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聊聊《荡寇志》里的朱仝——小衙内之死,不仅仅是盖天锡的伤

作者:逻辑文史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彼此之间有着太多“暧昧”的剧情,首先两部书的作者都有着疑似师徒的关系,自然在人物设定上也会出现许多“撞衫”的情况。演义中桃园三兄弟的人物形象过于典型,又加上三国的历史本身就在宋朝之前,所以《水浒传》里出现三国人物的化身也不足为奇(就不细说《水浒传》成书前的水浒杂剧和民间传说了)。梁山五虎中,关胜和林冲的外貌基本就对演义中的关羽、张飞进行了复刻,除此之外,有着美髯公之称的朱仝以及长相凶恶的雷横也有小关张的意思。

聊聊《荡寇志》里的朱仝——小衙内之死,不仅仅是盖天锡的伤

许多人觉得朱仝排名偏高,其实不然,就逻辑文史姨看来,朱仝能高居十二位除了自身带有关于的气质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位大胡子可是私放了两届梁山头领啊。相比较而言朱仝身上的黑点也就仅仅是为官期间私放案犯了,从某种层面来看他的行为比那些嗜杀之辈简直好太多。

朱仝在放在雷横后主动自首,被发配沧州,由于本身气质就异于常人,再加上沧州知府的儿子小衙内对这个大胡子叔叔颇有好感,于是朱仝就在沧州当起了小衙内的全职奶爸。一般而言,水浒中这种刺配犯想要翻身都很难,也就杨志和朱仝这类气度非凡之人有征服首领的魅力。杨志本能安然的运完生辰纲,吴用的计谋其实也算不上多高明,但官迷杨志情商极低,根本不会和同事出好人际关系,所以半路被劫也是情理之中。朱仝本身性格不错,我们也不难想象,朱仝完全可以在沧州再就业,更能洗刷之前所有的不快,造福沧州百姓。

可谁也没想到,盂兰盆之日,小衙内真的见到了恶鬼。

晁盖、宋江、雷横等人认为朱仝在沧州的日子不好过,就想让他上山落草。被朱仝拒绝后李逵直接断了朱仝的后路,黑旋风也真的忍心将一个孩童砍死。朱仝见小衙内身亡,天都塌了,按照常理剧情,他更不可能和这群仇人在一起共事,并且更是要杀了李逵。李逵也很无辜啊,俺铁牛是按照哥哥们的意思动的手,你这大胡子怎么不知好歹呢?二人一路怼到柴府,梁山中的大牌尽出,才平息了这场纷争,朱仝落草,除了无奈,更多的是悲伤。

聊聊《荡寇志》里的朱仝——小衙内之死,不仅仅是盖天锡的伤

如果说梁山众人本身就是妖星下凡,他们的聚合不用考虑他人生死的话,那么在朱仝落草的桥段,施公让朱仝表达的更多的是惋惜,根本没提什么星象契合之说。后续的剧情虽然没有朱仝悼念小衙内的剧情,但你说他不想,这不可能。

小说中也没有为沧州知府设定专门的人设,不像程万里本身就和童贯有关联。那么沧州知府痛失爱子后,对朱仝也是失望透顶,但一个小小的沧州,怎敢和梁山对抗呢。朱仝本身结局不错,也成为了国家级别的英雄,若我来续写水浒,来一段朱仝去沧州知府谢罪的文字,倒也很有意思。

按照原著的剧情,沧州知府这就算绝后了,至于后来能不能再生,那就不管咱们的事情了。但是在《荡寇志》中,沧州知府可并非小衙内一个儿子,人家膝下可是有一个有着“盖青天”之名的盖天锡出现,此人正是小衙内的哥哥。既然盖天锡是站在梁山的对立面,按照俞万春的逻辑,这朱仝怎么也得和盖天锡发生点斗争,但俞万春貌似本身对朱仝就不感冒,倒是安排了盖天锡生擒柴进的剧情,而对于朱仝,一种发自内心的无视直接将其黑到了新的境界。

朱仝和雷横虽然兵种不同,在《荡寇志》中基本都是协同作战,在剧情推进的层面上,二人在前半段根本就没有独立的剧情,甚至都不如大多数的地煞将。二人也是幸运,没等来赵佶的招安却等到了赵佶清肃超纲,二人得知高俅被流放盐山就去半路截杀,成功拿到高俅的首级。单纯从文字层面来看,朱仝和雷横虽然是为民除害,可在《荡寇志》中却让人读出了董超和薛霸的感觉,二人拿着高俅的头颅送给林冲,想让奄奄一息的林冲缓缓气(林冲为啥奄奄一息,等到林冲篇章再说),没想到林冲看见高俅的头颅,无数往事出现在眼前,瞬间气急攻心,一命呜呼。

朱仝和雷横表示不背这锅,我二人可是想让林教头高兴高兴啊。

好,既然不背锅,那咱们就开打吧。等到二人有独立打斗戏时,忠义堂已被鲁智深拆了,二人协助公孙胜对抗官兵,没想到陈希真探得了公孙胜的八字,妖法一施掉了公孙胜的魂魄。朱、雷二人不知所措,又遇到了邓、辛、张、陶四人的围剿,二人寡不敌众纷纷被擒。

从盖天锡的设定来看,他本身没有想着怎么为兄弟报仇,倒是一股脑想着怼梁山就完事了。而朱仝本身对小衙内的愧疚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很遗憾,你站错了队伍,有天大的委屈,也换不回我弟弟的命,有什么话去地府和小衙内亲自说吧…

聊聊《荡寇志》里的朱仝——小衙内之死,不仅仅是盖天锡的伤

文/逻辑文史游 今日头条原创首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