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有沒有本事,看身上這三點就知道了,到了40歲更明顯

作者:藝境

《擺渡人》中問到:

“假如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那麼誰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所謂擺渡人就是生命中出現的貴人,為我們指引方向,幫我們渡過難關。

原著中女主迪倫遇到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幫助女主跨越荒原、克服重重難關,最終重獲新生。

而現實世界中,我們很難遇到自己的擺渡人,大多數情況下隻能靠自己。

但在跨越這條孤獨的河流裡,如果不能在這趟旅程中學會認識自己、超越自己并成為自己。

即不能閱己、越己,悅己,就無法做出正确的選擇,抵禦前行的荊棘,并順利到達人生的彼岸。

一個人有沒有本事,看身上這三點就知道了,到了40歲更明顯

閱己,擁有自我檢討的勇氣

閱己,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不堪的自己。

但隻有直面鏡中的自己,才能認識自己,檢討自己。

有人問詩人泰戈爾:

“世界上什麼最容易?

什麼最難?”

泰戈爾回答:

“指責别人最容易,認識自己最難。”

出現問題時,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把責任推給外界,回避過錯。

因為這能讓自己減少短暫的痛苦,可最終卻釀成更大的悲劇。

《歡樂頌5》中何憫鴻為了跟男友在一起把家人朋友的關心和建議當做不懷好意。

但在被男友抛棄後,她不僅沒有檢討自己。

還把責任都歸咎于父母的寵溺,責怪好友介入她的私事卻不負責到底,讓她處于尴尬之地,最後無人搭理。

在經曆了一系列風波和挫折後,何憫鴻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她終于明白朋友之前插手自己人生是一種善意,開始真誠向朋友道歉。

請求她們的原諒,最終重獲22樓姐妹的好感。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強說過:

“人總是要犯錯的,最可怕的是犯錯了不知自我檢討,一錯再錯。”

一個人有沒有本事,看身上這三點就知道了,到了40歲更明顯

閱己是防止一錯再錯的良藥,幫助我們減低犯錯成本、減少損失,是最低成本的試錯救星。

面對過錯的第一步是閱己,檢討自己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并及時糾正,在正确的道路前行。

一個人有沒有本事,看身上這三點就知道了,到了40歲更明顯

越己,勇于突破自己的動力

閱己,是反思過去的自己;

越己,則是突破現在的自己。

越己,就像眼前的一座高山,令人望而退卻,但隻有勇于挑戰的人才能一覽美景。

稻盛和夫:

“如果凡事都以目前的能力來評斷能與不能,那麼任何新的、困難的事物,無論再過多久,也不會有完成的一天。”

俞敏洪老師講過這樣一則故事。

春節期間是車流高峰期,有個收費站因收費系統癱瘓導緻車輛無法通行,堵住了8萬輛車。

無論怎麼溝通都不能放行,從業人員和車主們僵持不下,卻無人敢擡起高速公路的欄杆。

但到淩晨一點多,來了一個喝得醉醺醺的車主,他把欄杆擡起來了,幾萬輛車很快通過收費站。

為什麼醉漢敢把欄杆擡起,因為他有打破規則、跨越杠杆的勇氣。

人最怕的是心理有一個杠杆。

一旦心理有杠杆,就會擋住突破自己的勇氣。

28歲的蘇炳添,準備在全運會上拿到百米金牌後就結束職業生涯。

因為作為短跑運動員,很少有人過了30歲還能出成績。

不曾想到因為受傷與金牌失之交臂,他心有不甘,決心打破年齡詛咒和挑戰自己的極限。

經過系統訓練和不懈努力。

一個人有沒有本事,看身上這三點就知道了,到了40歲更明顯

4年後,32歲的他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上取得了9秒83的成績,不僅突破年齡限制,還成為“跑得最快的亞洲人”。

事實證明,人的潛能是可以被激發的。

面對世俗的杠杆、能力的界限,不要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待,而是用将來進行時的視野來看待。

主動打破自己,才能在挑戰困難和重構自己過程中迎來華麗的蛻變,才能實作真正的越己。

一個人有沒有本事,看身上這三點就知道了,到了40歲更明顯

悅己,敢于展現生命的态度

越己,是突破現在的自己,而悅己,則是堅定自己的态度。

悅己,有做一株夜來香的态度,不為引人注目而在白天綻放自己,而是能夠在夜晚孤芳自賞。

檢討自己、超越自己,最後要成為自己,看似簡單卻是最難的。

這個世界有太多不解、質疑、嘲諷的聲音充斥在耳邊,以至于我們時而自我懷疑,時而飄忽不定。

真正聰明的人是屏蔽外界的嘈雜,堅定做自己。

楊绛先生年近半百翻譯《堂吉诃德》。

她的譯本因細緻入微而備受贊譽,與此同時也伴随着争議。

譯者董燕生批評她的譯本删減了一些章節,與原文不相符合,造成了解堵塞,把她的譯文稱為“反面教材”。

面對這些質疑,一般人都會出聲反抗抱不平,而楊绛毫無怒氣。

後來,人們才了解到,楊绛先生是采用了“點煩翻譯法”。

一個人有沒有本事,看身上這三點就知道了,到了40歲更明顯

正是采用這種譯法才使得情節更加緊湊,行文更流暢,最終争議也不解自破。

質疑降臨時,楊绛先生并沒有急于辯解,也沒有怒于反駁,更沒有自我懷疑,而是堅定自己,以“不争”的态度展現了她處事的心态。

很喜歡史鐵生說的一句話:

“且視他人之疑目如盞盞鬼火,大膽地去走你的夜路。”

他人的質疑如虛無缥缈的“鬼火”,稍不注意會燃起熊熊大火,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

隻有忽略它、無視它,遠離它,才能堅定地朝自己的方向大步前進,活出悅己的姿态。

《道德經》裡說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他人輕而易舉,但會讓自己止步不前,而剖析自己是舉步維艱,但能讓自己勇往直前。

剖析自己就是以“己”為出發點,不斷地閱己、越己和悅己。

閱己,是一種勇氣,使我們在錯誤中向上成長;

越己,是一種動力,助我們在困難中突破牢籠;

悅己,是一種态度,讓我們在質疑中堅定前行。

願我們都能做一個有勇氣、有動力、有态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