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場惡戰,大風三次神助攻幫助反敗為勝,運氣簡直爆棚了

朱棣是明朝曆史上僅次于朱元璋的成功皇帝,而且和他父親一樣,也是一個軍事天才。除了略遜于朱元璋外,軍事能力基本與徐達、常遇春、戚繼光等一幹名将平齊。

可是朱棣能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登上皇位,軍事才幹并非主要因素。朱棣能當上皇帝的根本原因就三個字,運氣好。

這是因為三場大風改變了他的命運,也改變了大明王朝的命運。

一、第一場大風,敵軍主将帥旗被吹倒

1400年4月,靖難之役中南軍最大的草包主将李景隆率60萬大軍号稱百萬再次北上進攻。朱棣率步騎兵20軍迎戰于白溝河。李景隆雖然是草包,但手下精兵強将不少。而且李景隆兵力占絕對優勢,正所謂好漢架不住人多。李景隆部先鋒是朱棣最懼怕的對手平安。而且平安曾是朱棣手下,熟悉朱棣慣用的戰術戰法。初戰平安就設下埋伏,與其後的都督翟能夾擊并大敗北軍。

三場惡戰,大風三次神助攻幫助反敗為勝,運氣簡直爆棚了

次日再戰,平安、翟能這兩個人故技重施,又用上朱棣拿手戰法,繞到背後偷襲朱棣後軍。朱棣後軍主将房寬猝不及防,大敗。後軍被擊破,朱棣一下子陷入危局。但朱棣向來悍勇,見情形不妙,親冒矢石率輕銳騎兵強行突擊李景隆中軍。然而平安、翟能已包抄朱棣後路,李景隆雖弱也不至于一擊即潰。朱棣打得三換戰馬,矢盡劍折,還是不能獲勝,自己還差點被翟能擒獲。

見朱棣窘迫,南軍士氣大振,翟能趁機猛攻,眼看朱棣就要完蛋了。可這時一股怪風猛然吹起,居然折斷了李景隆的帥旗。指揮旗突然不見了,南軍頓時陷入混亂之中。朱棣絕處逢生,發起反擊反殺翟能父子,大敗李景隆60萬大軍。

隻能說朱棣運氣太好了,但這僅僅是開始。

二、第二場大風,挫敗勁敵盛庸

擊敗李景隆後,朱棣在濟南和東昌兩次敗于後起之秀盛庸之手。一時間盛庸取代平安成為朱棣最大勁敵。不甘心失利的朱棣在夾河再次與盛庸相遇。

三場惡戰,大風三次神助攻幫助反敗為勝,運氣簡直爆棚了

此次大戰兩軍殺得難解難分,朱棣的骁将譚淵、董真保和南軍勇将莊得、楚智都力戰而死。次日再戰,從早上打到午後,還是打成平手。表面上看戰局焦灼,其實局勢正悄悄對朱棣不利。因為朱棣的精銳主力是騎兵,而馬的耐力遠不及人,而朱棣因為依賴騎兵作戰,必須主動進攻。而盛庸的軍隊基本是步兵,依靠軍陣、火器、弓弩進行防守反擊。戰局拖的越久對戰馬的體力消耗就越大,不利于朱棣。

可是就在此時,突然又刮起一陣強烈的東北風,直朝南軍撲去。盛庸軍隊以步兵為主,需要極高的組織度來進行指揮。如此大風士兵連眼睛都睜不開,這一點摧毀了盛庸的軍隊抵禦騎兵沖擊可能。朱棣抓住機會,立馬率騎兵部隊進行沖擊,在混亂中的盛庸吃了敗仗。

憑借此場大風,朱棣第一次擊敗了盛庸。

三、第三場大風,再次救下朱棣性命

擊敗盛庸後,朱棣向真定出擊。為了引誘誘惑守軍出城野戰,朱棣散播假消息,說北軍缺糧,正在四散劫掠糧饷。真定守将吳傑決定趁機襲擊朱棣,結果兩軍藁城相遇。朱棣達到了誘敵出城的目的,大喜。可是當他看到南軍的陣勢後傻眼了。南軍對北軍的騎兵早有準備,營中多做高塔多備強弩,北軍騎兵在沖營過程中損失慘重。朱棣本人再次率騎兵進行突擊,沖入南軍陣中,又被包圍。南軍的火器、弓弩把北軍打得死傷慘重。朱棣的帥旗更是被射成了刺猬。

三場惡戰,大風三次神助攻幫助反敗為勝,運氣簡直爆棚了

幸虧建文帝之前有過不得殺害朱棣的聖旨,火器、弓弩沒有向朱棣身上招呼,不然這一仗就算有一百個朱棣也會被打成粉末。

可是老天爺又一次狂風大作,再一次幫助了朱棣。大風之下臨時搭建的高塔損毀嚴重,南軍失去了抵禦北軍騎兵的資本,慘遭朱棣屠戮,6萬餘南軍被殺。真定南軍在此次戰役中損失慘重,退回真定不敢再出。

三次得大風相助得勝,非人力所能為,從此朱棣本人堅信自己是天命所歸。

所謂天命終究不過虛妄,但朱棣的運氣那真是太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