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量/訴訟領域無敵的特斯拉,保險漲價沒機會擊倒

銷量/訴訟領域無敵的特斯拉,保險漲價沒機會擊倒

2005年的全國聯考作文題目,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把這個命題翻譯成現在年輕人能了解的話,是“魔幻現實主義”。魔幻的是,輿論/風評/口碑等都讓人覺得主角身邊圍繞着滿滿的争議,而現實的是,它的銷量/份額走勢等,卻再一次次重新整理紀錄。

時間進入2022年,特斯拉這種企業會繼續引導人們的思維/關注,畢竟它開創性的給出了很多傳統車企無法帶來的體驗,也比如,它在輿論場/法庭上,當下也處于戰無不勝的狀态。

從2021年後半年開始,特斯拉基本在全球的節奏是相通的,在接受相關機構調查、消費者訴訟反訴訟的局面下,繼續拉高着銷量數字/市值,至于馬斯克減持變現,則是另一個話題。

2022年的特斯拉,是不是還會繼續呈現這種企業鐵律“高體量=高聲量=高市值=赢者通吃”,這當然是個值得玩味,且目前不會有太能說服人答案的話題。

能看清的是,特斯拉銷量/訴訟模式

12月24日的上海車展相關事件開庭,屬典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此事還在發酵,沒有像衆多同類事件一起歸為沉寂,情理之中則是,沒有當庭宣判、證據名譽之間的不斷拉扯,以及無法預計最終結果如何。

銷量/訴訟領域無敵的特斯拉,保險漲價沒機會擊倒

但,也正是因為有着一系列相同的海内外同類事件,我們得以通過之中的共性,找到一些相應的結論。

被調查領域,特斯拉在海外市場比較重大的事件包括:4月份被NTHSA開始調查的刹車事件、8月份被NTHSA開始調查的AutoPilot事件及開始召回、年末被調查的車内可行駛中玩遊戲安全隐患事件、特斯拉太陽能安全隐患以及不久前的Model Y懸挂脫落事件及召回、因後攝像頭線束問題召回47.5萬輛車型等。

銷量/訴訟領域無敵的特斯拉,保險漲價沒機會擊倒

在中國市場比較重大的事件包括:因主動巡航可能被誤激活召回超28萬輛車型、因中國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問題,懸挂相關事件,最終召回超過2萬輛等。

國内外市場的共性之一是,關于AutoPilot駕駛系統存在比較明顯的隐患,之是以說是隐患,其實與目前無法獲得完整的核心資料相關,至于為何無法擷取,因為特斯拉這種新事物對傳統規則進行了很大規避。而這,也與下文的訴訟相關。至于在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的相關召回邏輯裡,也有一定的資訊差異,美國召回因為0類故障,中國市場召回是因為存在誤激活可能性。暫且,先對其不下明确結論。

訴訟領域的案例,要比被調查方面有更多的共性。全球的特斯拉行事風格目前都是比較強勢的,有消費者相關的訴訟,就實行另一次元的反訴訟,有企業之間的相關訴訟,同樣實行相關反訴訟,有機構相關的事宜(海外為主),特斯拉的路線也基本是“法庭見”。

銷量/訴訟領域無敵的特斯拉,保險漲價沒機會擊倒

公開資料顯示,自2008年至今,涉及Tesla,Inc(汽車/能源公司業務)的部分訴訟清單中,特斯拉參與了 1200 多起訴訟。

不過,縱觀全球,特斯拉目前的訴訟行為,隻有在中國市場對車主進行了反訴訟,海外基本全以賠錢和解達成。外媒也針對于此,給出了Tesla Takes Customers to Court to Silence Its Critics in China這樣的标題表達,直譯就是“特斯拉把車主告上法庭,以壓制那些批評它的人”。

關于特斯拉/馬斯克為何要頻繁訴訟,不用去過多讨論背後的深層原因,隻要知道,它是一家非常善于利用法律流程/時間來靈活變化的企業即可。換言之,一宗宗官司的背後,此前的1200餘例最終的結論均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眼前的熱議,保險之于特斯拉

輿論風評存疑,不影響特斯拉銷量爬升;

全球訴訟頻繁,不影響特斯拉銷量爬升;

是以,很多話題讨論的點即為,針對傳統企業能造成極大影響的相關事件均無法影響特斯拉,誰能影響特斯拉?

銷量/訴訟領域無敵的特斯拉,保險漲價沒機會擊倒

當下,關乎于此的高熱度話題即是,新能源專屬保險(試行)上線,相關的資訊釋出之後,特斯拉的多款車型保險發生了100%以上的上漲。試行階段,很多可變,根據最新的消息來看,也有部分保險公司快速下調了特斯拉保費40%左右。本質上,一切尚未形成定論。

社交網絡上,很多特斯拉車主的核心普世資訊傳播為,“高保險勸退”,勸退隻是心理過程,而非實際動作。再加之眼前的衆多下調資訊,顯而易見的是,所謂勸退的感覺會越來越低。

至于關于特斯拉的相關保險為何會變,主要原因關于特斯拉自身,次要原因關于保險行業的利潤模式。

目前,關于特斯拉相關車型與保險之間的關系主要在于,1. 産品品控 2. 理賠率約為1:1.4左右 3. 維修成本高(全鋁一體車身/零部件價格)等。不過,從整個行業來看,新能源專屬保險(試行)規則之下,大多數新能源車型的保險屬于微漲/微跌狀态,25萬以下售價車型影響很小,25萬元以上售價車型有所上漲,幅度低。這之中,特斯拉的上漲雖屬個案,但顯然值得進一步深度挖掘。

高市值支撐下的,勢不可擋

結合上述,可以預見特斯拉接下來的發展,是利好而非利空。

不談具體的技術/能力,特斯拉當下給消費者的使用者體驗=20餘萬元,更成熟/更先進的潮牌,和當年的蘋果手機有異曲同工之妙。回溯蘋果的相關的發展曆程,也在初期經曆過輿論風評讨論,且在如今取得了極高市值,站在生态/硬體自研/軟體自研/軟體付費/狹義OS這些層級來看,蘋果和特斯拉之間的相同點不少。

隻是,蘋果的度顯然把握的很好,沒有引發過核心痛點話題的相關讨論,特斯拉則不然。

回歸特斯拉強勢的原因,還是與其創新技術優勢相關,整體創新之後與傳統汽車制造業之間形成了強大的反差,經曆市場考驗之後被進一步認可,資本市場加碼注入,站在了全球第一車企市值、創始人成為世界首富的現實狀況。

銷量/訴訟領域無敵的特斯拉,保險漲價沒機會擊倒

電子電氣架構E/E的技術能力需要多數車企在2023年才能實作其幾年前的功能水準,制造毛利提升/傳統制造成本下降拉開制造領域優勢,軟體付費/碳積分交易等成為其核心利潤來源,可以說特斯拉确實有着一系列的相關優勢。再加之背後的超高市值,尤其是馬斯克在2021年12月不斷進行減持變現之後,市值又逐漸回血增長。

資本/投資者的支撐,已經讓它擁有優勢成倍于傳統車企的容錯率。是以,我們将見到的長時間常态會是什麼?大機率,會是特斯拉繼續不可阻擋。

至于截止點,是市場充分競争,關于它的可替代選項更多之後。諸如,時間激蕩沉澱之後,當特斯拉的市值回歸1000億美元左右,和豐田/大衆/奔馳/寶馬等持平時,那又是另一番風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