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發掘區T8560、8561三層下遺迹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H32第二層骨骼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Y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何毓靈的報告題目是《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本次發掘從2020年10月開始,是韓王度村北制骨、制陶作坊遺址發掘的延續,共布探方7個,面積315平方米。共發掘商代房基6座、灰坑80座、陶窯4座、墓葬7座。通過2021年考古勘探與發掘,主要收獲有以下幾點: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骨、制陶考古發掘模式,充分保證現場發掘、資訊提取、資料收集等田野發掘的規範性與科學性;通過對遺迹現象的辨識與分析、對遺物的清理與研究,對洹北商城時期的制骨與制陶工藝技術、操作鍊生産、手工業産品等有了十厘清楚的認識,特别是洹北商城時期獨特的剝片式制骨取料方法及熟土區建窯技術,構成了洹北商城獨特的技術風格;制骨與制陶作坊緊密相鄰,生産區域互相重疊,是生産管理、從業人員、生産工序讓二者有了關聯性,還是有其他尚未可知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該報告發表于2021年12月18日上午在河南南陽舉辦的“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

擴充資料:

河南安陽洹北商城鑄銅、制骨作坊遺址

(原載《大衆考古》2017年第1期)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發掘區域航拍

斝柱模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花紋陶範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制骨廢料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鼓風嘴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坩埚殘塊

河南考古2021:安陽洹北商城制骨、制陶作坊發掘

銅刻刀

2015年6~12月和2016年3~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安陽市北關區韓王度村東進行考古發掘。

兩次發掘共揭露2547平方米,其中1497平方米發掘至生土層。共發現洹北商城時期房基5座、道路3條、灰溝2條、灰坑346座、水井7眼、墓葬38座。經初步整理、分析,這裡應是洹北商城時期的鑄銅、制骨手工業作坊區,這是首次在洹北商城發現大量與之相關的鑄銅、制骨遺迹與遺物。此次發現填補了商代中期鑄銅、制骨手工業空白,為研究從早商至晚商時期工藝技術的演進提供了充實的材料,至此,從二裡頭到鄭州商城、再到洹北商城、殷墟、周原遺址,夏商周三代青銅鑄造技術得以貫通。此次發掘也為研究洹北商城乃至三代時期的手工業布局提供了确鑿的證據。(何毓靈)

圖檔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隊

發掘領隊:何毓靈

洹北商城作坊區2018-2019年度考古發掘

洹北商城鑄銅、制骨作坊遺址發掘始于2015年,目前已出土大量遺物。2018年10月至今,共清理灰坑共150座,墓葬共41座,房基共4座,水井4眼,窖穴3個。房基規模均較小,其中F17土質較亂,含大量碎陶片、獸骨等,F20有三個柱礎,柱洞底部用碎陶片填實;灰坑多數形狀都不規整,内填大量的鑄銅、制骨、生活遺物,推測與制範、醒泥生産活動有關;多數墓随葬有陶器,部分随葬有青銅觚、爵、斝、戈等。最南排9座墓葬,東西向排列整齊,有一定的規劃性,顯現出家族墓地的特征。工匠墓地的發現與确認,對于研究手工業生産的組織、管理至關重要。

安陽:“洹北商城”考古項目填補商代中期手工業作坊的空白

時間:2020-12-31 來源:安陽市人民政府

洹北商城考古項目除了都城布局、形制等研究方向以外,還有哪些重要的發現?12月30日 ,記者從2020年安陽市考古新成果新聞釋出會上獲悉,通過2020年考古勘探與發掘,進一步确認了洹北商城時期的手工業作坊區的範圍,填補了商代中期手工業作坊的空白。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研究員何毓靈介紹,洹北商城考古項目新發現制陶作坊,并找到了制骨作坊的中心區,為深入探讨手工業園區的布局與内涵打下了基礎;經過初步的整理與研究,對于洹北商城時期的鑄銅、制骨技術特征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據介紹,1999年,中外學者聯合在安陽洹河流域開展區域考古調查,發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商代晚期城址,這就是“洹北商城”。根據地層關系及碳 14 資料推測,城址的年代略早于以小屯為中心的傳統殷墟,和小屯是一前一後的兩座商代都邑所在。洹北商城的發現,改變了之前學術界對殷墟的認識,改寫了傳統“殷墟”的概念。2006年,洹北商城和傳統的殷墟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2015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連續6年在洹北商城宮城北牆以北570米,韓王度村東、村北進行洹北商城手工業作坊區發掘工作。2020年發掘工作分為兩部分,一是繼續完成2019年發掘工作任務。發掘目的仍是在手工業生産操作鍊理論的指導下,深入揭示洹北商城鑄銅、制骨作坊的功能布局,生産技術,生産管理等各個環節,在此基礎上,為手工業生産技術、傳承、産品配置設定、社會禮制等各項研究提供堅實的材料。繼續發掘鑄銅作坊區相關遺存,特别是北側的大型灰坑,以及工匠墓地。并通過鑽探、探溝的方式,确定作坊區的範圍;其二是對作坊區西部新發現的制骨、制陶作坊進行試掘。

何毓靈:手工業考古視域下的洹北模式

黃河學專題:商文明系列講座(第七講)中國考古百年紀念學術講座

講座題目:手工業考古視域下的洹北模式

主講人:何毓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主持人:侯衛東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講座時間:2021年10月10日(周日)下午15:00—17:00

講座主要内容:

2015年至2021年,在手工業操作鍊理論的指引下,經過數年的連續發掘,洹北商城手工業作坊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以鑄銅、制骨、制陶為主的工業區内發現大量與手工業生産相關的遺迹、遺物,為研究商代中期手工業考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獨特的“嵌範法”鑄銅技術、“剝片式”制骨技術,甚至是制陶技術都彰顯出此時守正創新的理念,與早、晚商相比,其特征更為突出。這種不同行業均表現出的獨特性應與當時的大的政治環境有關,我們暫稱其為“手工業考古視域的洹北模式”。禮制或社會需求是洹北模式産生的最大動力,但直接從事生産活動的工匠則是直接動力,“透物見人”,工匠墓地的發掘同樣為研究洹北模式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