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新了解SWIFT這個“ID”

重新了解SWIFT這個“ID”

李婧/文近日來,随着俄烏沖突的升溫,俄羅斯部分銀行被宣布不能使用SWIFT系統引起全球廣泛關注,那麼SWIFT是誰?從哪裡來?它和我們,和目前全球巨變的政治和經濟形勢有多遠的距離?

SWIFT的ID的正面:全球的信使和高速公路的符号

·傳遞來自彼岸的聲音

SWIFT是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英文首字母組成的簡稱。按照SWIFT官方網站的“自我介紹”,Swift是一家全球會員所有的合作社(cooperative),也是全球領先的安全金融資訊服務提供商,在其中文網頁更詳細地表達了其身份和使命:“作為一家全球性同業合作組織,SWIFT是世界領先的安全金融封包傳送服務機構。SWIFT為社群提供封包傳送平台和通信标準,并在連接配接、內建、身份識别、資料分析和合規等領域的産品和服務。”

是以,SWIFT的身份很清晰,它是一個合作機構,服務于全球金融同業,為會員提供“送信”服務。更簡潔地說,SWIFT就是一個全球金融業信使、快遞小哥,奔跑于全球使用者間。從1973年成立到現在,SWIFT的社會角色和古代以來的快馬傳書、飛鴿傳信,與現在的郵政快遞、發電報沒有本質的差別。差別在于其客戶是銀行和金融機構,它是全球貨物和服務能夠跨越邊境到達彼岸的重要資訊傳遞者。SWIFT會員需要按照手冊在固定的表格中用英文填寫資訊,然後把資訊快速地傳遞給交易對方。它通過便捷的系統,向對方實作“無聲”對話,實作瞬間的資訊确認和交流。1997年電影“郵差”,宣傳片就是郵差騎着一匹快馬,“帶去希望,帶來希望”(take hope, bring hope)。近五十年,SWIFT似乎已經成為飛翔于全球金融社群的白鴿,家喻戶曉。

·反映全球金融同業關切的共同體

二戰結束後,在和平的惠風中,全球經濟迅速恢複,一直到1971年尼克松沖擊,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全球迅速增長近30年。SWIFT成立于1973年,正是世界經濟秩序的大變革時期。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石油價格上漲,全球陷入滞脹壓力,經濟秩序發生巨大變化。

SWIFT的成立展現了全球經濟迅速增長的訴求,在全球金融資訊服務的視野和創新願景的基礎上,建立國際金融資訊服務的共同語言。

從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世界經濟迅速恢複的背景下,歐洲七家銀行就醞釀建立一個國際通信系統以提供國際間金融資料及其他資訊的快速傳遞服務,開始對通用的國際金融電文交換處理程式進行可行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應該建立一個國際化的金融處理系統,該系統要能正确、安全、低成本和快速地傳遞标準的國際資金調撥資訊。

這項研究成果迅速得到了落實。1973年5月,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15個國家的239家銀行宣布正式成立一家非盈利組織,SWIFT,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這一組織旨在解決各國金融通信不能适應國際間支付清算的快速增長,負責設計、建立和管理國際網絡,以便在該組織成員間進行國際金融資訊的傳輸和确定路由。SWIFT一建立就展現了雷厲風行的作風,從1974年開始設計計算機網絡系統,到1977年夏就完成了環球同業金融電信網絡(SWIFT網絡)系統的各項建設和開發工作,并正式投入營運。創立之後SWIFT成員銀行數逐年迅速增加。從1987年開始,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包括經紀人、投資公司、證券公司和證券交易所等,開始使用SWIFT。

1978年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開啟之年,之後中國陸續恢複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在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合法席位,經濟活動積極與國際标準接軌。1980年SWIFT聯接到香港,中國銀行于1983年加入SWIFT,是SWIFT組織的第1034家成員行,并于1985年5月正式開通使用,成為大陸與國際金融标準接軌的重要裡程碑。之後,大陸的各國有商業銀行及上海和深圳的證券交易所,也先後加入SWIFT。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除國有商業銀行外,中國所有可以辦理國際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都加入SWIFT。到目前為止,根據SWIFT的官方網站公布的資料,其封包傳送平台、産品和服務對接了全球超過11,000家銀行、證券機構、市場基礎設施和企業使用者,覆寫200多個國家和地區。SWIFT成為了銀行之間建立交流和互信,更好服務于實體企業的最優質的平台,品質最好的資訊高速公路。

·通向全球共同富裕之路

SWIFT經曆了上世紀70年代全球經濟的颠簸,并乘上了80年代以來全球化的東風,不改初心,始終堅持為客戶服務的理念,迅速發展。在中國改革開放年代形成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要想富先修路”等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增長哲學雖然沒有寫在SWIFT成立的章程裡,但是SWIFT的實際行動表明了這一發展哲學,它已經發展成為全球通向共同富裕的高速公路。

SWIFT本着服務社群的精神,包容、可靠、安全、高效,成為真正的合作社,實作全球覆寫和普惠。服務11,000家銀行、證券機構、市場基礎設施和企業使用者,覆寫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數字擲地有聲。SWIFT一直是從事跨國業務實體的貼心人,在共同體理念下,聆聽來自業界的心聲,在成立後的近五十年的時間裡,不斷地改進服務,把現代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服務連接配接,使其成為資訊釋出的最可靠、便捷和安全的高速公路。通過SWIFT傳遞資訊,再和結算系統(如CHIPS)對接,就迅速完成了國際支付。

SWIFT以它的五十年奮鬥跨越了全球溝通的“喜馬拉雅”,為全球貿易和經濟的快速增長鋪路,和全球規則和制度一樣成為承載全球化重要基礎設施。

正如SWIFT建設的初衷那樣,提供一個全球金融同業交往的共同語言。SWIFT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服務多種貨币的封包,人民币的封包也在服務之列,它提供規範的英文資訊封包格式,為資訊交換提供了共同語言。

目前,SWIFT為全世界提供金融資料傳輸、檔案傳輸、直通處理STP(straightthrough process)、撮合,清算和淨額支付服務、操作資訊服務、軟體服務、認證技術服務、客戶教育訓練、24小時技術支援。

SWIFT在其官方網站簡短地表達了其共同體理念和未來設想,“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支援世界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日新月異。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裡,swift也在發展,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幫助我們的社群更快地發展,更聰明地一起工作。”

是以,從SWIFT的核心業務和發展程序,我們可以看出,它已經發展為由市場提供的,全球準公共物品。

SWIFT的ID的背面:全球的準公共物品

SWIFT本質上是合作組織,服務于全球金融共同體的平台和樞紐,它不是海上的燈塔,可免費使用,獲得SWIFT服務是要付費,這和我們郵寄信件要貼郵票是一樣的,是以,它是類似郵政服務系統、預防性保障措施的優效性(merit goods)公共物品,同時,它又是類似供水和電力系統、鐵路運輸系統的自然壟斷物品,是由市場提供的準公共物品,這是SWIFT背面的全球ID。

SWIFT通過提供封包服務盈利。其總部位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其分支機構分布全球,其業務覆寫了幾乎所有的金融中心。在這條資訊高速公路上,行人越多,收費越多,收入越多。但是如果是物質性的高速公路會造成擁擠,但是SWIFT這條資訊高速公路的特點是不會産生類似擁擠。在這條高品質的道路上,行人越多,服務規模越大,固定成本越低,會産生巨大的規模收益。SWIFT的費用較低。同樣多的内容,SWIFT的費用隻有TELEX(電傳)的18%左右,隻有CABLE(電報)的2.5%左右。在全球封包系統不隻SWIFT一家,但是其封包的費用是最低的,可謂是“物美價廉”。

SWIFT還設計了使用者激勵機制。SWIFT每年都會多次更新封包傳送峰值日記錄。 封包傳送數量和使用者數量的增長産生了規模效益,随着使用者的增加,封包傳送流量增多,公司通過下調封包傳送價格将此等效益回饋給使用者,流量增長将促進使用者價格的大幅下調。SWIFT還實行差别定價原則,為使用者提供價格選項,量身定做,以适應每位使用者的情況,例如對于大型使用者,公司會提供固定費率。

可見,SWIFT是一個友善的“自然壟斷”合作機構。這樣的制度設計會進一步帶來規模收益,全球經濟越繁榮,SWIFT的生意越好,使用者的成本越低,就會獲得更多使用者。條條大路通羅馬,SWIFT是最好的那條路。每個行人又都成為這條好路的維護者,形成了公司和客戶的良性循環。SWIFT不僅是最好的專家(expert),最好的專有技術(Expertise),“雙E”的擁有者,而且有最好的盈利模式。五十年前,SWIFT是資訊高速公路的拓荒者,現在已經成為資訊高速公路的領跑者和善跑者,“先行者占優”,在現代資訊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SWIFT在方方面面具有占優特征。這意味着開辟新路者意味着更高的初始成本,拓荒者必然筚路藍縷,以啟山林。隻要SWIFT以開放和普惠的精神向全球提供服務,這個共同體就會越來越具有全球普惠性,類似于可以飛往世界各地的機場,啟航環遊世界的港口。

準公共物品之困:“繞路”有代價

SWIFT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經濟增長五十年的時間線,和平是其成長的最重要的環境。世界需要SWIFT,SWIFT需要世界。SWIFT是中立的,是使用者不斷維護和發展的組織,有其自己的公司治理機構,決策由25個成員成立的董事會決定,其國際治理和監管強化了自身合作組織架構的中立和全球特性。SWIFT的總部位于比利時,要遵守當地和歐盟的法律法規。在近五十年的發展過程中,SWIFT經曆了很多重要事件,做出重要決定。最突出,最挑戰、最艱難的決策是将使用者從SWIFT除名。以伊朗為例,伊朗在10年内,曾經兩次被SWIFT除名,一次是2012年,一次是2018年。

2012年,美國推動歐盟以限制核擴散和打擊伊朗恐怖主義為由,通過了第267/2012号條例。條例内明确禁止專業金融通信服務提供者向所列的伊朗法人、實體、組織提供專門的金融通信服務。根據SWIFT在2010年的統計資料,伊朗有19家銀行和25個相關機構通過SWIFT發送和接收了230萬份用于電子彙兌業務的金融封包。禁令在2012年3月17日開始正式實施。當時SWIFT總裁表示,類似做法“沒有先例”,這是國際和多邊行動加強對伊朗金融制裁的直接結果。到了2015年,各方經過持久的努力達成了伊核協定,按照協定内容,部分針對伊朗的金融制裁措施得以取消。2016年1月,許多伊朗銀行從歐盟制裁名單中去除,随後被重新接入SWIFT。

然而沒有幾年,2018年美國特朗普政府單方面退出了伊核協定,并再度要求SWIFT将伊朗金融機構去除。但是,此次和2012年情形有所不同,這是美國單方面的行為,沒有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和歐盟的支援。但是,鑒于CHIPS在國際支付清算體系中具有絕對的優勢,SWIFT作為封包系統,難以脫離CHIPS這種核心的結算系統而獨立存在,最終SWIFT在當年11月從系統中剔除了伊朗相關金融機構。失去SWIFT code如同“退票”,再好的路也不能走。

SWIFT在全球交易的重要性,使其在國際政治風波中成為關注的焦點。SWIFT 不做制裁決定,是由政府和立法者決定的。被SWIFT一鍵除名,相當于對使用者“封路”,除名一家銀行,影響的不是該銀行本身,還有企業、家庭、個人,涉及多國國計民生。是以,聯合國提醒慎用制裁,避免傷及無辜,建議精準制裁( smart sanction)。

被SWIFT“封路”可以說是最嚴厲的制裁,不論被視為是核級制裁、王者制裁還是死亡制裁,都不為過。它對被制裁國的傷害是巨大的,在世界經濟互相依賴的今天,制裁對制裁發起國也帶來巨大傷害,“制裁發起者被制裁”,“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專門軍事行動,美國和歐盟共同制裁俄羅斯,将俄羅斯的部分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除名SWIFT,2月28日美國财政部當機俄羅斯中央銀行在美資産,禁止美國人與俄央行、俄聯邦國家财富基金和俄财政部進行交易。一攬子制裁方案的實施,将使俄羅斯的國計民生帶來前所未來的沖擊。SWIFT是全球性的資訊高速公路,俄羅斯被除名,痛的不僅是俄羅斯,還是對面的交易夥伴,牽連多國經濟實體。對于SWIFT,也會失去大量的使用者,影響其收益、全球性和公信力。因為制裁,很多交易卻要“繞路”,世界又變得那麼遠。在沖突不斷更新,多方受到牽連的情況下,去“羅馬”的路,崎岖而有限。

我們可能聽到了INSTEX和SPFS等作為克服制裁和被除名SWIFT的替代方案,但是就如本文闡述的,開辟一條新路,必然是成本高昂的替代措施。

維護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給機制

SWIFT不是生命線,但是關系全球經濟的循環。全球經濟的循環就像一個地鐵網絡,一個人體系統。地鐵網絡走的是人員流,人體中循環的是血液,SWIFT深耕細作近五十年,已經建立全球的經濟循環網絡,連結了多處神經,具有較高中心性和較大強度。在近五十年中,千家萬戶都是這一網絡的維護者,是這一全球公共物品的利益相關者,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全球公共物品是為了共同利益而建立。如果我們站在“無知之幕”下,陽光、空氣、水、生物多樣性、地球、燈塔都是公共物品,公正的國際規則和制度,目前全球穩定與安全都是公共物品,涉及我們的共同利益。這些物品的損害,将會使所有人受到傷害。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了實作經濟複蘇,各國都進行了政策調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蔓延使全球陷入深度衰退。地緣政治沖突的頻發,更新将給困境中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發達國家對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給能力和意願下降,眼前的俄烏沖突對全球經濟運作、全球貿易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運作帶來極大沖擊。金德爾伯格在研究1929-1933年的大蕭條的著作裡提出了危機時期,發達國家應當提供的六大公共物品。如表1所示。

表1:世界經濟危機時期的公共産品

重新了解SWIFT這個“ID”

資料來源:作者參考[美]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著:《1929-1939年世界經濟蕭條》整理。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7月

金德爾伯格将購買廉價商品作為第一項公共産品,他指出最後的購買者具有提供資金一樣的作用,在危機時刻能夠維持自由貿易和保持經濟的運作意義重大。金德爾伯格對1929-1933年的大蕭條的考察歸納了世界經濟循環的“不對稱”的特性。如果世界經濟能夠對稱地運轉,世界性的蕭條就不能發生。當危機發生,全球要從公共利益出發維護世界體系。

在現實中發現問題,在曆史中尋找答案。當然,目前世界經濟的發展的體量和面臨的問題不能和90多年前相比,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相似的,危機帶給世界的苦難和教訓不會因為時間而不同,比照從前,我們需要更長的公共物品的清單,比如SWIFT這樣的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維護、新冠肺炎疫苗的供給等。

展望:我們需要這樣的橋

今年五月,SWIFT将迎來五十歲生日。這五十年,它把資訊傳給世界,代表了世界和平和發展的五十年。SWIFT已經成為一種符号和精神,作為包容的全球金融共同體,聆聽來自世界的聲音,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無論種族與國籍、無論富裕與貧窮,承載了信任,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我們期待,在全球政治經濟變化的關鍵時刻,SWIFT仍然是最可信賴的信使,加強溝通的橋梁,拉近世界的距離。

我們需要這樣的橋。

(作者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