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荡寇志》解读:究竟谁打败了水浒排行第八的呼延灼?

作者:白马晋一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都头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一百三十回,陈希真用调虎离山计,引诱林冲追击,成功收复了濮州。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云天彪旗分五色,呼延灼力杀四门”,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云天彪率部收复莱芜、泰安后,全军驻扎在莱芜,得到朝廷封赏,之后借到兖州,准备收复嘉祥。呼延灼在之前重夺嘉祥后,为了防止官军再来攻打,于是把城基扩大,城墙加固,准备拒敌官军,接到云天彪前来的消息后,呼延灼与韩滔、彭玘、宣赞、郝思文等商议,最终决定由呼延灼、韩滔、彭玘引军出城扎营,准备先趁官军立足未稳,先杀一个下马威。不料官军到达时,早有准备,呼延灼等偷袭失败,于是决定背城死战,并且把三军用三种旗色来区分。刘慧娘在观看呼延灼军形势后,与云天彪商议,也分不同颜色的旗帜来区分自己的军队,待与呼延灼交战时,用相同的颜色来使呼延灼迷乱,呼延灼果然中计,不辨南北,结果韩滔、彭玘分别战死,官军假借呼延灼军旗颜色骗过城内的宣赞、郝思文,夺取了城池,宣、郝亦被擒获。呼延灼孤身杀出重围后,逃到南旺营,准备与单廷珪、魏定国倾尽兵力攻打嘉祥,结果因为城池坚固,攻打不下,呼延灼气得力杀四门,与云天彪手下猛将交战,结果单廷珪、魏定国又被生擒,官军发动总攻,呼延灼全军溃败,单骑逃回梁山。

《荡寇志》解读:究竟谁打败了水浒排行第八的呼延灼?

(清末出版的《荡寇志》展现嘉祥之战中云天彪与呼延灼交战时场景的插图)

都头曰:继上回官军收复濮州后,本回中梁山的最后一个外郡嘉祥也终于难逃被官军攻破的厄运。林冲、呼延灼二人作为梁山的五虎上将,照理来说即便丢了濮州、嘉祥,也必会让官军陷入一番苦战,付出一些代价。但可惜的是,官军收复濮州、嘉祥却是格外轻松,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损失。更有意思的是,本回中作者精心设计让呼延灼把嘉祥建造成一座“金城汤池”,却让官军轻而易取地夺取并让呼延灼来打自己修的城池,堪称莫大的讽刺。因为在作者眼里,梁山好汉相比官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即便有几个厉害人物也不过是匹夫之勇,在陈希真、云天彪等雷部天神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只有失败一条路可选。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本回中涉及的历史典故。

《荡寇志》解读:究竟谁打败了水浒排行第八的呼延灼?

本回中涉及的典故共四个,第一个典故是刘慧娘观看呼延灼的军阵后,暗点头道:“此乃春秋时夫差争盟之法。贼人用此,其背城死战之意,不问可知。”关于夫差争盟的典故,《国语》中有相关记载,之前笔者曾在都头品荡寇第三十五回已经解读过,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就不再重述了。

第二个典故是呼延灼中计丢失城池后,大怒带兵攻城,结果云天彪回复他“这城中寸草尺土,皆天朝固有之物,你若想兴南旺之余党来此撒泼,你且看看,如此城高壕阔,那能攻打得下?”范金门在这里批道【妙哉,妙哉!方悟仲华写呼延筑城开濠,特为此处天彪作用也。因思南华胠箧篇,窃为呼延灼三叹不已。】范金门所说的南华胠箧篇,即《庄子·外篇·胠箧第十》,在该篇开头,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他认为一般人为了防范小偷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因此都会事先将口袋绳结收紧、加固箱柜的插闩和锁钥,本以为这是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盗来了,就直接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这么看的话,就相当于失窃者提前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之前所做的防范措施也不过是给盗贼提供便利的。范金门在这里认为呼延灼为了抵抗官军,将嘉祥城池加固,但没成想被云天彪轻松夺取,反而成了自己收复城池的大阻碍,这和庄子所说的是一个道理,辛辛苦苦为他人做了嫁衣,可谓是白费力气。

《荡寇志》解读:究竟谁打败了水浒排行第八的呼延灼?

第三个典故是呼延灼战败后单骑逃出,大声叹道:“我悔不听兄弟之言,以至如此。但事至今日,有何面目再投官军,不如死也跟着宋公明休。”范金门在此处批道【诗曰:“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范金门在这里引用的句子出自《诗经·大雅·桑柔》,诗歌中该句的全句为“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意思就是“谨慎谋划觅良方,才能消除混乱状况。告诉你要体恤人,告诉你要用贤良。谁在解救炎热时,不用冷水来冲凉?小人治国没好事,大家受溺遭灭亡。”范金门在这里认为宋江就是假忠假义的小人,呼延灼跟错了人,最终只能落得个“陪葬品”的下场。

第四个典故是范金门在回末评中说道:“左氏云:旗动而鼓;又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若是乎旗之所以感三军也。”这里引用的两句分别出自《左传》桓公五年和成公二年,是春秋时期郑庄公和晋国大夫解张在作战时说的话,在古代军队作战,人数众多,光靠声音指挥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旗、金、鼓三样就成了指挥军队的法宝,用旗帜可以分出军队等级和不同的兵种,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这样可以使全军进退有法,所以范金门在这里引用《左传》中的两句话是想说明旗在古代作战中的重要性。

说完典故,我们再说说本回中的一个情节“呼延灼力杀四门。”相信喜欢古典小说的读者对“力杀四门”这个梗应该很熟悉,《隋唐演义》里面的罗成、《杨家将演义》里面的杨七郎杨延嗣、《薛仁贵征东》里面的秦琼之子秦怀玉都干过这事,“力杀四门”,无非是想突出某某武将的武艺高强,勇猛无畏。呼延灼是梁山马军五虎将之一,武艺自不用说,设计他“力杀四门”的情节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读完本回故事,相信这次的“力杀四门”绝对会给读者一个截然不同的感受。范金门在文中批道“杀四门者,自来稗官之烂熟习套也。予初见提纲,不解仲华何取乎尔,及观其行文,乃光怪陆离,不可方物,如此化腐朽为神奇。诚哉,弗可及已。”那么被范金门捧上天的呼延灼“力杀四门”究竟是怎么杀的,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荡寇志》解读:究竟谁打败了水浒排行第八的呼延灼?

在呼延灼中计丢失嘉祥,跑到南旺营与单廷珪、魏定国商议后,决定攻打嘉祥,收复城池。他们先是来到北门,令士兵攻城,结果自然是失败。呼延灼气得找云天彪单挑,但此时云天彪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派出了老将庞毅出马,二人打了四十余合不分胜负,之后三对三又打到晚上收兵。第二日呼延灼又到东门,与风会打了四十多合仍是平手,但这次没上次那么幸运了,单廷珪被闻达用原著中关胜擒他的老招数拖刀计活捉了。第三日呼延灼和魏定国又到东门,与哈兰生打了四十多合平手,搞笑的是,魏定国又被闻达用相同套路活捉了。第四日,呼延灼自己领兵又到了南门,云天彪发动总攻,呼延灼还未交手手下就跑光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只能单骑逃回梁山。以上就是呼延灼“力杀四门”的大致经过。在这里,呼延灼版本的“力杀四门”不但没能杀死或生擒敌军一名将领,而且还在此过程中把水火二将也搭了进去,呼延灼完全被作者刻画成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无脑匹夫”形象,范金门说俞万春此段写的“光怪陆离”,笔者看岂止是“光怪陆离”,简直是“放飞自我”,“力杀四门”的梗被俞万春反着用,愣是从褒义词成了贬义词,由此也可已看出作者为了消灭诋毁梁山好汉,完全不顾及行文逻辑,真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