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真藓亚纲—灰藓目(中)9.塔藓科10.灰藓科11.船叶藓科12.薄齿藓科13.薄罗藓科14.白齿藓科15.蔓藓科16.金毛藓科17.平藓科18.带藓科19.棉藓科

作者:麟剑的人类史

真藓亚纲—灰藓目(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塔藓科</h1>

塔藓科,植物体坚挺或粗壮,绿色、黄绿色或褐绿色,疏松群生成片或交织生长。茎直立或倾立,横切面卵圆形,有少数细胞形成中轴,皮部厚壁细胞;多数2-3回羽状分枝,树形或有明显层次。假根少或无。叶多列,稀疏覆瓦状排列,倾立或四散背仰,稀一向偏斜,阔卵圆形,钝尖、短尖或阔三角状心脏形,内凹,常有纵长皱褶,先端渐尖或突出成长尖;叶边基部背卷,上部有齿;中肋2条,短弱。

叶细胞狭长菱形,通常有前角突起,厚壁;基部细胞常带黄色,呈不规则长方形,角细胞多不分化或略有分化。雌雄异株。雌苞叶无皱褶,多具2短中肋,内雌苞叶无中肋。蒴柄长,红色,平滑,有时丛生;孢蒴卵形或长卵形,倾立或平列,台部短,厚壁,干燥时脱盖,自行释放孢子;环带多不分化;蒴齿双层,外齿层齿片狭长披针形,黄色,有分化黄色边缘,下部有不明显的条纹,上部有疣,内齿层淡黄色,基膜高,平滑,齿条中缝常有穿孔,齿毛2-4条;蒴盖圆锥形,具短尖。蒴帽呈僧帽形,膜质状平滑。孢子小,黄色,近于平滑。

本科各苔藓学家分类依据特征不同,包括的范围变动较大,我国陈邦杰(1978)曾记载了7个属。现根据近年世界对本科的分类特征意见,我们认为我国应有8属;云南有7属。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真藓亚纲—灰藓目(中)9.塔藓科10.灰藓科11.船叶藓科12.薄齿藓科13.薄罗藓科14.白齿藓科15.蔓藓科16.金毛藓科17.平藓科18.带藓科19.棉藓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10.灰藓科</h1>

灰藓科,植物体大小变化较多,稀疏或密集丛生,多数有光泽。茎匍匐,倾立或直立,横切面圆形,有或无中轴,不规则分枝或规则羽状分枝,具假根;缺鳞毛,或具片状假鳞毛,生于分枝基部。叶片横生于茎上,茎枝叶同形,一向弯曲,呈镰刀形,渐尖;中肋缺,或具两条短中肋;叶片细胞狭长形,平滑。稀具前角突起;角细胞分化,方形或长方形。

雌雄同株或异株。苞叶与茎叶异形。蒴柄细长、平滑。孢蒴高出雌器苞,直立、平列或倾垂,长椭圆形或短柱形,常弓形背曲气孔隐型。有环带。蒴齿双层,内外齿层均发达;齿片狭长披针形,带横隔和横脊及纵脊;内齿层生于前突的基膜上,齿条宽,齿毛具节状瘤。蒴盖圆锥状,具喙状尖。蒴帽兜形,平滑。孢子小,平滑。

本科有3亚科,约30余属,分布世界各地,习见于各种基质上。我国3亚科均有其代表,现整理出25属;云南现知有20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11.船叶藓科</h1>

船叶藓科为藓类植物门的一个下级分类。植物体纤细或粗壮,挺拔,黄绿色或褐绿色,略具光泽。约14属,多分布温带和热带地区,习见于树干,稀附生阴湿岩面。西藏现知有2属。

主茎匍匐横展;枝茎直立、倾立,或贴生基质而上部呈弓形倾立,有时呈匍枝状伸展,多树形分枝,并具小羽枝,或不规则羽状分枝,圆形或扁平被叶;鳞毛缺失,或具甚稀少的片状鳞毛。茎横切面多圆形,无中轴,或具不明显中轴,分化有疏松的基本组织和强烈厚壁的周边细胞。茎叶两侧对称,强烈内凹呈匙形、圆形,或扁平而为卵形或卵披针形}叶边全缘,尖部内卷,或边缘均具钝齿;中肋缺失,或为2短肋,稀单一而达叶片中部,叶细胞多狭长形,稀为长方形或菱形,平滑,或具前角突,壁厚,基部细胞多具壁孔;角细胞小,圆形或方形,有时为二层细胞。雌雄多异株或假雌雄同株。蒴柄纤细,红色,平滑。孢蒴多直立,两侧对称,有时平展或垂倾而略呈弓形。蒴齿两层。外齿层齿片背面常具密横纹,腹面有正常发育的横隔,无前蒴齿。内齿层通常基膜高出,齿条折叠状,齿毛发育良好。蒴帽兜形,平滑。孢子纤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12.薄齿藓科</h1>

薄齿藓科(学名:Leptodontaceae)是藓类植物门中的一个科。体不具光泽,主茎横展,具多数鳞毛;叶边全缘,雌雄异株或雌雄同株异苞。

体形小或近中等大小,黄绿色或褐绿色,不具光泽,呈稀疏小片状生长。主茎横展,具多数鳞毛;支茎单一,或一回羽状分枝。叶阔椭圆形,内凹,具不规则波纹;叶边全缘,上部具细齿;中肋粗壮,达叶片上部。叶细胞圆方形至长方形,厚壁,近叶基部细胞呈长椭圆形。雌雄异株或雌雄同株异苞。蒴齿两层;内齿层发育不全。

3属,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生长。中国有分布。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真藓亚纲—灰藓目(中)9.塔藓科10.灰藓科11.船叶藓科12.薄齿藓科13.薄罗藓科14.白齿藓科15.蔓藓科16.金毛藓科17.平藓科18.带藓科19.棉藓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13.薄罗藓科</h1>

薄罗藓科是藓类植物中较大的一个类群,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茎有鳞毛,叶片角细胞不分化。孢蒴直立,内蒴齿层无齿。

植物体多数纤细,无光泽或略具光泽,交织成片状藓丛。茎铺匐,具发育弱的中轴;分枝细密,多数不规则,直立或倾立;鳞毛缺失或稀少而不分枝。茎叶和枝叶近于同形,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中肋粗壮,多数单一,长达叶片中部或尖部,稀较短或缺失。叶细胞多等轴形,稀长方形或长卵形,平滑或具单疣。

雌雄异株或同株。雌孢生于茎上,雄孢常着生于枝端。蒴柄长,直立,平滑或粗糙具疣。孢蒴多数直立,有时倾立,不对称;气孔显型。蒴齿两层;外齿层披针形或短披针形,具横隔或脊;内齿层多变化,具基膜,齿条和齿毛常发育不完全。蒴帽兜形,通常平滑,稀具毛。蒴盖钝圆锥形,具短喙。孢子圆球形,细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14.白齿藓科</h1>

白齿藓科,植物科属,本科世界报导有8属或10属,约51种。

多树生或石生藓类,常构成大片群落。植物体粗壮或纤细,绿色或黄绿色,具光泽。主茎匍匐,常具褐色假根;支茎多数,直立或倾立亦或弓形弯曲,稀悬垂,单一或有分枝。无鳞毛或有假鳞毛。茎横切面圆形,中轴分化或不分化。叶多列,倾立或一向偏斜,心脏状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具短尖或细长尖;叶边平展或仅尖端有齿;叶无纵褶或有纵褶;中肋单一或缺失,稀为双中肋。叶细胞多为厚壁,平滑,上部菱形。

分布于温带地区。全世界约9属,我国有5属;云南产4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15.蔓藓科</h1>

蔓藓科是是藓类植物门下的一个科,植物体匍匐蔓生或悬垂,稀疏或密集交织成片,呈黄绿色、暗绿色或带棕黑色,具光泽或无光泽。主茎细长,匍匐伸展,被稀疏成束的假根;支茎疏生或密集,交织或下垂,具稀疏羽状分枝或不规则分枝。

叶呈覆瓦状贴生或伸展,下部呈心形或卵圆形,向上变狭,先端具短尖头或狭长渐尖;中肋多单一,细长,稀具短的双中肋或缺失。叶细胞呈菱形,椭圆形,或狭长的不规则菱形,往往具一或多个疣,稀平滑,近基部细胞较疏松,胞壁常加厚,平滑或具壁间穿孔,多呈不规则的长方形,角细胞有时分化为近方形。

雌雄异株。两性生殖苞均呈芽苞状,多侧生于羽枝上。雌苞叶分化。蒴柄短,孢蒴小,卵形或长卵形,隐没于苞叶内或稍高出于苞叶外;蒴齿两层,外齿片狭长披针形,外面中缝明显,平直或回折形,节片明显,具疣或横纹,内面具密的横隔;内齿层基膜低,稀退失,齿条与齿片等长,呈折叠形,多具疣,常有穿孔,齿毛不发育或全退失。蒴盖圆锥形,有短喙状尖头。蒴帽小,兜形或帽形,基部常分瓣,平滑或具毛。孢子小,多具疣。

本科分2亚科,约19属,云南有17属49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16.金毛藓科</h1>

金毛藓科,植物体多粗壮,稀疏丛生,分枝密集,柔软,常具褐色至红棕色光泽。主茎匍匐或丛生,支茎常直立或倾立,有时有分枝;分枝钝尖;无鳞毛。茎横切无中轴分化。叶呈覆瓦状排列;茎叶小;枝叶干时紧贴,湿时伸展。叶基圆形或卵圆形,不下延,先端突狭或渐尖成长尖,叶缘常具齿。中肋单1或缺如。叶细胞线形,壁增厚,具壁孔。角部分化,角细胞圆形,棕黄色。

雌雄异株。雌苞顶生于侧生短枝上,具线形隔丝。雌苞叶分化。蒴柄细长,平滑。孢蒴长卵形,直立,对称;蒴壁平滑。环带不分化。蒴齿双层;外齿层齿片阔披针形,有细长尖,黄色透明,平滑,中缝有不连续、大小不等的穿孔,内面有稀疏横隔。内齿层仅有不高出的基膜。蒴盖圆锥形,有斜长喙。蒴帽兜形,平滑。孢子具细密疣。

本科有2属,我国仅有金毛藓1属。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真藓亚纲—灰藓目(中)9.塔藓科10.灰藓科11.船叶藓科12.薄齿藓科13.薄罗藓科14.白齿藓科15.蔓藓科16.金毛藓科17.平藓科18.带藓科19.棉藓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17.平藓科</h1>

平藓科,植物体多硬挺,粗壮,稀形小,黄绿色、褐绿色或翠绿色,多具光泽,常呈疏松成片或成层生长。

茎横切面无分化中轴,外壁细胞狭长方形,基本组织细胞透明。主茎匍匐;支茎直立或下垂,1-3回羽状分枝。叶多扁平或疏松贴生,长卵圆形、舌形、圆卵形或卵状舌形,两侧多不对称,平滑或具强横波纹,稀具不规则纵褶,叶尖多圆钝或具短尖,叶基一侧内折或具小瓣;叶边上部具粗齿或细齿,稀全缘;中肋单一,细弱,稀为双中肋。叶细胞多平滑,稀有单疣,上部细胞菱形、圆方形或圆多角形,厚壁,下部细胞狭长形,厚壁,常具壁孔。

雌雄多异株或同株。雌苞呈芽苞状。孢蒴多隐生于雌苞叶内,稀高出。蒴齿两层。外齿层齿片狭长披针形,常有穿孔,外面有疣或横纹,稀平滑,内面有低横隔;内齿层齿条披针形,齿毛常缺失。蒴盖圆锥形。蒴帽兜形或帽形,平滑或被纤毛。

热带、亚热带山地树生或石生藓类。云南地区现知有4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1">18.带藓科</h1>

带藓科,植物体灰绿色、黄绿色至浅绿色,具明显光泽,一般枝条稍硬,丛集群生。

主茎匍匐延伸,常仅具少数鳞片状叶,有时具稀疏假根;支茎多呈扁平形或圆条形,单一或稀疏不规则分枝,直立或悬垂,偶有假鳞毛,有时具鞭状枝。茎横切面具透明的基本组织及周边细胞,无中轴。叶长卵圆形或长舌形,略平展、内凹或对折,对称或不对称,常似扁平式两列;具短尖或细长尖;叶边全缘或具细齿;中肋单一或2条,长或细弱,有时缺失。叶细胞一般狭长形,平滑,薄壁,角细胞分化,多为方形或不规则长菱形,常深色,厚或薄壁。有时具多细胞的梭形或棒槌形的无性芽胞。

雌雄异株。雌、雄生殖苞均呈芽苞状。雌苞叶略小。蒴柄常较短,多平滑。孢蒴卵圆形,棕色或浅棕色,有时略具台部,直立,常隐没于雌苞叶之中。环带不分化。蒴齿单或双层;外齿层齿片长披针形,外侧具回折的中脊和横隔,有横纹或细疣,常具穿孔,内侧具密横隔;内齿层常缺失或仅有不发育的基膜;有时具前蒴齿。蒴盖圆锥形,具短或长喙。蒴帽大,兜形或钟形,有时具稀疏纤毛。孢子球形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多具细或粗疣。

本科原记录有4属,为热带、亚热带的藓类。我国仅有兜叶藓属 Horikawaea Nog。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6">19.棉藓科</h1>

棉藓科,植物体纤细或粗壮,多数具光泽,松散或密集交织成片。茎多数匍匐,分叉不等长,少数缺失。叶细胞椭圆形、菱形或长菱形,平滑和富含叶绿素;角细胞稍短而阔,明显分化,有时明显下延,由1-8排长方形或方形细胞组成。

雌雄异苞同株或雌雄异株。雄苞呈花蕾状,较小;雌苞着生于短的生殖枝上。内孢叶小,直立,渐尖,基部呈鞘状。蒴柄细长,直立或弯曲,平滑,一般呈红色。孢蒴直立、倾斜或平列,不对称,卵球形、椭圆形或圆柱形,在干时,口部不收缩。环带多数存在。蒴盖圆锥形,具斜喙。蒴齿两层。齿片16多数基部联合,披针形渐尖,多数具横细浅沟和缘纹,具横隔;内蒴齿分离,具高基膜,具宽的龙骨瓣节片,齿毛发育或缺失。蒴帽兜形,平滑,无毛。孢子球形,黄绿色,平滑或有细密疣。

棉藓科 Plagiotheciaceae 的分类系统先后有许多学者作了研究。Brotherus (1908a) 把它作为灰藓科 Hypnaceae 的一个亚科 Plagiothecioideae,共有7属。Fleischer (1912) 提升为棉藓科,包含6个属。Fleischer (1923), Brotherus (1925) 把棉藓科分为2个亚科,即棉藓亚科 Plagiothecioideae 和硬叶藓亚科 Stereophylloideae。 棉藓亚科由 Plagiothecium 和 Catagonium 属组成;硬叶藓亚科由 Stereophyllun、Pilosium、Entodontopsis、Stenocapidium 和 Stenocarpidiopsis 属组成。陈邦杰等 (1978) 编的《中国藓类植物属志》就是采用这个系统分类。然后 Iwatsuki (1970), Lawton (1971), Smih (1978)把Isopterygiium、Taxiphyllum、Herzogiella 属移到棉藓科里。Iwatsuki (1987)建立一个新属 Pseudotaxiphyllum 归属棉藓科里。Buch et Ireland (1985)把原棉藓科中的2个亚科提升为独立的两个科,棉藓科 Plagiotheciaceae 和硬叶藓科Stereophyllaceae, 并确定棉藓科仅棉藓1属。硬叶藓科有6个属组成。并把原属于硬叶藓属 Stereophyllum 的种类转移到 Entodoniopsis 属中。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