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作者:海报新闻

近日,江苏淮安盱眙县发现一座汉代诸侯王陵园,墓主人是汉武帝的哥哥江都王刘非。在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文物中,其中一件文物非常像现代造型的火锅,被专家们取名为“五格濡鼎”。这件烹煮食物的器皿,内部用4块隔板和一个圆筒将鼎分成5个独立的区域,与现代的九宫格火锅如出一辙。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唯一一件西汉分格铜鼎。专家表示,五格濡鼎的出土将火锅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三四百年。

从陶土罐到九宫格,锅中“品味”舌尖上的智慧

一般来说,火锅的定义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围炉而食的进餐方式,二是就滚汤投进鱼肉蔬菜即烫即吃的烹调方式,三是一种特殊的菜品名称。三者合一,方称得上近代以来坊间津津乐道的“火锅”。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图片来源:央视频

据考证,战国时期,就有火锅的雏形出现了,当时的锅主要是以陶罐、铜锅为主,称为“斗”。火锅在古代称为古董羹,是由其食物在锅中煮时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也就是说从战国开始,就开启了吃货模式。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图片来源:四川博物院

西汉出现了“五格濡鼎”,就是分有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可以说这就是现今的“鸳鸯锅”的始祖。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而到了南北朝,“通鼎”成为火锅最普遍的器皿,至此跟我们现在的炭炉火锅基本上一模一样。从元、明、清到现今,火锅器皿上的变化并不大。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元朝,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

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至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配菜多为舶来品,唯有菌类最长久

我国的火锅花色纷呈,百锅千味。广东的海鲜火锅,苏杭一带的菊花火锅,云南的滇味火锅,湘西的狗肉火锅,重庆的毛肚火锅,北京的羊肉涮锅等,堪称寒冬里的“席上春风”,为食客们所津津乐道。除了肉类,蔬菜也是火锅大餐必不可少的配餐。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图片来源:“地道风物”微信公众号

如今,白菜、菠菜、土豆、菌类等是吃火锅常见的蔬菜。但据考究,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这些蔬菜可能还不存在。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葵菜如今已经不作为蔬菜实用

2000多年前的《诗经·豳[bīn]风·七月》中说:“七月烹葵及菽[shū]”,葵就是葵菜,菽就是大豆。那时候最普遍的蔬菜就是葵。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菜的概念,列出五种最常用的蔬菜,其中葵菜位居首位,但并没有如今常见的白菜、菠菜等。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白菜正式进入史料中,那时候它的名字还叫做“菘”[sōng]。白菜以其产量大、耐储存、口味好、更耐寒等优点,渐渐取代了葵菜的王者位置。在元代的《析津志》里,北方蔬菜里白菜已经位列首位,已经看不到葵菜的踪影。到了明代,葵菜更是彻底被白菜取代。李时珍就说过:“古者,葵为五菜之主,今不复食之。”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菠菜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亚洲西部的波斯(今伊朗),并经北非,由摩尔人传到西欧西班牙等国。《唐会要》上明确记载:菠菜种子是唐太宗时从尼泊尔作为贡品传入中国的。由此可见,菠菜进入火锅食材的时间应该在唐以后。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土豆,又名洋芋,顾名思义,这不是中国本土出产的蔬菜。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土豆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

汉代王陵发现古代火锅鼎,原来爱吃火锅是我们“基因”里带的

成书于汉代的《礼记》就有关于食用菌类的记载。《吕氏春秋》提到:“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苏恭的《唐本草注》记载:“桑、槐、楮、柳、榆,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由此推断,菌类可能才是现代火锅桌上陪伴最长久的食材。

从陶土容器到精致铜鼎,从单一口味到花样九宫格,从传统食材到不远万里的舶来品……过去2000多年,火锅见证了人类智慧的发展和对舌尖品味的不懈追求,这些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美食基因”。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刘明明,综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时间视频、文史杂志、国际儒学联合会、地道风物、大锤说史、新浪微博、四川博物院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