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文 | 喬伊

1936年,林肯品牌史上裡程碑式的設計師尤金 鮑勃 格裡高利,設計出了他足以一生引以為傲的作品——Zephyr。作為汽車空氣動力學的先驅者之一,Zephyr憑借其優美的流線型車身線條設計,配上V12的發動機帶來的迅猛動力,成功成為了美國曆史上首款成功的流線型汽車産品。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Zephyr這個名字源于古希臘神話中西風之神Zephyrus之名而生。誕生後因其飄逸、靈動、超出時代的設計語言,Zephyr受到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緻敬。并奠定了自己在美系、乃至全球汽車工業領域中的重要地位。

兩年之後的1938年,在Zephyr車型的基礎上,格裡高利又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以蠟筆作畫設計出了林肯品牌曆史上重要的轎車産品——Zephyr Continental。如今,被公認為品牌史上最美的汽車産品,并擔綱着林肯轎車産品線旗艦地位的Continental大陸車型,也正由此發轫。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而Zephyr,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林肯品牌此後幾十年中,重要的品牌基因與精神象征。但煊赫一時,總要歸于沉寂,随着時間的河入海流,在此後的時代中,人們似乎已經開始忘卻了最初的林肯,以及最初的Zephyr。

目前,林肯依然是美系豪華汽車品牌最重要的門面。但時代的浪潮帶給林肯的變化,以及留在中國消費者腦海中的印象,似乎基本都是超長、超寬的車身造型,霸氣的氣質和超強的馬力。林肯似乎從中國人認識它的時候開始,就幾乎與靈動、流線無緣。

是以,時代讓林肯忘記了最初的愛了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西風東漸

2016年末,回歸中國市場兩年之後的林肯,釋出了全新的Continental大陸車型,宣告着林肯旗艦轎車的回歸。而在這款車型釋出的半年之前,也就是2016年的5月,福特集團重新注冊了Zephyr商标。毫無疑問,這一商業操作拉開了林肯品牌史上最重要的轎車産品線,正式回歸的序幕。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五年之後的2021年4月,林肯在上海車展上,正式釋出了一款名為Zephyr Reflection的概念車。所有的疑惑、猜測與期盼在那一刻揭曉答案。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在期待,這款全新的Zephyr能否重新喚回林肯的靈動與激情的魂魄。

緊接着,在2021年的年末,一款名為林肯Z的車型正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開啟了預售。是的,它正是從Zephyr Reflection脫胎而來的全新車型。而就在最近,我悄悄地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型。

林肯Z背負的不僅僅是林肯在Continental大陸之後,再出一款轎車車型的願望。更重要的是,如何将Zephyr深厚的底蘊傳承下去。而在傳承的過程中,還需要拿出大力氣來迎合年輕消費者,也就是“Z世代”的期待。這些要素,都是林肯Z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不誇張地說,中國市場給予林肯的,是一個重新站起來,并重新加入豪華汽車品牌市場競争的豐沃土壤和巨大舞台。在剛過去不久的2021年,林肯在中國市場的産品銷量已經超越了北美本土市場。因而,Z型車的誕生,同樣要優先考慮中國消費者對車的需求。

盡管林肯Z依然采用的是如今汽車工業領域主流的全球化設計、制造、生産的模式,但中國使用者的需求,被放在了最優先的位置。甚至在設計之初,整個北美的設計團隊幾乎紮根在了中國,以期真正了解中國消費者對于轎車的需求。

畢竟,在中國市場的豪華汽車品牌中,這個級别的轎車是真正的競争紅海,橫亘在林肯Z以及和它處在同一市場中的其它産品面前的,是BBA的三個最重要的跑量車型——A4L、3系和C級。

運動,是Z的新基因

你不能再用1936年的眼光來要求林肯Z了,畢竟如今汽車設計、空氣動力學,以及材料技術的不斷進步,早已讓汽車的造型有了更多的延展可能性。因而,林肯Z有了全新的設計理念,以及更能夠追趕時代潮流的科技配置,畢竟名字叫Z,更要能夠滿足“Z世代”的喜好。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基于這樣的理念,林肯Z在車輛外部和内部的設計上,都遵循了“地平線原則”。這一設計融入了美國著名建築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以多層次水準線條打造的多元度空間建築。當然,如果你不明白它是什麼,也可以簡單地将其了解為均衡和好看。

撇開弧度非常圓潤的流線車頂不談,整個車身布局比例十分均衡,配合側面下部的凹陷設計,以及貫穿前後的一條筋線,讓車輛前中後的比例完全協調不割裂,保持了非常柔順的連貫性。尤其讓我喜歡的是,通過一根細細的金屬杆與車身相連的後視鏡。不但與細長的、刀片式的前大燈有了呼應,更能讓我感受到科技感與力量感。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在這樣的外表下,這款車的運動氣質已經呼之欲出。林肯Z采用的依然是如今主流的2.0T排量的發動機,配合8速自動變速箱。畢竟受限于新能源整車與排量限制,很難再在25萬-34萬元價格區間内的汽車産品推出動力更強的發動機配置了。

但好處是,與很多品牌熱衷于打造低功和高功的發動機版本不同的是,林肯Z隻有一個動力資料,246匹馬力與376N·m的最大功率與扭矩還是能夠讓人感到驚豔。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事實上,在試驗場裡體驗這款車,你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内體驗它的絕大多數駕駛性能。比如,林肯Z在過彎時轉向在前驅車中已經可以屬于上乘。不論是側向的支撐性,變向的循迹性還是轉向的精準度,都讓人充滿信心。可以說,這是一輛想要走運動路線的車,必須滿足的最重要素質。

而在直線加速過程中,其渦輪并沒有給我帶來足夠大的驚喜,加速體驗更偏線性,推背感并不強。這種體驗的好處見仁見智,不喜歡渦輪突然給驚喜的人,應該會喜歡它。

而在時速達到150km/h後,風噪會變得更大,因而在此時你需要在繼續加速,和還耳朵以平靜之間做出抉擇。好處是,制動可以給到你足夠的信心。林肯Z的制動非常靈敏且順滑。這種不突兀的制動表現,顯然可以給更多人在高速行車時以足夠的信心。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說的是,基于林肯一向的習慣,Z車型的擋位按鍵也被安排在了中控台上,是以對于喜歡體驗排擋杆的追風少年來說,這個快感是沒有的。不過,方向盤後的換擋撥片應該可以提供一個不錯的替代方案。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點需要補充,那就是如果想要更穩重的汽車造型,林肯Z也提供了i酷和i享(其實就類似于運動套件和豪華套件的概念)兩種版本供挑選。盡管在性能上沒什麼差別,但顯然林肯想照顧的,就是“西裝暴徒”們。

星空與宇宙

我毫不掩飾對林肯Z内部的喜歡,不僅僅是因為所謂的建築理念在車内的應用,也不僅僅因為他們采用了一個貫穿主、副駕駛的超大聯屏,而是因為他們在這個聯屏上提供了一套大氣磅礴的UI設計,以及互動界面。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林肯在Z車型的互動界面UI設計上,采用的是宇宙及月亮的元素。且這些元素并不是如桌面般存在,而是動态呈現的。在林肯星雲的加持下,互動螢幕的背景變成了星空,功能APP的顯示,也能夠展現月亮的陰晴圓缺。盡管我不确定這套設計是否能被所有人喜愛,但至少從視覺上來看,确實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

與此同時,無按鍵的整體互動面闆設計(可能唯四的按鍵,就是那四個擋位鍵了),讓駕駛者與車機互動時,基本完全可以脫離開原有的操作模式,更多采用手與螢幕的直接點選讓互動更接近于Pad的使用體驗。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配合上第四代林肯SYNC+智行互聯系統,讓林肯Z在語音、語義的識别上更進了一步,有機會與車機系統最好的那幾家來競争一下。

當然,我的期待依然有,畢竟如今這個時代車機系統的進步似乎已經觸摸到了天花闆,更優質的形态和更突破的功能,似乎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發展新方向,在這一點上不論是星空還是月亮,都能讓更多年輕使用者眼前一亮。

與此同時,單純的内燃機版本,顯然也應該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畢竟,林肯早已經有了關于新能源的計劃,而在如Z這樣的車型上嘗試,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而,我很期待未來可能還會有新的能源形式版本在Z車型上出現。

但不論怎麼說,對于對林肯品牌一直抱有好感的我來說,如林肯Z這樣一款定位運動,設計漂亮,科技不錯的新車型的出現,讓我對它的好感又增加了幾分。

Z的重生,承載了林肯怎樣的期待?

從Zephyr到如今的Z,86年的時光帶來了經典品牌基因的再現。而對于林肯而言,這個基因既是光輝的過往,又是未來的希望。正如處在26個英文字母最後的“Z”一樣,它既是終章,更是序曲。不是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