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沖突第39天,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俘虜,烏求助印度:幫忙勸勸俄

作者:環球調查局

時間來到4月3日,俄烏沖突進入第39天。

盡管,俄烏雙方在3月底的伊斯坦布爾談判中,取得了一些較為積極的進展,但這些進展一日沒落實,就很難對目前局勢造成實質性影響,沖突也不會停止。

是以,雖然俄烏談判代表團的線上接觸一直沒停,但正面戰場上的交鋒也從未止步。

目前,關于俄烏局勢,至少三個觀察點不容忽視。

俄烏沖突第39天,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俘虜,烏求助印度:幫忙勸勸俄

一,俄軍轉戰頓巴斯,烏軍開始“收複失地”。

3日,烏空降突擊部隊表示,随着俄軍從基輔州撤離,烏軍已重新控制普裡皮亞季,以及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邊界的大部分區域。

與此同時,基輔周邊地區的烏軍也開始反攻了,目前已經收回了包括伊爾平、布查、戈斯托梅利在内的等30多個城鎮。

其中,烏軍還在俄軍完全撤離後,重新控制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并于2日上午舉行了升烏克蘭國旗儀式。

總之,相比較俄烏開戰之初,俄軍迅速發起閃電戰、攻下各個重要軍事設施,如今俄軍撤退的速度也非常快。

可預見的是,随着俄軍繼續撤退,烏軍收回的“失地”會越來越多。但随着俄軍轉戰頓巴斯地區,俄烏雙方在該地區的戰鬥會更加激烈。

3日,美媒CNN便爆料稱,美國幾名情報官員已做出評估,俄羅斯接下來的戰略重點将放在控制頓巴斯和烏東其他地區,并預計會将5月9日定為最快取勝日期。

俄烏沖突第39天,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俘虜,烏求助印度:幫忙勸勸俄

也就是說,根據美方的預估,俄方将在一個多月後結束頓巴斯戰線的戰鬥,并且對烏東地區“勢在必得”。

事實上,美方做出該評估,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來,“鲸吞”烏克蘭、攻破基輔一直就不是俄羅斯的戰略目标,俄方更想要的,是通過發起閃電戰,迫使烏克蘭坐到談判桌前,答應俄方要求,例如烏克蘭保持中立、無核化、去軍事化,以及要求烏克蘭承認俄對克裡米亞的主權,并承認烏東兩地獨立。

二來,俄烏沖突打了近40天,是遠遠超出俄方預期的,盡管俄國防部一再透露,俄軍在烏行動“正按計劃進行”,但兵貴神速、遲則生變的道理誰都懂,如果能速戰速決,俄方絕不願意拖時間。

三來,俄烏第5輪談判确實取得了一些進展,烏克蘭已經答應不加入任何軍事聯盟并放棄擁核,而“去軍事化”這點,也在俄軍不斷摧毀烏軍事目标過程中,完成了“七七八八”。

俄烏沖突第39天,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俘虜,烏求助印度:幫忙勸勸俄

是以,俄軍已經沒有必要在烏克蘭大範圍部署了,如今僅需将精力集中在頓巴斯地區,實作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的“獨立”,徹底完成自己的戰略目标。

至于為什麼,美國預計俄軍要花一個多月,才能拿下頓巴斯地區,主要還是此地部署着烏軍主力部隊和“亞速營”武裝,再加上此地戰役大多以“巷戰”為主,并不利于俄軍開展大規模作戰。

是以,俄軍主力在轉戰頓巴斯前,擅打巷戰的車臣大軍,已經提前來到了頓巴斯,再加上此地的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地武裝,如今俄方這邊已有4股力量。

可以預見,接下來的頓巴斯之戰,将是決定俄烏沖突的關鍵之戰,也是決定俄烏談判最終走向的重要戰役。

畢竟,戰場上拿不到的,在談判桌上就更難得到了。

對俄羅斯來說,在烏克蘭打了一個多月,如果沒完成目标,不會輕易撤退。尤其是在如今俄軍大規模撤退,專攻頓巴斯的情況下,就更不可能手軟了。

俄烏沖突第39天,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俘虜,烏求助印度:幫忙勸勸俄

對烏克蘭而言,頓巴斯問題與克裡米亞問題一樣,都是與領土、主權有關的大事,顯然也不會輕易放手。

是以,接下來的頓巴斯之戰,還将是更加慘烈的一場戰鬥。

二,烏克蘭在“收複失地”,俄軍也在繼續“攻城掠寨”。

3日,俄國防部表示,俄空天部隊在夜間戰術空襲中,摧毀了烏軍在頓巴斯地區的51個軍事設施,其中包括4個指揮所和32個烏軍據點。

同時,俄軍還于3日上午,使用高精度制導武器摧毀了烏克蘭敖德薩市的一個煉油廠和三個燃料儲存庫,切斷了尼古拉耶夫方向的燃料供應。

很顯然,俄軍這是在通過進攻烏軍後勤保障設施,進一步削弱烏軍的持續作戰能力,同時切斷烏軍補給線,為接下來盡快打赢頓巴斯之戰做準備。

此外,從俄軍的攻勢中也不難看出諸多“報複”意味,這顯然與前幾天烏軍夜襲俄本土有關。

可見,和平條約一日沒達成,俄烏就一日不會停火,如今你來我往般的戰鬥也會更加激烈。

俄烏沖突第39天,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俘虜,烏求助印度:幫忙勸勸俄

盡管,如今俄軍摧毀烏軍後勤基地,是實作“烏克蘭去軍事化”的一部分。但要注意,這些設施也有不少與民生、經濟相關。例如這次被俄軍摧毀的敖德薩煉油廠和油庫,就給烏方造成了巨大損失,日後重建更是難上加難。

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便表示,烏克蘭至少有53個重要曆史遺址被破壞。這對烏克蘭、對世界來說,都将是難以估量的巨大損失!

唉,沖突的殘酷與悲涼,在這一刻展現地淋漓盡緻。

三,俄烏沖突之下,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俘虜”,基輔準備向印度求助。

3日,烏克蘭副總理韋列休克表示,來自基輔州、哈爾科夫州等地的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俄軍俘虜,目前已向聯合國、國際紅十字會等組織求助,希望俄方能盡快釋放被扣押的烏克蘭公民。

與此同時,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在接受印度新德裡電視台采訪時,也向莫迪政府發出了求助呼籲,希望印度能利用與俄羅斯的友好關系,勸說俄方停止在烏境内的軍事行動。

庫列巴還表示,烏克蘭與印度一直存在貿易往來,這是一種特别有益的關系。

俄烏沖突第39天,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俘虜,烏求助印度:幫忙勸勸俄

很顯然,烏克蘭這回是想讓印度充當“說客”,勸說俄軍停火或采取措施緩和目前局勢。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俄烏沖突發生以來,印度便宣布保持“中立”,不僅拒絕與美國一起制裁俄,還要加大購買俄能源的力度。

如今,烏克蘭向印度求助,莫迪可能會接受調停邀請,也可能會繼續保持中立,拒絕提供幫助。

但不論如何,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俘,将是基輔目前最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并且,誰也不知道,除了這11人之外,會不會還有其他人被俄軍“俘虜”。

不得不說,這場沖突,确實給俄烏、世界帶去了巨大影響。

最後,且談幾句感慨吧。

俄烏沖突第39天,11名烏克蘭市長被俘虜,烏求助印度:幫忙勸勸俄

随着戰火持續的時間一天天疊加,俄烏雙方面臨的損失都在呈幾何倍數增加,造成的人道主義危機也将愈發嚴峻。

更糟糕的是,烏克蘭作為糧食出口大國、“歐洲糧倉”,俄羅斯則是世界能源主要出口國,雙方陷入戰亂無法投産,勢必會嚴重影響全球糧食、能源供應。

目前,聯合國已不止一次發出“糧食危機或将到來”的警告,英法德等國也早就拉響了“能源警告”。

可見,俄烏沖突在更新,國際局勢也在加劇,俄烏和談變得更加緊迫且必要。

總之,還是希望各方保持理智與克制,積極推動和談程序,早日平息戰火,恢複和平!

繼續閱讀