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合群,是父母的原因嗎?教育孩子,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不知何時,“不合群”也成了貶義詞,意味着孩子性格不好,沒有朋友,甚至被排擠。總之,說起不合群的孩子,總是讓人心生憐意,莫名有些心痛。想着他們孤獨的身影,落寞的情緒,總是不自覺為他們的将來擔憂。

孩子不合群,是父母的原因嗎?教育孩子,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故事案例:

棒棒在家的表現,和在外面外面完全不同。在家裡,他會跟父母聊天,會微笑,會生氣,就是一個四五歲孩子該有的樣子。但是出了門,卻呈現完全不同的一面,幾乎沒有朋友,總是獨自玩耍。

不熟悉的人,棒棒從來不會主動去認識和了解;熟悉的人,棒棒依舊表現的很被動。對于孩子這樣的表現,媽媽着實有些不了解,為此還特意跟他溝通。但棒棒表示,他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總感覺别人不喜歡自己,也不願主動找别人。

孩子不合群,是父母的原因嗎?教育孩子,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這一刻媽媽才知道,孩子是典型的“不合群”。正是如此,他很難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尤其是人多的地方,孩子總是顯得那麼另類。單從表面來看,隻是孩子有些内向,不願意和大家互動。

但若是深挖,就會知道不合群的危害很大,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人際關系,而且會影響到他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甚至對未來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最讓家長無法接受的,應該是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孩子不合群,是父母的原因嗎?教育孩子,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為何會出現不合群的現象呢?

每個孩子都生性好動,而且都有很強的好奇心,是以他們對未知社會充滿了好奇,很想一探究竟。但是因為父母的原因,大多數孩子被迫隐藏好奇,隻能按部就班的生長,依照父母的想法生活。

孩子不合群,是父母的原因嗎?教育孩子,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是以,孩子的不合群,大多是父母的原因。

1、過度保護

要說最直接的原因,那一定是父母的過度保護。都說外面的世界充滿“險惡”,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傷害,就限制他們做很多事情,隻能生活在父母提供的舒适圈中。甚至連孩子跟小朋友接觸、玩耍,父母都是管東管西,沒有任何的自由可言。

久而久之,被過度保護的孩子,他們就失去了交友的想法,覺得還是一個人更好。不溝通、不分享,隻需要做好自己。

孩子不合群,是父母的原因嗎?教育孩子,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2、過度嚴苛

教育孩子的初衷,并不是限制他們,希望父母别搞錯了方向,因為矯枉過正不是好事。過于嚴肅的教育方式,隻會讓孩子覺得壓抑,性格也會變得敏感沉默,生怕自己再做錯事,引來父母的不滿和說教,倒不如踏踏實實的什麼都不做、不說。

在父母嚴苛的教育之下,除了不合群之外,親子間的感情也不好。孩子隻想着逃避,從來不敢敞開心扉;而父母隻想要結果,從來不關注孩子的身心問題。

這樣看來,過度保護和過度嚴苛的教育方式,都不适合孩子的成長。說到底,還是需要父母調整教育理念,不要深陷在“死胡同”中。想讓孩子成才的方式有很多,但絕對不是過度保護,更不會是過度的嚴苛。

孩子不合群,是父母的原因嗎?教育孩子,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面對孩子的不合群,父母切勿強推,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1、培養溝通能力

從現在開始,多跟孩子溝通,讓他們敞開心扉,表達最真實的自己。從最初的循循誘導,到最後的主動分享,這個過程就是成長。父母一定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成長,更要學會傾聽,提高他們的溝通技巧和欲望。

2、培養自信

不合群的孩子,他們多少都有些不自信,是以才不敢和别人過多接觸。既然如此,那就着重培養孩子的自信,讓他慢慢相信自己,然後踏入第一步。很簡單,生活中多去發現他們閃光的地方,并且毫不吝啬的表揚,讓孩子慢慢變得開朗。

孩子不合群,是父母的原因嗎?教育孩子,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3、培養合作能力

這個社會講究共赢,也就是所謂的合作能力,對于不合群的孩子來說,他們最欠缺的就是合作能力。接下來,就是用心培養他們與人合作,先從跟父母的互動開始,親子間共同協作完成一件事,會給孩子很大的鼓舞。

4、改變教育方式

其實最需要做調整的,應該是父母,勢必要改變心态和教育方式。既然知道孩子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孤僻,那就收起強勢的态度,更不要事事去包辦。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讓他們慢慢去适應周遭的社會,用溫柔的态度去對待。

孩子不合群,是父母的原因嗎?教育孩子,方法和技巧更重要

寫在最後:都說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因為在陪伴的途中,孩子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寵愛,還有父母給予的安全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