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作者:农夫也疯了

生 平

王绂,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三日生,无锡人,明初画家,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九龙山人。幼聪好学,10岁能诗,15岁游学邑庠为弟子员。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征召进京,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后,因朝廷追究左相胡惟庸逆党事被累,发放到山西大同充当戌卒近20年。建文二年(1400年)回乡,隐居九龙山,赋诗作画,教授弟子。永乐元年(1403年),王绂因善书被举荐进京,供事文渊阁,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

永乐十四年(1416年)二月六日,王绂病逝于北京馆舍,终年54岁。

王绂有《王舍人诗集》《友石山房集》传世。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绘 画

王绂绘事山水、人物皆精,山水师法元四家,尤以王蒙、倪瓒为主,幽淡简远,有时亦将倪瓒与吴镇画法揉合,干湿并用,苍古厚重。《佩文斋书画谱·画传》说他“山水用笔精到超出幼文天游之上,而与叔明并驾。”明人王世贞说“孟端在永宣间(永乐·宣德)声价不下黄鹤山樵”(《位州山人稿》)。王绂绘事画品极高,文征明在《湖山书屋图》题跋中说他“人品特高,能不为艺事所役,虽片纸尺缣非其人不可得也。”他不轻易为人绘画,对于富人用金钱索画者更是拒之于门外,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因此王绂传世的作品极少,今流传《墨竹图》《竹鹤双清图》《潇湘秋意图》《枯木竹石图》《江山渔乐图》《芦沟晓月图》《燕京八景图》等,数件作品实为难得。

王氏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世称“明朝第一”。建文四年(1402年),王绂画《竹炉煮茶图》,侍读学士王达为其记序作铭,构成珍贵的《竹炉图卷》。此图卷深得乾隆帝喜爱,南巡时,曾在惠山品二泉水,观《竹炉图》画卷题咏。后图卷不慎被毁,乾隆帝竟自仿王绂笔意,补写了竹炉首图,并题诗。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明 王绂 《观音书金刚经合璧卷》图画部分

一、《观音书金刚经合璧卷》

《观音书金刚经合璧卷》,纸本,墨笔,纵24.6厘米,横78厘米,为王氏52岁时的晚年作品(1414年)。是卷清宫旧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予二十余年前于该馆库房中三次获观此卷,时至今日记忆犹新。卷中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秘殿新编、干清宫鉴藏宝、宜子孙、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瑞林重定、孟瑞等印章33枚。作品由两部分组成,观音图与行楷书《金刚经》,图画部分以白描法勾画观音垂臂盘腿端坐岩崖之上,双眸斜视一赤足童子,神态安详平静,杨柳净瓶置于左边,身后翠竹洞岩,展现出画家在创作时对环境与意境的把握,形成了主次之间完美的空间关系,塑造出红尘以外的超然世界。王氏画迹被誉为“出姿媚于遒劲之中,见洒落于纵横之外”,此卷笔法呈现出书法用笔,线条纵横转折灵动活泼,于飘逸中见骨力之强劲,于强劲中又藏有一丝含蓄,笔迹清晰,皴法急扫带染,点苔浓淡虚实枯秀之变令人赏玩无穷,岩崖江水,连接云烟,意境宁谧恬淡,清旷冷逸,萧瑟苍茫,纵观是图确有与古人品评之同感。隔卷行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字体温雅圆和,含蓄静穆,冲淡平和,一如画风,是卷堪称为王氏书画合璧之珍品。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明 王绂 《观音书金刚经合璧卷》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局部

二、《岱岳春云图》

王绂此帧《岱岳春云图》,长70厘米、宽27厘米,作于明朝永乐庚寅(1410年),为王氏48岁时集大成之作。是图描写岱岳春天景象,取法高远、深远。近景丛篁,茂林垂柳,随意所适,无不妙绝,石桥之上一老者拄杖访友,听水赏春,神形兼备,动人之处,令人回味。岸边茅屋端坐一人,冥想通达于四方,气息静谧恬适,神情悠然自得,观之似幻似梦似现实,似儒似道似神仙。二人心性不同,气息生发各异,静观扑面而来的是画家在塑造两个人物时的不同情绪,这种情绪于创作中是十分难得的,画家所表现的二人神情,令人惊叹,不得不使我对这位古代杰出的画家肃然起敬。中景水流沙渚,芦草横生,奇峰怪石,苍松翠柏,疏落有致,眺望山间,飞瀑直下,倾泻千尺,山巅矾头,草木丛生。远景群山屹立,虚实得当,烟云缭绕,变化无穷,意境悠远。此图山石皴法取王蒙、吴镇之笔。以披麻长锋繁密融入简笔、干笔、皴擦点染并用而成,山顶矾头化雨点为皴,树叶多以浓墨勾画点染,形成酣墨淋漓,郁郁葱葱之盛,此图构思大壑深谷,崇山峻岭之景,堪称王孟瑞得意之作。王绂绘画亦从黄公望、倪云林中来。沈周评其画曰:“繁中置简,静里生奇”。董其昌亦誉王氏:“王绂在国初如杨万里(士奇)方正学(孝孺)之文,实先辈典则”。明人赞誉品评,肯定了王绂在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明 王绂 《岱岳春云图》

是图先后被多人鉴藏,如画面钤有“义周珍藏”(朱)、 “翰鹤林鉴定章”(朱)、“畊冑溪涫”(朱)、“李氏干初所藏”等印迹。安歧《墨缘录观》著录,《岱岳春云图》有明确记载:“岱岳春云图,纸本长幅,类叔明,有楷书自题。”是图堪称是一件传承有序的作品。

自题“画本玩物也,人多嗜之,而善玩者将清目以涤虑,不善玩者多徇物以溺志焉,盖玩之有善有不善者亦由乎人耳。考功林君仲庸尝爱仆拙画,久索而未酬。比承宠命参政山东乃欲促成之,以为公余之玩,目识其上曰岱岳春云,且君之膺是命也。虽在参佐亦古方岳之谓乎,必能宣布天子恩泽于政事,间雨露乎其民将见爱育之效,有若春云之油然者矣,然则君于是图不可谓之不善玩者矣。当其一寓于目必有所相资者焉,岂区区玩物之乎哉,于其行并书以奉祝云耳。”从其言语中表达了其不为艺事所役,不事权贵的豁达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三、《松林亭子图》

明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永乐元年(1403年),王绂因善书被举荐进京,供事文渊阁,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等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

王氏因公事关系,往返于南京北京之间,有机会饱览北方雄伟浑厚的山川。不一样的地理面貌给王绂胸中原有的江南景色增加了无限的幻化与融合,形成了他前所未有的感受,胸中丘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以宋人笔墨为基础,化元四家王蒙、吴镇、倪瓒之精髓,创己之面貌,所作山水笔墨精微,气象万千,集四家而破四家,独树一帜,开一时之风气,导吴门之先河。《松林亭子图》正是王氏往来于北京期间的作品。明初画家学习元人技法有近水楼台之优势,王蒙、倪瓒于明朝洪武年间尚在,其影响力在江南地区尚未消失,王绂有机会接触到王蒙、倪瓒作品真迹,对王蒙、倪瓒作品有缘目睹参悟研究。故知其全貌,又能于两家细节处获益,所以他作山水其技法有牛毛披麻之繁密,亦有一江两岸简约构图,极具倪瓒特色的作品,有时还能融入吴镇的笔墨,画出了历代画家向往的笔墨丰富逸态纵生的作品。达到了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呈现出古人所强调的可观而摸不着的意趣之美。

王绂山水作品妙处在于画中既有旷远气象又有苍润笔墨,墨色变化十分神奇,干湿浓淡尽现,远山峰顶用湿笔浓墨画出山形,再用干笔淡墨累加山石层次,浓淡对比产生了古代山水画中少见的光感。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分阴阳而不分明暗,王绂在创作中流露出对明暗的思考,于细节处理上或许来自于他日常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写生,作品表现出造化质朴之美。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明 王绂 《松林亭子图》

《松林亭子图》是永乐己丑年(1409年)王绂47岁时为友人何景廉创作的作品,水墨纸本,高88厘米宽35厘米,仿倪瓒一江两岸式构图,并于技法上得其精华,是图用笔出自倪瓒而又有王蒙笔意,气息略有冷逸而又内藏含蓄,巧中藏拙但又与晚年佳作如《岱岳春云图》等作品风格迥异。观察这件作品可见王绂确实对董其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董其昌的作品中可以找到王绂的痕迹,只是董其昌作品比王氏多了几分柔媚之气,王绂作品文人情趣没有董其昌丰富。从二人风格相近的作品比较起来看,从中能找出细微的差别。

王绂前半生遭遇苦厄,中年以后多写墨竹传世,堪称明代早期画竹名家,而山水人物精湛之笔令人佩服赞叹。

是图款题:泖上峰峦断复连,君家正近九峰前。曾闻族谱宗何晏,今见医名継董仙。松下夜烧蒸术火,竹边睛飏煮茶烟。年来卖药都门巿,诗酒相懽共客边。(深)云间何景廉先生以方脉盖入太医,时仆亦忝载笔翰林,今年皆预扈从来北京,谈笑往还,比昔尤密,一日持纸求谬画,遂写松林亭子平远图并赋诗以美之,永乐己丑长至日也,无锡王盈瑞识。钤有子京葫如印、项元汴印、平生真赏、寄傲、虚朗斋、檇李、子京父印、项墨林秘籍之印、子孙世昌、孟瑞诸印。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明 王绂 《山亭文会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已亥年九月十日于云庐

张继刚

你所不知道的王绂

1966年生,字慎之、号知行,辽宁师范大学毕业,师从杨仁恺先生三十年。集目鉴、比较、分析、考订、心性学等综合学科,建立“书画鉴定与心性学”学理。古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学者,当代文人画家之代表,倡导“文人画之士人精神”。涉猎文、史、哲、诗、词等,创建“云庐艺社”学术机构。出版著作发表论文,作品被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海南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并应邀个展。

中国人民大学文献书画保护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学术委员会主任、云庐艺社社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