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艾粑:那一口清香甜糯的家鄉味

作者:視界網
艾粑:那一口清香甜糯的家鄉味

趙純瓊制作艾粑(攝影:張丹)

重慶市榮昌區萬靈古鎮依山傍水,早在南宋時期就是著名的水運碼頭和物資集散地,為南來北往的客商提供住宿和豐富的飲食。這麼多年來,老街門店售賣的商品不斷變化更新,唯有一樣從未有變,那就是艾粑。在當地人心中,艾粑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藏在人們心中,那無法忘懷的童年記憶。

艾粑制作技藝由來已久,在萬靈古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艾粑,但由于曾經糧食匮乏,且制作艾粑的主要原料——艾草隻有冬春季節才有,是以,人們往往隻有在逢年過節時才會制作。每每看到家中長輩到田間地裡采摘艾草,孩子們肚子裡的饞蟲就早早地被勾了出來,滿心期待着飯桌上的那道美味。

11月9日,清晨的榮昌區萬靈古鎮清靜柔和,安靜的小巷中除了零星的過往行人,時不時從屋裡傳來歡聲笑語。記者尋聲慢慢靠近一家商鋪,商鋪外懸挂着“趙氏葉兒粑”的招牌,走近一看,食品櫃裡、桌子上擺放着的艾粑正冒着些許熱氣,為這充滿古樸氣息的老街增添了一絲人間煙火味。

“今天要多做點艾粑,上次昆明那位遊客又在微信上訂了4盒。”“好的,那我抓緊包,盡量中午前就給他寄出去。”店鋪裡,今年75歲的趙純瓊一邊和兒子柏才東搭話,一邊用粽葉包裹艾草團,動作十分娴熟。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趙氏葉兒粑”至今已有三代人的經營曆史。趙純瓊從小便跟着母親學習制作艾粑,并在實踐中進行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趙氏葉兒粑”也成為古鎮大大小小的小吃店中,名頭最響亮的一家,生意好時一天要賣幾千個,供不應求。

小小的艾粑看起來簡單,制作工序可不簡單,要做出好吃的艾粑,離不開一手好技藝。

“制做艾粑一般需要兩天才能完成整個制作流程。”趙純瓊介紹,第一天需要浸泡糯米和大米,再磨漿控幹;第二天,将艾草洗淨、煮熟瀝幹後,倒入熬制好的紅糖和糯米粉攪拌均勻并揉成艾草團,最後将艾草團放入洗淨的粽葉中包裹起來,放入鍋中蒸熟即可。

在趙純瓊看來,要制作出甜而不膩、軟糯而不粘牙的艾粑,從選擇糯米、采摘艾草,到揉面、蒸熟,每一步都十分重要。“糯米和大米的比例要合适,艾粑才會軟糯有韌性;清洗艾草是最費時費力的,一定要清理幹淨雜草和老莖;揉面一定要揉均勻,直到看不到艾草的莖,口感才會細膩;餡料搭配要合理,才能為艾粑錦上添花……”說起多年的艾粑制作心得,趙純瓊瞬間打開了話匣子,眼裡始終泛着光。

趙氏葉兒粑一共有三種口味:甜味、鹹味、鹹甜味。甜味葉兒粑又叫艾粑,即用粽葉包裹艾草團蒸熟而成;鹹味葉兒粑即用糯米和大米混合而成的白面,裡面包裹上肉沫、泡菜、幹豇豆炒制的餡料,因其外表潔白而有光澤,仿佛是煮熟的小豬,故而又叫豬兒粑;鹹甜味葉兒粑則是用艾草團包裹餡料,外皮清甜,内裡鮮香。每種口味都各有千秋,蘊含獨特的味道,迎合不同顧客的不同口味。

“以前沒有冰箱,大家都把豬肉制作成臘肉,是以我們以前還做過臘肉味的艾粑。”趙純瓊介紹。随着時代的變化,人們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各種口味的艾粑陸續出現,各店鋪也采用了機器揉面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每到冬春艾草生長季節,趙純瓊都會采摘很多新鮮艾草,煮熟晾幹後放入冰箱儲存,讓大家一年四季皆可品嘗到鮮美的艾粑。

如今,年過七旬的趙純瓊雖仍在店裡幫忙,但生意已經交給兒子柏才東打理。柏才東不僅傳承了母親的艾粑制作手藝,還在網絡上銷售艾粑,讓遠在他鄉的遊子能品嘗到家鄉的味道、回憶童年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