封、芮、岐、毕,我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意思是说:先王:指殷的始祖帝喾。帝喾曾经定都于亳,以后辗转迁徙,到成汤时又回到亳。《史记·三代世表》中《谱记》记载:“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喾,立。封其支庶于蜀立,历虞、夏、商。周衰,先称王者蚕从。”蜀国开国王蚕从治在瞿(读di氐)堆、瞿堆即仇池山。仇池山下就是洛峪。

又记载: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据《水经注·漾水》记载:浊水(洛河)又东南与仇鸠水合,水发鸠溪,南径河池县(陇南市徽县)故城西,王莽之乐平亭也。

又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说明“亳”在仇池、河池边,雒峪。又记载:以告令师,作《汤誓》(。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说明成汤武王的都城就是武都,就是洛峪,就是“亳”周也有武王,也叫成周。秦先大骆长子成。

又记载: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江源在宕昌县。

又记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说明洛邑在在洛河的南边。河南为阴。洛阴即“亳”。

又记载: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大禹“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嶓冢导就是崦嵫山、昆仑山。

又记载: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已曰:“王勿忧,先修政事。”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

雉:野鸡。呴(gòu,够):同“雊”,野鸡叫。“盍稚(雉)”,“翟”(氐、狄同音):长尾山鸡。“雒(洛)”luò鸟名,忌欺,即“鵋鶀”雒,鵋鶀也。怪鸱。《高宗肜(róng,荣)日》:《尚书》有此篇,内容即祖己训王事。“肜”,祭之又祭叫“肜”。清孙诒让认为“肜”为“易”字之误,“易日,犹言更日。”

又记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在猎于河渭之间,河即西汉水和渭水,渭水发源陇西渭源。

又记载: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上述说明纣王的三公,西伯昌为周文王,西伯的西不是方位,而是地方,指陇西郡西县,在秦人陵宮西犬丘礼县大堡山附近。纣囚西伯羑里,羑里在文县,也叫天牢山,唐朝在文县建文庙,设文坛,祭文王。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说明文王拥有洛地,并将洛西献纣王。纣王之地在洛西。九侯即仇,九地方的侯,仇池山伏羲出生地。鄂侯,现湖北简称鄂

三是周都洛邑。

1963年6月出土的何樽铭文记载: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这个都城就是中国,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的文告。

何尊铭文与《逸周书·度邑解》中的一段记载十分吻合。武王克商以后,仍存焦虑,通宵不眠,周公旦得到通报后赶过去问其故,武王说:我承天命灭商,却还没有定下都邑,那就意味着我还不能确定承受天命,怎么能安睡呢?

周武王对旦又说:如果要确定承受天命,平灭殷商,就必须依傍天室(上天的都邑),那里有上天的法令;依傍天室的地方在哪儿呢?不需要到远处去寻找,就是洛地;上天已经经过反复探求,一定会佑助我们,洛地距离上天的都邑不远,以后定都于兹,就把这里叫做度邑吧(参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武王病逝后,"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周本纪》)

《博物志》曰:中国之域,左滨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万五千里,面二千五百里,东至蓬莱山,西至陇右,后跨蓟北,前及衡岳,若计共四万有三亿之余。降朝鲜岷山,东治可西也,陇川以南及北海之国,此是尧舜,土及万里,汤时七千里,此后亦无常,随德优劣也。

成县凤凰山卧佛寺的悬崖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中”。据研究,这是古人观测天象留下的刻号。人们常常聚集祭祀天地,就给这个符号赋予了“中”字的音。“成”的符号最早出现在炎帝时期(先秦木板地图标有‘炎成’符号),应该是古人依靠土坎持械守护财物的象形而创造出来的。

《金匮》曰:武王伐纣,都洛邑,阴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甲子平旦,不知何五大夫乘马车从两骑止门外,王使太师尚父谢五大夫宾幸临之,失不先闻,方修法服,太师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出,进五车两骑曰:"先生大夫在内方对天子,寒,故进热粥却寒。"粥皆毕,使者具以告尚父,尚父问武王曰:"客可见矣!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耳!"王曰:"不知有名乎?"曰:"南海神曰祝融,东海神曰勾芒,北海曰玄冥,西海曰蓐收。"河伯雨师请使谒者於殿下门内引祝融五神,皆惊,相视而叹。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曰:“既伐于崇,作邑于酆’,是国之地也。”

夏、商、周、秦都兴于祁山

禹治水从冀州始,治梁及岐,古公亶父重修后稷、公刘的大业,带领家众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脚下居住。秦人就居住在古冀州,今礼县;古梁山,今西秦岭(大梁)的祁山大堡子山即西犬丘。祁山即岐山(弃山),由南岈和北岈组成。大禹治水的九河即西汉水(天水、汉水、洛河、伊水)从天水云光山(属西秦岭、梁山)发源后,由东向西流经祁山(岐山)南北二岈之间,同为“逆河”。二山为岐。现礼县祁山堡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在祁山二岈之间建的司令部。武侯《表》云:祁山去沮五百里,有人万户,瞻其丘墟,信为殷矣。今山西南有南北二岈。古语:南岈北岈,万有余家。武侯出祁山,祁山万户出租五百石供军,是也。

西汉水就是天河、河水、天水

西汉水,下游也称犀牛江、浊水、嘉陵江,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30′~106°04′,北纬33°16′~34°31′间,为长江支流嘉陵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南部西秦岭齐寿山(古名嶓冢山)。流经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礼县、西和县、康县、成县,在陕西省略阳县注入嘉陵江,全长212公里,流域面积10107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漾水河、峁水河、永坪河、洮坪河、清水江、太石河、平洛河、窑坪河、石峡河、洛峪河等。

西汉水,在地质年代,曾经是汉江的源头,原来由于四川盆地的水系溯源侵蚀,切开了西汉水与川水的分水岭,将汉江上游的西汉水袭夺为嘉陵江的上游。汉中因居汉水中游而得名。

西汉水发源于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70千米的秦城区齐寿乡蟠冢山(现名齐寿山),途经礼县盐官镇、祁山乡、永兴乡、燕河乡、城关镇、石桥乡、江口乡、龙林乡、雷坝乡等乡镇,于肖良乡进入西和县境内,*后汇人嘉陵江,干流总长177.2千米。西汉水上游指礼县江口乡以上的河段及流域。西汉水跨经了天水、礼县、西和三县,其中在礼县境内长约1 04.1千米。它自东北向西南流,沿途接纳的支流,举其大者,在北岸(或西岸)的有峁水河(又名红河),全长37.5千米;永坪河,全长42.8千米;燕子河,全长77.5千米;谷峪河,全长28.3千米;洮坪河,全长65千米。在南岸的有漾水河,全长52.3千米(图一)。这些支流的流域面积都在1 00平方千米以上,它们既为干流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又是沟通南北的天然通道。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漾水》曾详细地描述了西汉水的源头、流经地域、所纳支流、沿岸地貌特征以及一些相关地点和事件。

从地质地貌上说,干流所经的西礼盆地属于陇南山区秦岭山间断陷盆地,其北部靠东梁,南依大、小金昌山,东延太阳山和云光山,西与岷山山前地带接壤。在下古生代,盆地主体为湖相沉积;中生代时期,湖泊褶皱上升形成陆地;侏罗纪、白垩纪之后,在这里出现了大量的紫红色砂砾岩。到了新生代第四纪晚更新世时期,在陇中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中,来自客乡异地的风成黄土,覆盖在第三纪红土层之上,黄土层自南向北逐渐增厚,薄者几十厘米,厚着达百米以上。全新世以来,经河水搬运,在河谷两岸沉积了大量的次生黄土。西汉水上游由于盆地底部河流下切作用弱、沉积作用强烈,形成较为宽阔的川坝平原,其宽度一般大于500米。

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嘉陵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西汉水上游是秦人的发祥地。礼县红河、盐官一带的古西犬丘地区,曾是秦人早期的都邑所在。据考,西汉水就是天河、河水、天水。

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6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在西汉水流域繁衍生息,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2004年,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甘肃考古所、陕西考古所5家联合考古队又对西汉水上游地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西汉水上游的98处遗址包含了各个时代的文化。其中,仰韶时代文化遗址61处,龙山时代文化遗址51处,周秦时代文化遗址37处,寺洼时代文化遗址25处,常山时代文化遗址18处等。

千古一皇——秦始皇(六十七)

西汉水流域考古遗址分布示意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