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動力電池漲價:誰能像比亞迪一樣不漲價,吉利還是長城?

動力電池漲價:誰能像比亞迪一樣不漲價,吉利還是長城?

我們在剛過去的2021年裡,值得關注的幾個汽車行業的資訊,分别是“中國市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接近340萬輛”,“美國市場全年純電汽車銷量接近44萬輛”以及“德國市場全年售出35.5萬輛純電汽車”。

以上,側面反映了全球的新能源車型進入了“快車道”,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是以,在2022年剛開年不久,作為電動車核心的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迎來上漲。在2021年底,磷酸锂的價格是每噸26.15萬元,是去年1月的五倍多。

電池原料的價格上漲,會給車企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哪些車企受到的影響會更多?今天聊聊這些話題。

動力電池原材料漲價,背後的原因

動力電池漲價:誰能像比亞迪一樣不漲價,吉利還是長城?

開頭也說了,全球對于電動車的需求正在逐漸擴大,進而直接導緻動力電池的需求旺盛。那麼對于動力電池而言,锂、鎳和钴元素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這些元素都是電動汽車所急需的,但供應量跟不上需求量。

去年的供應鍊縮緊,讓锂元素的價格上漲。拿2020年澳洲的锂輝石舉例,2020年的價格是400美元/噸,2022年1月份的價格是2000美元/噸。然而這隻是最基本的原材料,然後還有提取好的氧化锂和碳酸锂兩種選擇,但它們的價格從2021年初到年底分别上漲了254%和413%,價格分别對應3.19萬美元/噸和3.26萬美元/噸。

另外,根據 S&P全球市場分析報告顯示,預計2022年碳酸锂供應量會從2021年的497000噸提升至636000噸,但需求量預計會從504000噸提升至641000噸,其中預計會産生5000噸的需求赤字。

這些锂元素都産自哪裡?全球最大的锂生産國是澳洲,約占已探明資源的30%,但澳洲所生産的锂多以锂輝石精礦的形式出口,還不是精煉過的氧化锂電和碳酸锂。其中大量的锂輝石精礦都出口到了中國市場,去年1-10月份,锂輝石精礦進口量173萬噸、碳酸锂進口量6.97萬噸、氧化锂進口量0.31萬噸,這些資料都超過了2020年同期的水準。

動力電池漲價:誰能像比亞迪一樣不漲價,吉利還是長城?

另外動力電池其餘的幾個構成部分,陽極的石墨和陰極的鎳與钴元素。

中國是石墨的第一大産區,從2014年到2021年之間,出口量一直大于進口量,而且價格也沒有貴的那麼離譜。之外的鎳與钴分别從印尼和剛果進口,2021年1-9月中國進口鎳鐵總量接近280萬噸、進口的钴礦砂及其精礦總量為1900萬噸。

而钴元素的價格從2021年的12月中旬以來,就已經來到了7萬美元/噸的價格,接近了2018年的曆史高點。另外,鎳的價格也從2021年初的1.6萬美元到了現在的2萬美元/噸的價格。

還有其他因素,例如國内的锂電池加工企業受到了部分的限電政策影響,其次像钴元素因為疫情原因導緻剛果的發貨延遲,而且中國90%左右的钴元素進口都來自于剛果。相對而言,國内動力電池加工企業對于石墨和鎳元素的獲得方式更簡單也更近,石墨可以在國内完成初級材料的生産以及加工,而鎳元素90%左右源于印尼進口材料之後進行加工。如我們所見,動力電池所需的原材料需求越來越大,但供應量上存在缺口,另外在整個産業鍊中還包含了進口以及加工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終導緻的動力電池價格上漲。

動力電池漲價,市場影響的大與小

動力電池漲價:誰能像比亞迪一樣不漲價,吉利還是長城?

關于動力電池的價格上漲,像國内的比亞迪、國軒高科等動力電池下遊企業都在2021年底釋出了漲價函。另外随着國内新能源補貼力度的縮減,也影響到了國内市場電動車終端售價的調整。

2022年開年,特斯拉、大衆、哪吒等新能源品牌以及新能源産品都迎來了漲價。特斯拉兩款産品分别漲價1萬、2.1萬;哪吒全系車型漲價3000元-1萬元不等。像比亞迪雖然有自己的電池産業,也釋出了關于電池的調價函,但終端市場上沒有收到具體的車型漲價資訊,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優惠開始收緊。

雖然目前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大部分車型,還沒大面積受到動力電池“漲價潮”的影響,但由于上文提到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供需關系不對等的因素,2022年新能源車型可能是在經曆多年價格下跌之後的首次價格上漲。

在動力電池市場漲價的大環境下,誰的影響會更小?有自己電池生産能力的比亞迪?還是長城旗下的蜂巢能源?都不是。

我們按優先級排序,首先受影響最小的應該是與頭部電池供應商簽署協定的企業,例如特斯拉與甯德時代這種大體量的供需協定。此前特斯拉在2020年2月,與甯德時代簽署了采購锂離子電池的供貨協定,到2022年6月30日終止;随後特斯拉在2021年6月份又簽署了一個三年的供貨協定到2025年12月。甯德時代透露的協定相關資訊,其中并沒有對特斯拉進行采購量限制。

為什麼說和動力電池頭部企業簽署協定的品牌影響會最小?因為像這種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已經開始布局上遊材料市場。2020年甯德時代拿出190億元進行了投資,包括了境内外的锂資源、鎳資源和钴資源企業,以及電解液、矽碳負極等上有材料都有覆寫,能夠一定程度上確定相關礦石的漲價,對自己的影響能夠降到最低。

而與甯德時代合作的品牌,有寶馬、特斯拉、一汽、上汽以及廣汽等衆多品牌。像甯德時代這樣布局上遊産業的動力電池品牌,還有LG化學等品牌。類似于甯德時代這種頭部企業,對上遊的布局能有效的控制好電池成本,進而不會輕易的做出價格上的調整。

動力電池漲價:誰能像比亞迪一樣不漲價,吉利還是長城?

其次,影響“小”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比亞迪和長城蜂巢能源這類的動力電池企業。這之中發展比較好的是比亞迪,比亞迪很早也開始布局上遊産業,在去年底還參股了一家磷礦公司,對上遊材料的控制相對也比較穩定。排在比亞迪之後的就是長城蜂巢能源、吉利衡遠這些集中做電芯的企業;但長城蜂巢能源從2020年5月份才開始對自己品牌車型的裝車,而吉利主要的電池供應商很大占比還是甯德時代,衡遠電池的占比很小。

能把影響降到最小的,是布局了上遊資源的動力電池制造企業,像甯德時代、LG化學等,其次就是有自己動力電池生産(組裝)的汽車品牌,像比亞迪、長城和吉利。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企業的生産規模大,無論是電池還是汽車産品,一旦生産規模擴大均攤的成本也就更低,是以它們屬于影響“小”和“最小”的兩個等級。

那麼,影響大的會是誰?沒有動力電池生産能力、汽車産品生産規模小的品牌。例如哪吒汽車,在2022年新的補貼政策出台之後即對全系産品進行了價格調整;還有零跑汽車,在去年12月28日零跑T03年度改款版本上市之後,漲價了近8000元。

總結

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電池漲價雖然是原材料上漲所導緻的,但這個成本是有品牌自己承擔還是轉嫁給終端市場讓消費者承擔,值得考慮。如果把成本讓消費者承擔,或許會對新能源産品的整體普及和推廣有不好的影響。

對于車企和電池企業來說,通過技術創新研發出低成本動力電池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我們所能得到的資訊,符合低成本電池條件的唯有甯德時代的鈉電池,什麼時候量産什麼時候上車?這些還沒有具體資訊。另外,就是像蔚來C端市場和吉利B端市場推出的換電産品,能把電池成本很好的于整車價格分離,但目前還不是主流需求。

2022年的新能源産品,伴随着退補+原材料價格上漲,沒有汽車企業或電池企業可以不受到影響,隻能說是受到的影響大與小。我們可以推斷,與擁有上下遊資源的電池頭部企業簽署大量、長期的采購協定是最穩的選擇;其次就是自己擁有電池生産能力的品牌,但這樣的品牌不多見,目前也就隻有三個品牌,長城、吉利和比亞迪。其餘的小規模量産、沒有自産電池能力的汽車品牌,很可能是此次電池漲價、退補後受到影響最大的那部分企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